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每位科学教师组织每次科学探究活动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精心备了课、全力准备了材料,认真地组织了每一次探究活动,换来的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低效。如那么,如何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我觉得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探究情感很重要。学生对教与学的过程以及其中所呈现的客观事物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探究情感,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建构和实现  相似文献   

2.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它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丰富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笔者以"溶解度教学"为例,谈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道: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区探究活动中,依据中班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需要,精心选择有趣的活动内容,提供丰富多样化的低结构材料,引导孩子们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积极探索与发现,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科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如何建构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进行研究与探索。《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关注学生,使其乐于探究,在参与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达到内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科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如何建构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进行研究与探索.《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关注学生,使其乐于探究,在参与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达到内化.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科学探究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 ,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并领悟科学的本质。”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那么如何让孩子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在自由的活动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呢 ?下面我以《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苏科版教材"平面镜"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的感悟,立足于教学实验的优化与创新,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基于体验暴露前概念的活动设计、细化探究过程、注重应用拓展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师应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新课程实践,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较多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还存在"个性发展学习环境的缺失;教师预设有余,无视学生差异;学生活动有余,学生缺少真切体验"等问题。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呢?  相似文献   

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对感兴趣的实物喜欢尝试、敢于探究,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能力,具备一定的探究品质。因此,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以大班科学活动"水位的变化"为例,从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科学方法的使用、记录的运用和延伸活动的开展四个方面对科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呢?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学习活动。探究式教学,离不开操作的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经历”,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选择适合、恰当的实验材料,对于整个科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入了许多探究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进而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应怎样理解科学探究?探究式的学习应怎样搞?值得思考.一、教师应怎样理解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给学生提供充分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那么,体验性学习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呢?体验性学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操作的. 一、创设生活或问题情境,激发体验的动机和兴趣 创设有效的体验情境,是提高体验性学习有效性的基础,而体验需要一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就是认识生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合作的独特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柱,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建构起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方法,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结构性科学探究材料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材料的开发并非是教师的研究特权,学生根据自身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也能够提出对探究材料的创新性思考,并改进科学课堂发展进程。学生在"找拱形"一课的研究中,就基于上述思想改变了课堂发展方向,推动课堂朝着探究的层面不断前行,科学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更为稳定的建构,科学思维同时获得了更为理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科学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那么,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自由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呢?下面以《电磁铁》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87):19-20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我们可以从"落实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合理选择、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处理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和"保障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这几方面做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本质,提升自我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使科学课堂变“活”、变“动”,激活孩子的本能和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一、课前准备,让学生“自动”科学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性体验,学生掌握的相关事实越多,越有助于他们发现。课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环境的特点,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观察、调查、材料搜集、实际体验等实践活动,拉近科学学习与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9.
影响高中生物教师探究性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它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上述新课程理念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某些平时不太引人注目的薄弱环节,往往会成为影响高中生物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学会探究科学问题的策略,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科学素养是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综合体,是个体与社会文化融合的结果,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对科学活动的感受、体验并内化的复杂产物.因此,教师应将亲身体验作为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积极尝试和全面发展.探究性学习中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概念的建构以及科学人格的培养.在日常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表达、合作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的存在之美、发现之美、理性之美和人性之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