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7年,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它是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领域的第三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成为全球第五个进行探月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1,(21):32-33
1.“月神”号系列飞船 1959年9月12日发射升空的苏联“月神”2号无人探测器是第一个与另一个星体取得联系的人造飞船,它于发射2天后撞上月球;1959年10.84日发射的“月神”3号是第一艘拍摄到月球远侧照片的飞船.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6-I0019
2012年12月17日,美国圣杯一A、B(现改名为“潮起”和“潮落”)月球探测器在受控状态下撞向月球表面。为了给未来的探月任务做准备,研究人员在这两个月球轨道器燃料即将耗尽之时,设计了此次撞击式探测以发挥它们的奈热。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6,(10):14-16
与以前的绕月、撞击月球探测相比,“智能1号”撞击月球的最显著特点是造成月表深处土石进射,使地面科学家得以更深入广泛地观测月表物质成分,以研究月球起源,分析月球开发的前景。而这一撞,标志着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开始。中国空间技  相似文献   

5.
正被誉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的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科技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互动展示型科普博物馆。当年,赫鲁晓夫预定的访美行程中,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是他及随行人员指定要去的两处参观地之一。可见,这座全美最好、世界最著名的科技馆,因科  相似文献   

6.
<正>10月28日,探月工程三期飞行试验器成功来到月球近旁转向段,这是我国月球探测器首次"到访"这个轨道。既然到此一游,怎能不拍照留念?当日,该飞行试验器拍摄的一组角度独特、构图别致的地月合影,给国人带来了惊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们向科技日报揭开了地月合影的由来。在五院总体部参数测量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顾征看来,地月合影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展示意义。"地月合影  相似文献   

7.
<正>"通常大家以为数学家都是陈景润式的,好几次有人问我撞没撞过电线杆,那是由于对数学家不了解。其实数学家没有标准像,有人喜欢登山,有人喜欢潜水,有人喜欢写诗,与其他职业的人并没什么不同。我呢,愿意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交流,吸收各种知识。虽爱好有别,但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数学的执着与热爱。"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周坚这样介绍自己。在美国求学、工作11年,2001年回  相似文献   

8.
<正>"估计10年之内,中国人登月就不再是凄美的神话,而能变成真正的现实。"2014年5月12日,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江苏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的"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江苏行"启动仪式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透露了这个消息。探月究竟有什么用、中国人什么时候能登上月球、"嫦娥三号"和"玉兔号"的现状如何、"嫦娥四号""嫦  相似文献   

9.
正从小接受教育,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人要立志,百折不回"。似乎这就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然途径。在这个信条的指引下,很多人固执己见,即便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其实,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学会转弯是人生的大智慧,因为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也是转机。美国著名演员克里斯托弗·里夫因主演大  相似文献   

10.
科技动态     
<正>"嫦娥三号"探测有诸多新进展1月17日,国防科工局披露了嫦娥三号探测器"观天、看地、测月"的新进展,它已测出月表11种元素。据介绍,刚刚结束休眠期的"玉兔号"月球车,正勤恳工作着;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四台有效载荷均已开机进行探测。其中,"全景相机"对周围月面进行了360度环拍,获取了多幅图像数据;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对月面元素探测后,初步识别出镁、铝、硅、钾等11种元素;测月雷达分别探到了月表下140米内和10米内的浅层结构,从中可看到明显分层;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月面目标图像清晰,光谱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连站1981年—2005年的气象资料,重点分析了8月份能见度的年际、月以及日变化,发现:从年际变化来看,8月份能见度从1981—1990年整体趋势是增高的,从1990年以后能见度整体趋势是降低的;从月变化来看,从8月1日到8月31日整体趋势是增高的;从日变化来看,能见度在5点左右出现极低值,在15点左右出现极高值。  相似文献   

12.
英国政府即将推出英国首个探月计划.将通过发射无人飞船和月表探测器等积极探索月球.特别是了解月震原因.为未来建月球基地做准备.这一计划预计先期耗资15亿美元,得到了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支持。英国将发射无人飞船进入月球轨道.然后再向月球表面发射一系列探测器。科学家希望利用撞击性探测器分析月球岩石化学成分,如果探测器目的地是月球两极,科学家甚至希望寻找月球上水的痕迹。科学家和工程师;肾在政府宣布计划后开始技术设计、估算费用等工作,预计2012年到2014年间启动发射程序。  相似文献   

13.
刘颖 《科教文汇》2009,(16):223-223
“咏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主题.几千年来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伟大诗人李白更是一位喜欢以“月”入诗的诗人。翻看文学史便知,李白诗中的“月”是受古人影响,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是诗人理想的寄托、心灵的再现,对污浊社会现实的鲜明对照。诗中的高妙的境界,自然、人文也都蕴含于这纯洁无瑕的“月”中。避实就虚,以虚写实,虚实交相辉映,意境可谓妙绝。  相似文献   

14.
雷珊 《内江科技》2014,(1):149-149
<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就在今年十二月我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实现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12月14日晚间,"嫦娥"携带着"玉兔",安全平稳着陆月面,这意味着中国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按照中国科学家的说法,其落月地点虹湾恰好就是中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所在地,而古老传说中的嫦娥正是广寒宫的主人。今夜,给古往今来无数中国人带来美好情思遐想的广寒宫不再清虚寂寥。中国人千百年来期盼登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东部时间10月9日上午7时31分(北京时间9日晚上7时31分)和35分,NASA成功用一枚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和一颗卫星连续撞击月球,以探测月球之上的水冰.本次撞月之行的结果将揭晓"月球上是否存在水",这一困扰人们已十年之久的谜团.  相似文献   

16.
冷文光  冷亚丽 《知识窗》2009,(7X):33-34
<正>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浅深为所得浅深耳。"书像一盏明灯,为人的一生指明了方向,书更像一位智者,引领着我们走向智慧的山巅。  相似文献   

17.
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美丽神话,随着2007年10月24日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奔月成功,美丽神话变为了现实。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了第一幅清晰的月面图,标志着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富兰克林是位身材魁梧的汉子,年轻时气盛不与凡人为伍.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挺胸阔步撞在比他矮一点的门框上.他搓着撞疼的头悻悻然.那位出来迎他的前辈瞅着他傲然不逊的狼狈相,语重心长地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19.
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和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诗句,一直牵引着中华民族的追月梦.如今,这个千年梦想,已经随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2007年11月7日顺利进入绕月工作轨道而变成了现实.同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0.
高三纪事     
高三开学的第一天,我趴在教室里玩了一天.感觉高三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紧张和可怕.时间在愉悦而轻松的生活中显得有些仓促,转眼到了第一次月考.由于第二天就要考试,所以晚上就准备去网吧疯一下.这是我一贯的做法,目的就是想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约了同学正准备出去溜达,结果却被班主任撞了个正着.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次真的撞枪口上了!可老班却面带微笑地和我开起了玩笑:"司清?这是要去哪儿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