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磊  夏翠娟 《图书馆杂志》2018,(3):33-38,48
数字人文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趋势,由于图书馆的社会性和图书馆作为知识保存与传播中心的职能,数据开放是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有着规范化、标准化结构和语义的数据是图书馆为研究人员提供数字人文服务的基础,也是在互联网上为第三方开发人员提供开放数据服务的基础。本文从内容、平台、服务三个方面入手,调研与借鉴海外成熟案例,提出以平台为基础支撑,内容、服务模式为核心的面向数字人文的图书馆开放数据服务框架,并以上海图书馆的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为例,试图为国内图书馆界提供具有实际可行性的实现方案和实施案例。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更加紧密,开放数据潮流掀起后,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等开始参与到开放数据运动中,数据开放成为大势所趋。数字人文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数据是其研究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时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也促进了文化记忆机构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开放数据与数字人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方面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开放数据与数据开放;另一方面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也不断涌现大量的开放数据。本研究以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竞赛等为例,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三个层次出发厘清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竞赛以及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并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我国开放数据竞赛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提出参考意见,构想数字人文与开放数据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为激励大众参与公开数据的开发利用,各领域纷纷举办开放数据竞赛活动,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数字人文项目的兴起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开放数据,另一方面由于其跨领域和学科交叉等特性,也给开放数据竞赛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针对数字人文项目开展相关的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其影响力和社会价值不容小觑。随着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的推动和发展,对于作品的评价是确保开放数据竞赛公平公正的有效途径,也是项目后期孵化和推广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实践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方面更是鲜有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中的竞选作品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全评价"分析框架和D&M模型为基础,结合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的目的和数字人文领域的特色,初步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征询专家意见,完善指标体系并获取指标重要性得分,选用基于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以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为例,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对部分竞选项目进行评估,从而完成指标体系的最终测定;最后对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的参赛项目评审和数字人文类互联网应用的开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美 《情报资料工作》2020,41(2):99-105
[目的/意义]从隐私风险防控的角度,调查法国政府开放数据的隐私保护实践,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和隐私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法国为例,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网站内容的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阐述法国政府开放数据中隐私风险防控的经验,对政府开放数据中个人隐私的评判标准、隐私影响评估(PIA)框架和运行逻辑、隐私风险应对的数据处理规范与机构进行分析和概况。[结果/结论]建立相应机构来推动开放数据和个人隐私保护,培育开放数据文化,完善政府开放数据平台隐私政策。  相似文献   

5.
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产生的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为文化服务的普惠化和个性化奠定了基础。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是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创新形式,目标在于价值共创。文章对现有的竞赛结构元素和设计选项进行补充,为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组织、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文章以第六届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竞赛为例,结合焦点小组访谈法和深度访谈法进行数据收集,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采用关键事件技术法分析主办方、开放数据提供方、参赛团队多主体经历的价值共创事件,进而识别影响竞赛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包括参与主体特征、协作形式、开放数据特征、协作平台属性和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6.
开放数据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数据是一种理念与实践,按照用户特定的需求和相应的互联网协议、规则、框架对Web数据进行开发、加工、存储、组织等管理活动,以实现局域和全部Web空间的数据开放、互通、共享。文章探讨了开放数据在科学学术交流、Web2.0时代信息组织中的愿景,重点介绍了开放数据在当今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现状,以及非营利性组织、企业对开放数据的推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对新西兰政府数据开放的研究有助于为我国的政府数据开放提供借鉴,从而推进我国完善政府数据开放战略、方法与行动。[方法/过程]以文本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新西兰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报告以及网站内容进行解析,总结其开展数据开放实践的主要特点,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并为我国的政府数据开放提出启示。[结果/结论]新西兰的政府数据开放主要从政策、组织架构、保障性指导、社区建设、以及数据门户5个方面展开,优势体现为系统的数据开放能力构件、面向机构的多维度指导措施、旨在促进用户利用数据的多重策略,但存在政策保障不足、数据门户功能受限的不足。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通过借鉴新西兰的政府数据开放实践,我国的政府数据开放策略是:构建系统的政府数据开放体系、为数据开放提供双向性保障、形成多主体协作机制、开发与优化数据门户。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构建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开放数据的评估框架,对现有的地方政府开放数据平台上的数据层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以助推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方法/过程] 根据政府数据开放的定义、原则与标准,借鉴国际开放数据评估框架,基于目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要求和发展现状,汇聚各界专家学者的意见,构建起一个系统科学、多维度、可操作的政府数据开放评估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对我国现有的46个地方政府开放数据平台上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开放的数据在数量、质量、标准、覆盖面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宁  黄铁娜  曹洋 《图书馆》2021,(3):65-71
文章结合开放政府数据特性分析,建立开放政府数据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和信息价值网络;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分析政府数据驱动创新因素,梳理开放政府数据价值的创造机理,提出价值实现过程框架,揭示价值增值维度,并重点对开放政府数据信息生态链的价值演化路线、阶段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探索开放政府数据信息生态链多主体发展的目标和相应的运作方式,并提出开放政府数据价值增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余文婷  梁少博  吴丹 《情报工程》2015,1(5):068-076
运用开放知识基金会的开源软件 CKAN,根据 OAD 中的社会科学开放数据集,提出社会科学开放数据服务平台要素、关键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并结合 CKAN 的成功案例对平台功能进行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11.
In developing open data policies, governments aim to stimulate and guide the publication of government data and to gain advantages from its use. Currently there is a multiplicity of open data policies at various levels of government, whereas very little systematic and structured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issues that are covered by open data policies, their intent and actual impact. Furthermore, no suitable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open data policies is available, as open data is a recent phenomenon and is thus in an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help bring abou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on and differentiating elements in the policies an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variation in policies, this paper develops a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open data policies. The framework includes the factors of environment and context, policy conten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public values. Using this framework, seven Dutch governmental policies at different government levels are compared. The comparison shows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open data policies,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s polic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urrent policies are rather inward looking, open data policies can be improved by collaborating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f the policy, stimulating the use of open data and looking at the need to create a culture in which publicizing data is incorporated in daily working processes. The findings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open data polic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open data policies.  相似文献   

