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蕾  吴成刚 《中国教师》2014,(10):74-76
<正>2013年9月,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和乐育人"德育品牌被评选为"青岛市十佳德育品牌",这是对该校致力于德育体系建设,创新德育实践的充分肯定。多年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师生的快乐、和谐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教育,丰富德育实践活动,探索科学育人方法,逐步构建完善了以"和乐育人"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体系,各项工作得到了  相似文献   

2.
郭淑珺 《家长》2022,(4):86-89
育人先育德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共识.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尝试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如邢台市...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各门学科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科教学的育人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其与学科教学融合。文章在阐述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探析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不断提高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4.
崔凤华 《教育》2015,(2):49
和平小学始建于1963年,改建于2006年。在几代和平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形成了质朴典雅,学风浓郁,底蕴厚重,书香满园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安达市千万学子奠定了人生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学校秉承"厚德育人,博学笃志"的校训,立足于"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创新,在创新中成特色,在特色中树品牌"的办学理念,学校从教育创新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将"国学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营造了"立德树人,经典育人"的浓厚德育氛围,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逐步探索,完善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德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立德树人大德育背景下,需要多途径探索德育的模式,增强小学德育的育人功能。而学校、家庭、社会的统一,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德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学校的单一德育模式会影响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刘宗顺 《教师》2011,(18):14-14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手册》中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应加强德育,只有先立德,才能树优秀人才。只有加强德育,才能保证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政治方向,才能培养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秉持立德树人初心,坚持“以人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奠基未来”的育人观,探寻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首先是在传承“三结合教育”的基础上,对接时代要求,形成面向未来的“融慧”学校文化体系。其次是以“融慧”文化为根基,通过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开拓学校德育新阵地,探索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最后是基于为未来奠基的目标,从“创新+合作”核心能力培养出发,逐步构建了育人导向的“融慧”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传刚  朱平 《考试周刊》2009,(20):200-201
高职院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后勤管理处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服务保障部门,务必时刻把握学校发展脉搏,创新思维,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德育立于教育的根本、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办学特色是一种积淀、一种提炼、一种认同、一个品牌,它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持久性,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是以文化特色为根本、专业特色为核心、人才培养特色为关键。高职院校要通过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明确定位和制定发展战略,建设优势专业和专业群,发挥校长的关键作用来形成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校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创建和发展属于自己的品牌是根本之道。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中职学校要打造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就必须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为主导,培育优化的技术应用类人才,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品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中职院校也在逐渐扩张其办学规模,学校的生源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其生源质量仍旧不高。新时期,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中,要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认知,在中职教育中开展德育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弘扬,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以及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综合性高素养的技能人才。文章主要研究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首先对职业素养的含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最后具体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中职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申报并建立省级孝感职教改革试验区是孝感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机遇,提升孝感城市综合竞争力之良策.实施该良策之要义是积极推行“四化“,即城市定位科学化、办学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方式集约化、职业教育社会化.其奋斗目标是力争实现“三名“,即孝感成为享誉全国的职教名城;湖北职院等学校成为享誉全国的职教名校;“孝感机械“等专业成为享誉全国的职教名牌.  相似文献   

15.
专业建设对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亦为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应当加强专业品牌建设.基于对专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以天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院校专业品牌建设应当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入手.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承担着人力资源培养的重任,高职院校必须对自身发展道路、教育体系、培养目标与定位、教学模式、特色品牌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规律性的重大问题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并注意把握好高职教育规律和高职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规律,加快内涵的发展,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而为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发展与效能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院校发展与学校效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更需要提高自身的效能,其途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培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特色教育为突破口,打造品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高职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必须坚持层次和类型的和谐统一,在"职"字上办出特色,不断彰显其职业性以体现其核心价值和优势所在;在"高"字上凸显水平,不断彰显其高等性以提高其整体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这既是高职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育面向未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培育大学文化和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和谐统一进行系统思考,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要抓住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德育。德育形式应体现新思维、新途径,强化思想政治的导向性、道德品质的可塑性、行为习惯的养成性。要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之逐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培养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莨、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的宝贵资源。然而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普遍比较淡薄。中国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又是高职院校的"软实力"之一,是打造学校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增强学校德育效果,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