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教育"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小蓝鲸创意社",以绘画、手工、布置宣传橱窗、设计版块,环境装饰为主要内容,社团强调个性,突出趣味。活动中的选材起源于生活,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本文以拓印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落脚点,详细介绍了均等教育在社团拓印活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即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即行),引导他们做到言行一致。”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足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结果。而知、情、意、行在形成人的思想品德过程中的作用,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互相转化的。道德认识(即知)是产生道德行为(即行)的依据,而道德行为(即行)在实践过程中,又巩固和发展了道德认识(即知)。思品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知行统一,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深化思品教学。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知之知,知是行之成”,“教学做合一”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其理论体系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范畴,其理论基础,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一、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  相似文献   

4.
理论联系实际拓展教学时空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王凌云从教育者方面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从知、情、意、行几方面系统地向学生施加影响;从学生方面讲,要进行自觉的自我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课堂教学,即使是最充分的理论联系实际,也只能增强教学效果,在一定...  相似文献   

5.
曹彩虹 《教师》2010,(27):83-84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陶行知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出发,时时处处突出生活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地位,强调生活、做、行动对教育、学习和知识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伦珍 《课外阅读》2011,(6):163-16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坚持的基本教学原则。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把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由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在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在接受、实践、批判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行知观,这对"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形成非常重要,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是"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直接源头,历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对"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学做合一"理论发端于1919年,产生于1922年,成名于1925年,充实于1927年及以后。"教学做合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它开创了教育"由死变活"、"求异思维"和"创新创造"的新局面。在现代社会教育中,尤其是教学改革、终身学习、创造教育中都需要"教学做合一"理论作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荀子曾把人们学习的过程分为“闻见”、“知”、“行”三个步骤。他认为,“闻见”是感性认识阶段,在此基础上,才能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的“知”和实践阶段的“行”。此三者中,他又特别重视“行”。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的这些见解闪耀着朴素唯物论的思想光辉。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他认为学至于行达到峰极的看法显然是不完整、不确切的,他还未能认识到把实践的经验回头再来检验理论、发展理论。人们学习知识需要“知”、“行”结合(实际上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决定了教师传授知识也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结合。为了真  相似文献   

10.
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实践训练,使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用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就是人的素质。素质教育,也就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古人颜元曾在《习斋记余》中指出:“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由此看来,教育必须要做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否则,就算不得成功。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理论,轻实际行动的问题,在学生面前仿佛筑起了一堵高墙,将“知”与“行”隔离开来,使“知”与“行”俨然成了两张皮,难以联系起来,难以结合到一起。于是,便使许多学生出现了高…  相似文献   

11.
李长茂 《文教资料》2008,(12):122-123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的这一观点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尤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应增长学生的相关知识,最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认识落实于行动.……  相似文献   

12.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当我们再次研究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这些理论时.发现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最新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银法 《河南教育》2004,(12):31-31
举例是政治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说明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举例只有讲究艺术性,才能收到穿针引线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今,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的的思想政治课进行了重大改革,客观性试题的比重在下降,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在上升。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当前考试的需求呢?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既联系实际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观点和材料、感性和理性、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授之以知""启之以思"和"导之以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完整过程,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在"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视阈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显得非常必要,并且可以采取诸多形式。要想取得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坚持一体化、针对性、选择性、可行性、"双调动"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一生积极倡导"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教学做合一""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育人理念,陶行知认为:"实践活动"蕴藏能力培养:越是实践活动课,越能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更能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合作"的效果比形式更重要。于是,笔者试图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入手,催开教育智慧之花。  相似文献   

18.
以“知”导“行”发挥德育功能张敏兰政治课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正是品德教育的三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环节。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强调教育性,不仅要讲清“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知行合一”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结晶,也是世界教育的趋势。知行合一规律是知与行范畴的对立统一,其本质包括三个方面:在教育价值上,知与行互为基础、相互联系,又互为目的和过程。在教育方式上,知与行互相包含、互相依存,又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达到“转识成智”“以文化人”“实践出真知”。在教育过程上,知与行互相协调、和谐统一,对立统一、合而为一,达到身心和谐、情知互动、全面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遵循知行合一教育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完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20.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原则.贯彻和执行这一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改革的生命所在.因为思想政治课教育是成于内形于外的知、信、行的转化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理论.而且必须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使学生做到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