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幸福的课堂,是一个心灵飞扬的课堂,是一个激情涌动的课堂,是学生心灵对话的课堂,是学生自由展示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语文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这样阐述:"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使人幸福."语文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应致力追求的目标.曾多次聆听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等教育名师的精彩课堂,多次观摩名师的课堂,翻阅了大量与名师们有关的书籍,他们的课堂无不在创造幸福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幸福教育是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打造幸福教育就要从构建幸福课堂做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精神成长,学生被动学习,单调乏味,测试成绩不见得理想;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汗流浃背,面对的可能是学生漠然的表情。这显然不是幸福教育。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幸福课堂,享受幸福教育势在必行。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师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提升自己教学幸福感的必修课,开展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课题研究,创建校本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求得精神生命的升华与超越,让学生感受幸福,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幸福。  相似文献   

4.
潘萍 《快乐阅读》2013,(12):70-70
语文课堂应让学生的生命充满无限的生命活力,让学生鲜活的生命之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只有构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创设充满生命互动的语文教学空间,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创造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用爱心激励爱心,用生命呵护生命,用自由唤醒自由,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让课堂充满诗意,不只是一种教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的境界.它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扫除一切语文课堂的程式化和窒闷,高扬人文的旗帜,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和创造.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每一个课堂中孕育出诗意的心境,进行诗意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带着诗意的心境走进教材,在与教材的对话中获得美的情操,培育美的心境,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诗意的语文呼唤诗意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6.
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闪烁着生命的活力,流淌着生命的激流。徜徉于语文课堂,应该是享受着幸福的滋养,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的孩子根本就感受不到幸福的气息,繁琐的讲解与枯燥的练习让孩子们精疲力竭。失去了对课堂的向往,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的语文就学不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引领孩子在语言文字中幸福地行走,欣赏这一路的风景,语文课堂应该充盈着幸福。一、幸福课堂是快乐无比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幸福永远是人类不断的追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同样也在追求着幸福."幸福课堂"应是让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幸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为主导的作用,通过课堂推动师生幸福地成长."幸福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一、幸福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 语文课程,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发展思维".只有让学生发挥想象,乐于表达,才能感受畅想的幸福."畅想"不是毫无根据的想象,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引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丰富词句内涵.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是一项培育生命的事业,当一个个孩子满怀希望地进入校园,他们的生命体验就开始了,语文课堂就应该成为儿童精神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就应该成为他们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就应该成为他们心灵世界的一股清泉。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诗意的,孩子也只有在诗意的课堂上,才能充分发挥诗意潜能,诗意的课堂是灵动的,是蕴含着意境的。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像一首诗,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收获语文知识,让学生得  相似文献   

10.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9世纪就指出:"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是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我们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的教育理念为引领,积极构建中学政治学科的幸福课堂,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把知识、幽默、欢笑和积极的力量带入课堂,给课程和课堂增加"快乐含量",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学生生命的灿烂,让学生充满活力地投入课堂学习,在益智、怡情、正心、诚意中自主成长,课堂成为学生真情迸发的乐园、师生思维涌聚的生活高地,成为共享发展的心路历程、心灵放飞的精神园地。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即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因而教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理应是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备受学生青睐的课堂。教师应该努力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构建一个美好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把生活与语文学习水乳交融,让学生把语文课堂当成求知的乐土。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呢?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思考。一、构建生活的课堂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自由精神的阶梯.高尔基:"应该让孩子们自由地成长,不能把他们变成只会干活的牲口,他们应该是自由的、朝气蓬勃的人,他们应该用发自内心的勇敢而美好的青春之火,用不断创造出来的伟大的美来照亮人的内心世界和整个生活!"语文教育教学是培养自由思想,自由的人,是引领、帮助学生寻求更大的快乐.因此,应该让学生生命的灵性在语文课堂飞扬.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说,语文课程既要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课堂的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创设怎样的课堂?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我把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诚挚纯朴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绿地。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13)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牛鼻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直面新课改,我们要解放我们的课堂,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思绪在语文课堂飞扬。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培养儿童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塑造健康的人格、造就高尚的道德情操,培植阳光的心态,让儿童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做人。"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应以德育为主渠道,大力实施阳光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充满阳光的心灵;让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宽容开朗的心理状态,重塑阳光少年形象;让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幸福而完满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充满精神自由的、有德性的、具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生活。而现实的教育生活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教师自我放弃和缺乏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教师发展就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充实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教师应该学会感悟生命价值,在追求完满生活中促进专业发展;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在学会优雅生活中提升专业品质。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充满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教育生活的真谛,教育应该是幸福的.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教育者幸福并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获得幸福.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应该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其二,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9.
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命飞扬的广场,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心灵共鸣的磁场;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息地。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语文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文化和文明的因子在学生身上积淀成人格。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品德课堂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尊重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绽放生命之花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彰显生命的活力,体验教育的幸福。因此,品德教师要讲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品德课堂上的“幸福指数”。一、创设品德课堂“幸福活动”主题情境,让儿童在课堂体验中获得幸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活动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