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的薪酬均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21世纪以来,以“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方式完成的经费划拨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其中基本支出形式构成了教师薪酬的基本激励部分,项目“发包”层层渗透的形式构成了教师薪酬的项目激励部分。本文选取2014—2018年3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财政支出数据为基础,结合高校滞后1—3年SSCI科研发表情况构成的面板数据,重点关注两种激励措施分别对教师SSCI科研产出数量和产出质量带来的短期与中长期影响及两者的协同或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增加基本激励对教师的科研产出数量和产出质量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分解后基本激励具有积极显著的直接效应,且与项目激励相配合后具有相对微弱的调节效应;而增加项目激励对教师科研产出数量产生的积极效更多地依赖与基本激励相配合的调节效应,且对科研产出质量具有负向挤出效应,不存在调节效应。(2)从中长期来看,增加基本激励对教师科研产出具有的积极效应难以维持,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增加项目激励对教师科研产出的作用也较为微弱,且对其科研产出质量存在负向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潘虹  唐莉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4):105-113
随着科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人才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那么海外经历能否提升科研论文产出?本文聚焦我国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1998-2017年入选的178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研究对象,构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履历数据库与科研数据库,从学习、工作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海外经历对高层次人才科研论文产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海外经历正向影响国际科研合作与国际科研生产力。具言之,不同类别的海外经历对科研论文产出的正向影响具有差异性,海外学习经历的正向效应远远大于海外工作经历的正向效应,海归学者在科研论文产出上的优势因学科领域与高校平台的不同而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3.
职位的等级差序和稀缺使高校教师晋升呈现出明显的"锦标赛制"特征,这种特征激励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投入,提高了我国的学术产出。然而,在当前高校学术力量式微的情况下,晋升的"锦标赛制"产生了异化效应,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重研轻教、学术投机行为、合作程度低等问题密切相联,成为制约学术发展和创新的障碍。要改变这种"扭曲的激励",迫切需要通过严把教学质量关,提高教学在晋升评价标准中的比重,"质"、"量"结合,建立多元化的科研评价标准,建立团队式考评机制、提高教师的合作收益等方式进行矫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8年间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分数分别呈“先降后升”“先平后降”与“持续下降”趋势,校均总工资绝对规模逐年增长,占校均总支出50%左右,师均工资呈增长趋势,校均工资结构多元且稳定。工资规模、结构与科研产出关系的OLS、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工资规模上,增加大学总工资支出、提高全职教师师均工资均可显著提升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但总工资规模对科研产出数量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而师均工资则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突出;在工资结构上,增加工资结构中的研究工资、支持类与服务类工资规模亦可显著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其中,研究工资对科研产出数量和综合表现的正向影响更为突出,而支持类和服务类工资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教学工资的增加能够提升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但全职教师工资规模的增加却仅有助于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对科研产出影响力和综合表现有明显抑制作用。基于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需要继续优化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大幅提高教师的总工资和研究工资规模;变革工资制度,提升教师工资水平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文献综述和"2014大学教师调查"的数据分析,建立了社会阶层背景-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分析模型,研究了社会阶层背景对大学教师晋升时间、科研产出、时间分配和职业满意度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效果。社会阶层背景对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存在显著的影响:社会阶层背景越高的大学教师,职称晋升所需时间更长,晋升速度更慢,科研产出相对越高,在科研与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更偏重教学,在服务和管理的时间分配上更偏重管理,职业满意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激励高校教师提高知识生产动能,促进人才良性流动,我国在高等学校实行了教师聘任制改 革。本文以Z大学为观察点,沿着该校聘任制“高压力带来高产出”的政策逻辑,采用自然实验法,对制度的 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Z大学聘任制改革并未如预期显著促进青年教师科研产出的“质”,也未显 著提升其科研产出的“量”。为进一步优化聘任制,高校应专注于制度的人才筛选逻辑初衷,尊重自身于长 期实践摸索出的教师科研产出速率,为青年教师提供压力合理的教学科研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薪酬是激励教师科研积极性、推动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河北省X学院为例,通过对薪酬制度、薪酬满意度、薪酬激励效果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现行薪酬激励制度存在教师整体薪酬收入不高,高层次人才难引进;奖励绩效差距不明显、激励效应体现不充分;教师存在职业惰性,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难等问题.因此,应从提高校内绩效标准、...  相似文献   

8.
职称评审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重科研轻教学,而是科研成果评审存在严重的问题,让没有科研水平的人通过假冒伪劣科研成果获得职称晋升机会,严重影响职称评审的公正性。只有通过职称晋升科研成果评审制度的完善,才能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从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沛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1):86-92;104
跨学科教育经历在科研人才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重点财经院校教师个人简历及其15年内的期刊论文发表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跨学科教育经历与教师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跨学科教育经历对教师的科研产出数量、科研产出质量以及科研生产偏好均具有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跨学科教育经历对教师在非本学科期刊上发表论文具有促进作用;与“硕博跨学科”经历相比,“本硕跨学科”经历更有助于教师探索新学科领域,增强跨学科研究与发表能力;CSSCI与SSCI期刊数据均证实了跨学科教育经历在教师跨学科论文发表中的影响效应。在深化科研评价改革背景下,研究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科研人才评价以及一流学科建设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教师晋升评价体系有助于正向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高校优化人才结构、实现新的发展提供动力。当前对高校教师晋升评价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教学与科研二者地位,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应对多元评价情境等方面。文章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教师晋升评价标准和流程为例进行研究,发现麦考瑞大学教师晋升评价流程规范、标准清晰,具有面向学生未来、协同社群发展以及层级明晰、双向互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苏洋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4):114-121
高校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通过收集我国四所“双一流”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探究高校教师学术创业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后,科研产出数量不会发生变化,但科研产出质量会有所下降;不同学科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工科类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均无显著影响,而理科类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质量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为了减少冲突,实现“研创”共生,建议建立“支撑保障”与“边界限制”并行的学术创业管理体制,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2.
