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婷 《考试周刊》2011,(57):145-147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无线传感器对斜拉桥进行健康监测的方案,采用基于分簇结构的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验证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的实验室智能无线监控系统。该系统由多个Zig Bee无线数据采集节点及一个Zig Bee协调器组成。Zig Bee无线数据采集节点接收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继电器、火焰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采集的数据,并实现无线发送。Zig Bee协调器主要实现对各个节点的数据接收,并通过RS232与监控上位机实现连接,将数据传给上位机实现数据的显示、分析与处理。系统采用Labview作为上位机的开发环境,通过网络布点及监控实验,证明了本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实验室安全进行智能监控。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结点组成,存在传感器节点密度高、网络拓扑变化频繁以及节点的功率、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有限等不足。介绍了基于分簇结构的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远程监测的软件与硬件总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搭建了一种符合Zigbee技术的数据采集的传感器网络,并设计了一套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实时监测软件。经过应用测试,该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及系统监测软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功能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崔艳玲  周菊瑄 《考试周刊》2011,(76):158-159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今信息领域研究的热点,数据融合和路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技术。本文根据分层结构的传感器网络,提出一种基于LEACH路由协议的多级数据融合技术,该技术能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节省了传感器节点的能量,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加以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提高,促使家庭实现了生活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以易于实现、便于操作和新颖实用的理念,设计并实现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为主-从机结构,集成了家庭安防模块、家居智能监测模块和远程监控等模块,实现了家居系统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不仅综合了网络、微电子以及传感技术,同时涉及了嵌入式、无线通信、分布式计算处理等技术.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数据,感知环境信息,完善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通过主动地与监测环境进行交互,以全面完成任务.本文分别介绍了带执行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体系结构、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协作机制、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通信协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促进无线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日益成熟指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无线传感器网络瓦斯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传统瓦斯监测系统难以及时获取井下状况的局限,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优势,构建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瓦斯监测系统.并根据煤矿企业的规模和已有瓦斯监测系统投入及其使用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瓦斯监测系统的相应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矿井中布线难,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案。以射频芯片CC2430和功率放大芯片CC2591为核心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电路,负责采集矿井中瓦斯浓度值和环境温湿度值。通过软件调试结果表明,该节点能够完成采集矿井环境参数值,为矿井安全监测问题提供了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农村沼气能源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管理,根据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农村沼气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分层网络架构,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传感层的沼气环境参数采集,利用GPRS技术完成传输层的沼气环境参数无线传输,通过应用层的数据监测中心软件对系统进行远程监测和操作。该系统的设计为实现大规模农村沼气监测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应用前景和研究的关注点;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同时进行了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和比较;最后提出了在不断深入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同时也要关注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安全、定位技术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单目标跟踪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短距离、低速率无线网络技术ZigBee,并对其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对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跟踪技术进行讨论,利用JN5121芯片设计无线传感器自组织网络实现对单个运动目标的跟踪.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网络能够满足单个运动目标的跟踪.  相似文献   

13.
把无线通信技术引入智能家居系统,以实现智能家居的远程监控.本系统是一种星型和点对点拓扑的混合结构.网络硬件方面,采用TI公司的MSP430F449单片机和CC2A-20无线传输模块一起来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网络软件方面,主要对ZigBee网络通信协议的应用层中的数据帧进行全新的设计.GSM通信模块设计方面,通过TC35通信模块与用户手机等终端设备通信,发送系统状态信息和接收用户的指令.由此实现智能家居的远程监控,试验证明,系统功耗低、可靠性高、安装方便.  相似文献   

14.
王娅 《培训与研究》2009,26(2):90-92
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通信于一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目前,各国研究者致力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MAC层协议、QoS、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安全等各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着重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原则及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感知层是物联网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的传感器网络数据,以及R F ID采集的ID信息。文章主要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的采集和获取,对于RFID网络,由于标签放置的位置与数据采集效果密切相关,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实际情况下假设部署的RFID为无源标签,优化拓扑结构设计,列出了6种优化方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The expectations for sensor networks are growing.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ir network topology.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four patterned topologies that best support connectivity among these deployed sensor nodes in two-tiered WSNs. The theoretic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iangle-based topology has smaller cell number, shorter maximum hop length, les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other topologies. The analys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the guidelines for network deployment and protocol design in the futur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无线传感器技术具有便捷、灵活、迅速等特点,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从这一点出发,设计了一款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的智能家居系统.此系统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嵌入式智能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智能管理、自动扩展等功能,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明显的性能优势和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无线传感器体系结构中,网络层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网络的核心问题。文章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路由协议的要求,并对重要的路由协议工作原理进行了技术分析,从协议性能的角度比较了各个路由协议的特点,最后在文中对WSN路由协议的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未来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于无线数据采集网络的ZigBee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阐述了无线智能数据采集网络的发展过程,论述了ZigBee技术的功能、特点及其在短程无线技术中显现的巨大潜力和优势.介绍了ZigBee模式数采节点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分析了目前制约ZigBee技术发展的客观因素和解决思路,并且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将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属于前摄时间同步,耗能较高。为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进行改进,本文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后同步”思想的时间同步机制,对其中的路由结合的时间同步协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节点进行时钟偏差补偿,以尽量减小该协议产生的时间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