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解放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思想解放的历史.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体现.正因为当代中国赋予了思想解放以特殊意义与当代价值,思想解放才真正推动了中国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实践历程是无止境的,因此,思想解放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为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急需破解的理论难题.这就要求我们以追求真理的勇气,释放与构建思想解放的制度空间,培育理性、宽容的文化素养,转变僵化的思维范式,以实践作为检验的唯一标准,实现思想的解放,从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中国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2.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已为中外历史所证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思想解放的问题,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变革旧事物的实践问题。因此,思想解放的标准也应是认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新时期思想解放的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带来前所未有的解放,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作为辛亥革命旗帜的孙中山先生,他一生献身于民族振兴、国家统一大业的高尚情怀和伟大品格,今天在海内外华人中仍然有着极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思路和依据 “思路”:“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是人民版必修第三册专题三的教学内容。专题三主要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对此,陈旭麓先生是这样评价的:“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在这不断涨落的思潮中,我们能感受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体悟到先驱者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倾听到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脚步。  相似文献   

5.
坚持“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思想解放意味着理论的自主,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建构路径、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认识的深化,重塑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新范式;这一思想解放彰显了文化的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黏合剂”作用和民族文化发展规律新的思考,推动对中国道路根基的纵深性溯源;这一思想解放突出了发展的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开辟理论和制度创造新空间,以新文化生命体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命担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变革思维方式,不断调整和优化思维方式,是解放思想的实质和核心。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变革思维方式也是一个过程,只有不断变革思维方式,创建科学化、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才能达到解放思想的目的。实事求是型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是适应现代需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构建起实事求是型的、现代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思维方式必须适应现代发展才有助于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思想解放是我们党思想建设中永恒的主题.第一,思想解放既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就是我们掌握邓小平理论的钥匙,更是我们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第二,作为一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必须突破实践水平、传统现念和外来文化的束缚,坚持解放思想;第三,江泽民同志在党校的讲话和党的十五大报告,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一次大的思想解放的产物,必然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上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和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挑战,为实现“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孔子儒学教育理想的精华,使之与现代化相结合,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我国教育战线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从科举到学堂”是20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促使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我国效法西方建立和发展近、现代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拨乱反正’到‘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二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又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教育变革和大学创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为指导,坚持“育人是大学之本”、“科学是大学之根”和“文化是大学之魂”三位一体的大学哲学观,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开辟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更加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杨东平 《生活教育》2008,(10):14-14
教育不仅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事业。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从未停息。世界各国的教育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体现为教育改革的竞争。然而.长期以来.与教育投入不足并存的另一个事实.是我们对教育改革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教育改革之所以滞后.教育被喻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可以从对30年教育的反思中得到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喜所 《历史教学》2003,79(11):9-14
受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走向现代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制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辛亥时期的维新、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百余年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出现了甲午战争后与五四时期的两次民族觉醒,也相应地涌现了两次思想解放高潮.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思想解放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上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和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挑战,为实现"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孔予儒学教育理想的精华,使之与现代化相结合,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我国教育战线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从科举到学堂"是20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促使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我国效法西方建立和发展近、现代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拨乱反正'到'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二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又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教育变革和大学创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为指导,坚持"育人是大学之本"、"科学是大学之根"和"文化是大学之魂"三位一体的大学哲学观,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开辟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更加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是对发展过程中思想障碍的克服。第一次解放思想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使发展观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了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地位。第二次解放思想解决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使发展观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第三次解放思想解决了发展价值的准确定位问题,使发展观从偏重物质生产走向"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实现发展观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4.
"桃李"在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词汇,自形成之日起,它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就在不断地衍变,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八种意象,即本义、喻春之临及希望、喻容颜之美及青春时光、指报恩或报答、代门人子弟、喻美好品质、代指家园以及指代妖艳、低俗。而究其意象衍变的原因,则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意识的不断解放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80年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①,这个新阶段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历史上虽然有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汉末魏初的思想超越,唐的思想反思,但这几个时期所取得的思想解放程度和后果影响远不及五四运动。80年代后的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回顾五四运动,研究和总结当时思想解放的经验,结合后来我们思想解放取得的新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几次大的思想解放,以便更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进…  相似文献   

16.
论循环经济伦理学的生成与固本强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循环经济伦理学生成的现实根基,即其价值基础、社会基础与物质技术基础,以及它固有的本质特性--实践理性、民族性、现代性、全球性;阐述了循环经济伦理学固本强基的根本途径,即弘扬三种精神,一是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科学精神,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三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中特别强调思想解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循环经济伦理学发展方向的提示与保证.  相似文献   

17.
十六年前,黄江一中已是国家级重点中学了。黄江一中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个是黄老师,一个是老师。黄老师四十多岁,面目和善,举止儒雅,书也教得中规中矩。老师二十多岁,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颇有一股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伟大建党实践中出场,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为世界性大党的精神动力。从思想解放看,近代思想启蒙孕育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之魂;从政治觉醒看,近代各阶级为实现民族复兴之梦不懈奋斗,催生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之本;从革命斗争来看,辛亥革命锻造出的斗争精神与五四运动淬炼出的牺牲精神在建党实践中转化成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建党精神之基;从价值嬗变来看,社会价值取向从家族本位主义到个体本位主义,再向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的嬗变轨迹,滋养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之根。  相似文献   

19.
受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走向现代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制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辛亥时期的维新、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百余年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出现了甲午战争后与五四时期的两次民族觉醒,也相应地涌现了两次思想解放高潮。  相似文献   

20.
胡洋  张航 《考试周刊》2007,(50):1-2
高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才选拔制度,更是一个通过选拔社会精英来规范整个社会发展取向的社会制度,所以当年的恢复高考对于中国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引领中国回归理性:恢复高考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恢复高考在全社会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恢复高考恢复了社会的公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