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成长过程中,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是发展、是迷茫。如何与学生一道体验生命的风景?如何在关怀学生心灵的过程中修炼自己的心灵?我们思索着、实践着。灵魂的教育需要心理的沟通,现在的学生特别渴望理解、交流、倾诉,我校的心理日记搭建了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们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如"我行,我能行","爱拼才会赢"……以此暗示和激励自己,实现心灵自助;另一方面要求孩子们以心理日记形式记录心理苦闷、愿  相似文献   

2.
"互动式"心理主题班会,不仅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新平台,更是学生敞开心扉的心灵舞台。教师可从"互动式"心理班会的内涵及特征、高中开展"互动式"心理班会的意义与作用、高中"互动式"心理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初为人师时,我们或曾在誓词中说:"以灵魂唤醒灵魂;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慰藉心灵;以智慧启迪智慧。"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灵引智者,是引导学生心智日趋完善的人生导师。古语也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解决心中的诸多疑惑,做孩子的心灵煲汤师,对于"特异学生"尤要如此。为何要称"特异学生"呢?当代"90后"、"95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往往是自我、叛逆、个性、非主流、不独立……他们个  相似文献   

4.
启迪心灵教育是我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体现."启迪"指开导、启发,是外因,即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规劝、激励等手段,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学生的心理沿着健康的态势发展;"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是内因,即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以及不同年龄、特征和个性,因人而异,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打开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善于发现、点燃学生心灵深处求知上进的火种,因势利导地把它化为积极向上的不竭动力,使学生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多重因素下一些小学生的学习与行为问题越来越突出,学校要通过心理团辅课进行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绘画"犹如一把心灵的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真实地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会形成触动学生心灵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展积极的自我认同。具体做法包括: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践行"心智课堂"的教学模式;搭建学生自信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国家要强盛"强人"是前提;要"强人"首先要"强心",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这就要从学生抓起。从教育角度来理解"强心"就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无论是从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还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等各方面来说,只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拥有身体、心理双重健康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将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积极心理学系统应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广州市执信中学形成了三路径的特色"润心工程":设计"问候心灵"系列心育课程,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构建生涯指导体系,提升学生主动发展生涯的积极力量;构建多方心理护航体系,增值心理困境学生的心理资产.  相似文献   

9.
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学理念,营造积极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心理正向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认真考虑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全新阐释情感智力,让宽容的心理氛围震撼心灵;全新尝试快乐教学,让愉悦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全心处理教学内容,让浓情的心理氛围感染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0.
顾晓燕 《成才之路》2014,(22):47-47
正传统的习作评价是封闭的,教师是唯一的读者和"审判官"。在这单一的作文评改模式下,学生对作文失了兴趣,多了畏惧。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作文评改促进学生心理优化。一、作文的评改应该成为老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渠道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反映,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只要多留心学生的作文,就能从中看出他们的心理品质是否健全。作文的评改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应渗透心育,让作文评改成为学生心理优化的助推器。作文的评改是老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渠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运用得当可促人警醒,反之,也易产生负作用.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错误,进而转化成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或出口带脏,用语不检;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或不留余地、过于极端.这势必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拉大师生心理距离,增加教育难度.因此,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是学生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学生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才能让学生的心灵真正  相似文献   

13.
心理课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和自我成长.多年来,活动体验式的心理课堂备受推崇,但单一和千篇一律的心理教育活动,让师生的热情慢慢消退,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觉得找活动都碰到瓶颈了,很难创新活动形式;有些则学生抱着"打酱油"的心态上心理课,课上花样翻新、热热闹闹,但收获很少.这样流于形式的心理活动课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和促进学生成长.因此,在心理课上研究和尝试新方法,运用新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做到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施教。"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学校应成为心灵和心灵相互滋润、互动生长的地方。北京市玉渊潭中学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为办学宗旨,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同时,也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灵保养。探索多种形式的心理活动,借助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教师发展专业、保养心灵。助力专业发展,提升职业成就研究显示,教师如果缺乏相关心  相似文献   

16.
由于心理课的活动性与体验性,课堂讨论不可避免。讨论得好,学生会有更多更深的心灵感悟;讨论不好,问题成为虚设,流于形式,学生体验不深刻,心灵得不到成长,这样的讨论只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严重影响心理课的质量与效果。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课的实效性,打造高效的心理课堂,  相似文献   

17.
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情感;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他们的个性心理;四、优化心理环境,塑造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对"阅读"的目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的执教心理机制,促进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使整个阅读教学的课堂有效进行,是每个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班级作为一种集体生活形式,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但并非所有自然形成的班级氛围都具有文化"心理场"的韵味,只有通过人为的精心设计与心理旱向的班级氛围才会朝着文化的基调迈进.班级文化具有潜在的、无形的心理教育力量,只有在心灵的律动中才能形成.班级文化建设要凝练班级思想,共建班级符号,关注班级细节,重构班级组织,积淀班级传统,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灵需求达成学生的心理归宿.  相似文献   

20.
当下的语文教育陷入了"精致化"的极性谬误,"精致化"使学生的阅读心理出现了大面积的荒芜。阅读教学中,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学生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投入。基于学情的阅读教学需进行价值重建。阅读个性的完善包括心灵的自由与发展,心灵自由的基本形态为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质疑,它们是心灵发展的基础,心灵的发展能使个体上升至更高的自由之境。为便于学生的质询以及适当的教读,教师须精心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