由于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及创新产出外部性等原因,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对地方政府力量具有内在的依赖性。而作为政府行为的主导者,地方官员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面临的各种激励,并进一步决定了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政府职能的发挥。基于2009年至2015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对官员激励、政府创新偏好这二者之于工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官员晋升激励和经济权力激励直接提升了工业创新效率,但也会降低政府创新偏好,进而抑制工业创新效率提升;官员寻租激励下的腐败行为会侵蚀创新效率,但由于创新产出价值难以评估等属性,寻租激励下的政府官员也倾向于提高创新支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效率提升。晋升激励和经济权力激励对创新效率的净效应为正,而寻租激励的净效应为负。有鉴于此,应当完善地方官员考核、薪酬等激励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参与区域创新活动的监督,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型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06—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长江学者影响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特征、规律及交互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学者促进了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提升且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显著提升了高校科研创新效率,但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国家基金项目、高校科研管理与长江学者的有效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和专业型博士生在科研产出及影响因素上的不同。研究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在学生群体特征和院校培养过程上存在明显不同,两者在学生录取形式和学生课题参与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术型博士生在总体科研产出和国际论文产出上均显著高于专业型博士生。在控制院校、学生群体特征及培养过程等条件下,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总体科研产出有正向显著影响,对国际论文产出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读博动机与期望对学术型博士生的总体科研产出与国际论文产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培养过程中的课题参与对两类博士生总体科研产出和国际论文产出均作用明显。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要根据各自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升博士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计量分析法,对“2009-2020教育部人文社科辅导员骨干专项任务项目”的资助情况、知识产出与人才培育绩效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该项目一方面对辅导员骨干中的优秀人才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涌现出一些高产出、高被引的作者和持续成长的拔尖人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项目主持人普遍存在科研和学术能力较弱,学术产出和发文质量不高的问题。加强项目主持人的科研培训,优化专项资助的形式和结构,实施辅导员人才的科学开发,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科研专项绩效,优化辅导员人才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搜集“双一流”建设高校W学科教师简历和论文发表数据,分析了“预聘—长聘制”实施现状及其对教师科研产出的影响。发现科研产出数据和职称晋升曲线印证了学校设置的预聘期限的合理性。教师被纳入长聘系列管理后,其科研产出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长聘系列教师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均显著高于预聘系列教师和普通系列教师,预聘系列教师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显著高于普通系列教师。教师聘任级别对科研产出影响显著,长聘高级教师的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均为最多。性别、博士后经历、基金支持以及留学经历等都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高校采取不同聘任办法逐渐向“预聘—长聘制”过渡;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产出评价机制;注重对博士后的培养与支持,切实保障女性青年教师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但对思政课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个人发展的核心是职称晋升。调查表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中的教授比例极低,而讲师比例很高,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非常困难。原因在于高校的绩效管理取向与思政课教师职业特殊性的矛盾、高校职称评审中的科研偏好与思政课教师以教学为主的矛盾、高校科研评价导向与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整体偏弱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调查发现,除学位和外语水平等硬性约束条件外,岗位晋升主要与科研成果的数量和应聘者的资历有关,科研成果质量对岗位晋升的影响相对较小,课堂教学工作量与岗位晋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课堂教学工作主要由副教授和讲师承担,教授承担的课堂教学工作量普遍不足。科研产出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科研产出逐次降少。科研产出的内部差异也较大,少数教授和副教授产出了大多数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2007—2018年间5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际面板数据,探究了辅助人员规模与配比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辅助人员规模和配比对科研产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内部结构来看,教辅人员配比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工勤人员配比对科研产出影响较小,行政人员配比则有负向影响。不同类型大学辅助人员规模与配比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有差异。这与国家编制制度和大学理性选择有关。基于此,政府可进一步减少对教师编制的限制,鼓励大学根据发展需要和专任教师数增加辅助人员,提升辅助人员专业化水平,以深化大学科研活动内部专业化分工程度,充分释放专任教师科研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大学教育学科教师长期存在"单兵作战"科研传统。但随着学科知识交叉渗透、问题日益复杂、技术手段加速更替,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创新。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为样本,描述研究型大学教育学科教师科研合作和科研生产力现状,并分析科研合作对科研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合作对教师科研生产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出质量维度;尽管合作已成相对普遍选择,但合作范围多限于二级学科内部,跨学科、跨机构、跨地区合作仍然不多,事实上,跨越更广边界的合作更有利于科研创新;分教师特征看,年轻教师群体科研产出质量优势明显、合作内在动机更强、合作对质量的影响效应更明显,需有针对性支持教师学术发展、避免人力资本浪费。研究结论为提升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生产力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