12.
“开放合同数据”是开放政府数据的重点领域,更是国际反腐败开放数据的突破口,英国在这一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其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政府制定开放数据政策和参与国际合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和网络调查方法,从反腐败和建设公平的竞争环境的视角,介绍英国政府开放合同数据的相关政策、标准和数据服务情况。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大数据时代,我国政府采购与合同从信息公开向数据开放的转变还很缓慢,应在政策支持、参与国际合作、标准化建设和质量保障上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开放存取实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全面介绍国内外开放存取实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外开放存取实践的特点,并对开放存取运动的障碍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学术交流模式总体朝着开放获取的趋势发展,信息时代的科学活动需要更多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开放数据是公众参与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对于图书馆工作还是对于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来说,科研模式的变革都是一种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也产生了一种新的机遇,即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新内容,包括:明确科研数据管理各利益方;明确数据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塑造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文化,开展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数据对话;进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各个环节的政策研究;明确数据馆员发挥的作用和职业价值。表6。参考文献70。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开放存取"研究综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开放存取(OPEN ACESS)”基于“自由、开放与共享”的理念,依托网络技术,正在成为学术出版和科学信息交流的全新模式。本文着眼于学术信息交流障碍与网络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开放存取出现的背景;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开放存取发展的历程,认为对开放存取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为时尚早,至少是一种对“理念”与“模式”的概念不很清楚的表现;文章引证国际上权威机构的著名文献界定了开放存取的内容,并对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仓储的创办具有发展前景,指出开放存取出版物的质量问题、运行经费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合作建设与标准化问题等是开放存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最后指出,作为传统学术出版模式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开放存取在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下一定会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open data project in the Chicago area.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empowering potential of an open data phenomenon at the local level as a platform useful for promotion of civic engagement projects and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hypothesis testing. Today the main challenge in realization of any e-government projects is a traditional top–down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of their realization itself practically without any input from members of the civil society. In this respect, 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open data concept realized at the local level may provide a real platform for promotion of proactive civic engagement. By harnessing collective wisdom of the local communities, their knowledge and visions of the local challenges, governments could react and meet citizens' needs in a more productive and cost-efficient manner. Open data-driven projects that focused on visu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mapping of utility management, evaluating of political lobbying, social benefits, closing digital divide, etc. are only some examples of such perspectives. These projects are perhaps harbingers of a new political reality where interactions among citizens at the local level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ivil society and government due to the empowering potential of the open data concept.  相似文献   

17.
朱德利 《情报学报》2007,26(1):89-99
根据竞争情报的本质,提炼出竞争情报应包含的分析要素,并基于已有的方法提出了一个由分析对象、分析目标、情报过程、情报周期四维构成的分析框架,对框架构建的要求、框架的构成方式进行了研究。描述了框架表达的竞争情报理念、和框架能较容易明确应该分析的分析内容、可对现有竞争情报分析方法进行类分、可表达出竞争情报和战略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形成企业的情报文化等特点。基于框架提出情报价值是在情报周期的循环中产生的。最后阐述了基于框架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how aid agencies are strategically leveraging open data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aid. Recognizing the vital role of inform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id agencies have eagerly begun to adopt the tools of Open Government with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ment (i.e. “Open Development”). Examining this trend, the author finds much scope for open data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community's commitment to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id by adopting a more systematic, coherent, and strategic approach to aid delivery (known as the “aid effectiveness” agenda).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finds that open data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wards realizing this more integrated vision of aid delivery, but that much of open data's potential remains unexplored. In particular, the use of open data is still largely focused on supporting after-the-fact reporting functions, overlooking its potential to enable integrated strategic planning and improved coordination across the full spectrum of development 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