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探究·实践”部分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教师开展“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3“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1]。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人教版新教科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四节。此内容涉及《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大概念。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模型与建模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聚焦高中生物学大概念3“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以复习可遗传的变异为例构建基于模型与建模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丁莉 《中学生物学》2023,(11):34-36
<正>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学科能力既是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苏科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属于学习主题四,本节课涉及的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中心法制”是遗传学上有关遗传信息流向一个概念,是教材中关于基因对性状控制一节的中心内容。旧版教材对其只简单地定义为:“由DNA—→RNA—→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新版(1985)教材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遗传信息从DNA 传遗给(?)NA 的复制过程”这一重要内容,使“中心法则”概念进一步完善。为了检查学生对“中心法则”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学必修2包含两个大概念,其中之一是“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基于受精作用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设计人教版“受精作用”一节教学,使学生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了解生命的延续性,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7.
叶丹华 《教育》2024,(8):88-90
<正>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内容要求部分,以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形式呈现相应的概念体系。依据《课标》,本节课对应的大概念是“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重要概念是“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次位概念是“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与它们相连的神经构成”。  相似文献   

8.
"数轴"说课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有理数》第2课时《数轴》.)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温度计与描述位置的问题引出数轴,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6,(4):49-51
<正>1教材及学情分析"动物的运动"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济南版)第2单元第2章第3节内容。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本节应落实的具体内容包括:(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的运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基础上对哺乳动物运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课标要求与教材简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植被”。《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本节课为“植被”第一课时新授课,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从教材知识体系看,“植被概念→植被的类型→植被的形成过程→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是对植被研究逐步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简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第一节。笔者在参与教研活动时发现,多数教师认为本节内容相对较少而且简单,不足以支撑一节的教学,甚至有个别教师主张只用两三句话就可以完成本节教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多数教师认为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一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在本章“基因的表达”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在对基因、遗传信息、转录、翻译、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上;二是难在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上。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在本节教学中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是在若干重要概念基础上形成的,而重要概念能够“向上”提炼大概念、“向下”统领次位概念,故重要概念是连接生物学课程知识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桥梁,能较好地统摄与整合学生在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这三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了人教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两版教材必修2中“伴性遗传”一节的异同,从教材位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重要概念表述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解读新教材的改动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联系,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及教学启示。以期帮助一线教师熟悉新旧教材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笔者是一位生物教师。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生物学德育目标,就必须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现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例,谈谈笔者在生物学教学中挖掘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体会。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认识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新进展。遗传是生物最本质的属性之一。其含义是指生物在进行种族繁衍过程中,亲代能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使子代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与亲代相同或相似的性状。变异则是指生物亲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及其实验教材在我国推出 ,并在全国许多实验区试验 ,于 2 0 0 2年起逐步扩大实验区 ,计划于 2 0 0 5年在全国全部使用。实验教材的使用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我刊密切关注实验教材的使用 ,并从本期起新设“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栏目 ,将优先刊登《生物学》和《科学》(生物学部分 )实验教材介绍及其教学经验方面的文章 ,欢迎实验区广大教师来稿  相似文献   

17.
<正>“海—气相互作用”一节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其要求出现在选修2“海洋地理”中,在必修课程中没有相关的要求。在《普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被调整到选择性必修1。由于之前选学《海洋地理》的学校很少,很多教师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内容比较陌生,导致备课和上课难度较大。笔者通过翻阅原选修2《海洋地理》四个版本教材和最新的四个版本选择性必修1教材,结合大学教材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处提出:“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实验教学是促成学生达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基于实验建构生物学概念,能具象化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的第1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中第1节,本课以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为学习基础,为“人的个体发育”进行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借助本节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核心概念:“人体的生殖系统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产生新个体;概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胚胎发育的过程”.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认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绍亮 《云南教育》2004,(35):45-46
教材 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4月第3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36页第2节“数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