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人是明代兴起的特殊社会群体,山人之任侠则使中国古代侠史上涌现出新型的一个类别即“山人侠”。侠是明代山人文化的核心和明代山人的精神内涵。山人以侠的方式和气质塑造自我,参与现实,影响社会,实现了其存在价值。对山人尚侠之风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明代底层文人成为山人后的生活走向,也使我们能进一步探索山人的核心价值。侠的叙写和侠气的抒发,成为山人文学创作的动机与主要内容,给明代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山人在塑造自己侠的形象同时,也完成了他们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文学题材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生命意识之阐释始于庄子,而觉醒始于魏晋,唐宋人对生命本体皆有感悟。以此观之,则晚明文学之娱乐化,实乃华夏生命交响中之变调。在中晚明这个特殊时期,山人现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突出的时代问题。受中晚明时期文学娱乐化的影响,山人表现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生存方式;山人现象受中晚明时期文学的娱乐化影响的同时,也冲击着晚明文坛。  相似文献   

3.
晚明山人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以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出现在晚明,在隐居方式、谋生方法、生存范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的隐士大相径庭.同时,晚明山人群体的文化建构呈现出的名士气、商贾气、才艺化、世俗化的特点,鲜明地体现了时代风气的深刻影响,由此可以观照晚明山人的文化风貌的形成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4.
“山人”是我国古代一个特殊的群体,晚明和清中叶分别是明代和清代两个很独特的时期。独特的社会背景使这两个时期封建文人的思想和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山人”这个群体的内涵也与前朝有了很大不同,并逐渐从士人中游离出来,发展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本文以晚明山人徐渭和清中叶山人郑燮为例,分析比较他们矛盾的个性以及他们儒士心态和狂士心态的表现及形成原因,以此了解这两个时期的世风和士风。  相似文献   

5.
晚明社会转型对艺术观念产生重大影响。政治转型导致大一统政治体制和文化权威的式微,为艺术的恢复和发展释放更多空间;经济转型引发社会整体性变迁和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平民文化的繁荣和城市文化生态的形成;文化转型促成宽松的人文环境和蓬勃的文艺思潮,孕育了晚明时期特有的艺术本性和时代精神;虚浮空疏的时代风尚导致传统价值体系解体和审美意识重大变迁;文人心态的转向对审美情趣、艺术观念和创作产生直接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晚明传记小品文的基本范式和手法——现实主义的范式与手法,理想主义的范式和手法,兼得于理想与理实之间的范式与手法三方面入手,来探讨晚明文士的心态及其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7.
汪元量作为宁末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堪称“诗史”的现实主义杰作。他的诗除了内容独特为世人瞩目外,在艺术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可以说,汪元量的诗歌同文天祥等人的诗歌一起,代表了宋末文学的主流和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8.
陈继儒是晚明大山人,小品文大家。他对晚明小品的兴起、发展、风格、价值都有精到的理论见解。他的小品创作注重对凛然正气的张扬、真情至性的崇尚、个性自我的肯定、闲逸生活的追摹,意象淡静典雅,语言整丽细婉,意境清逸放旷,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市民阶层和城市知识分子群体是都市的两类感知群体,也是都市诗中的主人公。中国现当代城市诗更为深刻而真实地透视出中国上个世纪都市生存的基本状态,抒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复杂难辩的都市感受。  相似文献   

10.
晚清诗界革命深受日本启蒙诗歌影响:一是走日本启蒙诗歌学习西方诗歌的道路,由是晚清诗歌创作获取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性视野;然而,诗人接受域外学资源时特殊的民族化心理,使晚清“欧洲意境”诗歌与日本启蒙诗歌相比,质地迥异。二是以日本启蒙诗歌通俗化特征为取向,日本启蒙诗歌有助于晚清诗界开启大众化序幕以获取大众化启蒙形式。  相似文献   

11.
晚明时期,在书院、旅舍、监狱、戍卒之中,以及官绅与男童仆、男优之间均存在同性恋现象。"男色"靡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第一,明武宗、明世宗、明神宗好"男色"的示范效应;第二,学术上宋明理学的衰落与心学兴起对人性束缚的缓解;第三,明政府取消官妓制度而导致声色市场的缺失,晚明市民社会成熟而导致的"性取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一书,产生于晚明这一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淫乱时代,书中的男主人公西门庆具有“钱的占有狂”、“权的摄取狂”、“性的变态狂”的“三狂”特性,其人正是晚明颓靡世风所育化出来又受其保护的“狂徒”。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晚明戏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曲学虚实论逐渐成为晚明曲论者注目的课题。从李贽到汤显祖、谢肇浙,再到王骥德等曲论研究者,无不强调戏曲创作虚实结合的基本原则,这从叙事的角度确认了戏曲构撰故事的虚构性文艺本质特征。另一方面,晚明曲学虚实论的精神实质又赋予了戏曲叙事强烈的情感色彩,从理论的角度肯定了戏曲抒情写意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本质上讲,隐士的存在是一个政治问题。明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及由此引起的士人与皇权的激烈冲突,是这一时期隐士数量较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以“三言”形象地表现了晚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近代嬗变。他的话本、拟话本小说中既表现了晚明时期重利轻义、逾礼越制的普遍风气,也反映了当时悖离礼制的婚姻观念以及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形成的诚信、友谊等新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对晚明“三案”经过的分析,认为“三案”的发生与明代朝廷的皇权之争有着直接的关系:“三案”是皇族内部争夺皇权的表现,又是争夺皇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借用佛教心性理论阐释《大学》,憨山也从佛教角度分疏《大学》,两人解读《大学》的思维理路大致相同:畅明本体的内在精神超越。王阳明是儒家向禅的靠近,虽充满禅意却不失儒家情怀。憨山是佛家向儒家的靠近,虽隐含救世情怀但终归于佛家。儒佛两家相互交融却不失各自的主体性,这成为晚明儒佛合流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晚明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引人注目的时期。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城市风尚发生剧变 ,传统礼教受到了极大挑战。这些变化冲击着当时的文艺思潮 ,使得晚明时期的书法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风格。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学者研习《史》《汉》之风兴起,主要着眼于《史》、《汉》的笔法、文采。而晚明学人则开始注释、考订《史记》、《汉书》、《后汉书》,有的是刊正汉史文本的注家诠释,有的是诠释汉史著中的生僻字词,有的是改写前人注释,以为词典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