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生字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抓住文章的几处“对比”,感受文章典雅的语言特色,感悟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与同学交流思乡的诗文,品味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生: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师: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老师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几首(投影显示) :有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 (一 )回忆中的“故乡”   “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   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得出来:   1.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故乡》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可划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干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实属不易,本应是比较愉快的,但渐近故乡时,看到“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我”的心禁不住  相似文献   

5.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所选取的三篇小说除了聚焦“少年成长”这一主题外,也都流露出了一种“故乡情结”。试从“故乡情结”这一角度对本单元三篇小说进行解读,从“魂牵梦萦的故乡”“回不去的故乡”“追寻心中的故乡”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并据此提出梳理情节、合作探究、读写结合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听了两位教师上的两节《故乡》课。在课堂上,两位教师对同一个问题处理方法不同,致使教学效果大相径庭,这值得大家深思。下面是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片断1师:重返离别了20余年的故乡,“我”的感受如何?生:“我”感到故乡衰败、冷漠。生:“我”感到故乡很萧索。生“我”感到故乡变了。  相似文献   

7.
故乡往往最能够唤起游子美好而温馨的回忆,但《故乡》中的“我”则不同,“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看到的却是萧条破败的图景、变得麻木迟钝的闰土以及真诚惜别送行者少而贪图东西者多的乡亲。“我”回故乡,来时“本没有什么好心情”,走时更感到“非常气闷”、“非常悲哀”。无疑小说《故乡》是作者极度失望苦闷心绪的告白。  相似文献   

8.
“乡愁”的美学——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乡土书写的研究主要立足启蒙视野,彰显写实意图,将注意力集中于作为文学题材、思潮和流派的“乡土文学”,对乡土书写的源头——“故乡”以及对“故乡”的叙述——“乡愁”反而缺乏深入探究.“故乡”及其书写——“乡愁”既是中国现代性的产物,也是中国现代性困境的表征.立足现代性的危机视野,“故乡书写”就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感精神归宿问题关联起来,成为进入中国现代性问题情境的另一路径及现代中国主体最重要的建构渠道之一,并与启蒙和革命构成张力性的对话.经由回忆与想象、叙事与抒情、认同与归依,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愁”书写已经形成一套丰富和复杂的美学机制和传统.它将成为一直置身于现代性难题中的汉语写作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9.
故乡有三个含义:地理的生养所,宗族的结聚地,文化心理的生活区。苏轼有极其复杂的故乡观,“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为其一著名表述。从关于故乡思考的逻辑进程言,这是属第三阶段的故乡意念化。此外,苏轼还有浓厚思乡情结中对异乡排斥的故乡具化——这与其生于“贵经术而重氏族”的蜀地有关,故乡泛化,以及属于最高阶段的异乡故乡化、故乡“寄生”化——这与其有“寓”“寄”于“物”、强调随缘自适的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故乡》中描述了三个“故乡”:回忆中的,现实中的,理想中的。也即“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它一方面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我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进步的知识分子要求改革现状,希望农民有新的生活的愿望和决心。“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这种美好的回忆无疑是因闰土而起的,少年闰土在“我”的心目中简直就是“美丽故乡”的象征。深蓝色的天幕上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一望无际碧绿的瓜田,在这童话般神奇绚丽的背景下,“我”理想…  相似文献   

11.
【我解读】 《故乡》选自《呐喊》,是鲁迅短篇小说的代表作。1919年12月初,鲁迅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败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它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时间顺序分为三部分。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叙述了“我”——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返乡搬家的一段经历。一般认为小说的线索是: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我们似乎更应注意到伴随这一经历的“我”的情感的深刻变换,即:期待——幻灭——再生的心理历程。阔别故乡二十余年的“我”返回时见到的竟是一幅苍凉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而在“我”的记忆中,故乡要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投有言辞了”。于是“我”只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归咎于“没有什么好心绪”,这一似乎合理的解释未能使我们满意。故乡本来也许就没有什么改变,“我”心中  相似文献   

13.
周敏同学问:“《故乡》一课写‘我’的内容也很多,但主人公为什么不是‘我’?”辨别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物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故乡》一课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闰土、杨二嫂、“我”。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见闻与感受,既写出了故乡的黑暗现实,又写出了在故乡生活的人(闰土、杨二嫂)的深刻变化。“我”热爱故乡,又对  相似文献   

14.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用自己的故乡多塞特郡为题材,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威塞克斯”.而这个概念蕴含着对自然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再现,构建出一个具有英格兰独特文化风格的乡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哈代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亲切,和现代化所带来变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于《故乡》的教学,宁鸿彬老师曾简述这样一个教例:用一个字来带动对课文的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个字就是“变”,即: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自然景物、社会风貌、人物事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着贫穷、困苦、落后的方向发展着。概括地说.鲁迅所描绘的,就是“变”了。那么,鲁迅先生叙写故乡之“变”用意何在呢,就是“希望”有“新的生活”,就是思“变”。这样,用一个“变”字来概括全篇,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篇课文的要领,用时少而收效大。(见《语文教学通讯》1989.9.P14)  相似文献   

16.
消夏三题     
夏。语文课上,老师对学生说:有“亮、月、乡、故、好”五字,请把这五个字组成有意义的句子,看看有多少种可能。大家立刻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吟出不少句子,如“故乡月亮好”、“故乡月好亮”、“故乡好月亮”等,不料老师又问:“再想想,能不能把这些字句组成一首五言的小诗?”大家就想,就试,不一会儿,果然有人念出了一首小诗:“故乡月亮好,故乡月好亮,月亮故乡好,好月亮故乡。”夏。凉风习习,荷叶无穷碧。于是想起了一句古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进而又想起了语文老师就此出的题目:“只要把这十个字排成一个圆圈儿,然后小心翼翼地先顺…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梳理叙述者“我”的情感变化。2.分析叙述者的希望,推断小说的主题。教学重点梳理叙述者“我”的情感。教学难点分析叙述者的希望,推断小说的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核心问题,解读课题(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二)思考“故乡”的含义二、研读第1-5段,思考回故乡时的“我”对故乡的情感(一)在第1-5段中能够读出“我”的情感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阅读支招故乡是每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心头的一抹暖暖的绿色,而固守家乡的"我"为什么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充满了依恋?故乡给了"我"什么难忘的回忆?它使"我"领悟到了哪些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由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世界性”所决定,人们的乡土观念也“成为世界性的了”。郭沫若的代表诗集《女神》等,便是袒露“世界故乡情结”的佳构,其内涵主要包括:眷恋中国“第一故乡”,热爱日本“第二故乡”,讴歌世界“大同故乡”。这样的世界乡情诗,在加速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今天,更有其强烈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作者故乡柏拉特罗夏天具有标志性的景物:“咬伤”动物的虻,松树间“逡巡”“躲着”的蝉,多沙的风景,“开着朦胧的巨大的花”的各色玫瑰,雾霭,陌生的鸟,“光顾橘子”的长尾凫,故乡的人们则“隧慢地吃着”“清甜的瓜”……文章热情歌颂了故乡夏天的美好、富饶,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