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家港市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有效整合资源和力量,实现重心下沉基层、力量聚向基层、服务落到基层,走出了一条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张微  彭兰 《传媒观察》2023,(11):13-21
本文将历史分析视角与田野调查方法相结合,基于“网(技术)-人-村-业”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变化,呈现政策主导的技术扩散、建构日常的技术赋能与回归本土的技术创新的三重乡村互联网技术实践模式。从互联网信息服务“站点模式”、互联网基础设施“下乡模式”到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战略模式”,自上而下的技术扩散使得乡村能够在互联网浪潮中入网、上网、受惠于网,但也面临“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尴尬境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融入乡村日常生活,村民的技术实践体现出自下而上的影响力。农村网店、淘宝村和直播带货等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创收模式,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变革了乡村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乡民公共生活空间、家庭生活空间和劳作的方式与空间都在被技术重新建构。随着互联网扶贫将技术红利进行再分配,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与自下而上的群众实践汇聚在脱贫攻坚的行动目标下,形成了一种多方共建、生态思维和以人为本的乡村互联网技术创新实践模式,这一模式在智慧农业和智慧乡村的建设中彰显出了“本土化智慧与创新”的可持续生命力。中国乡村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互联网技术实践之路。但技术给乡村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人与技术的“共谋”之下,乡村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张磊  董晓燕  张衍 《浙江档案》2022,(10):46-49
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基层治理政策的调整推动了档案部门构建农村基层档案治理体系。绍兴市越城区以省级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整体试点为契机,通过制度层、资源层、服务层的实践,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档案工作服务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共荣模式:契约共建推动档案工作服务基层治理现代化,聚合多元力量共推档案工作服务基层治理,以数字赋能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程度,以“档案+文旅”服务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连接了国家行政逻辑与乡村自治逻辑,具有超越单一逻辑的比较优势。对“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推广项目进行案例研究,发现政府通过培育“项目型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促进政府与村民的信息沟通、提升服务效率、促进服务创新。不同于传统乡绅与内生性新乡贤,“项目型乡贤”是由政府主导、动用行政手段动员、培育、吸纳而来,以完成项目治理任务的治理策略,带有“做乡贤”“常人治村”的特征。“项目型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一种动员式参与,地方政府应该采取制度化、持续化的方式开展新乡贤工作,增强新乡贤的公共性、治理能力与治理意愿。  相似文献   

5.
李广西 《新闻战线》2022,(11):72-74
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媒体应发挥积极作用。柳州日报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打造“柳报维权哥”融媒体产品,担起社会治理新角色、拓展社会治理新空间,走出了一条打造“专精尖特”新闻品牌价值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杨永欣 《档案》2013,(1):62-62
“十二五”以来,秦安县档案部门始终以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为主线,立足农村工作实际,通过整合档案资源等措施,规范乡村档案室建设,使全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17个乡镇现已全部规范建档,4个乡镇、6个村做到了镇级4室分离,并探索试点了“村档镇管村用”的村级档案管理新路子。目前,秦安县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规范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农村档案逐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已成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铁证”,收到了良好的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龙晓华 《兰台世界》2023,(S1):37-39
<正>一、乡村档案治理的内涵解析乡村档案治理是乡村党政机构、乡村档案部门、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个主体协同合作,基于一定的行动规则,共同对乡村档案事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乡村档案领域善治的活动和过程[1],是档案治理在乡村这一场域的具体应用,其内涵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治理主体方面,乡村档案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具体可划分成领导者、执行者以及参与者这三种角色。县党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等为领导者,通过组织保障、政策引导、监督激励等手段支持乡村档案治理工作的开展;乡村档案部门为执行者,  相似文献   

8.
张兵  黄春明 《民生周刊》2023,(10):54-55
<正>抚顺税务部门通过办成一系列实事、好事,着力化解群众涉税急难愁盼问题,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税系民生无小事。在辽宁抚顺,税务部门聚焦税收服务民生大计,将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核融入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征程,通过办成一系列惠企利民的实事、好事,着力化解群众涉税急难愁盼问题,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9.
与太原市国税三分局徐晋甫局长一见面,他就和记者拉起了他的“人经”。时间不长的谈话,记者深深地感到,这位在基层干了多年的税官深谙此道。 “带好队,收好税”,无论地税国税,凡在税务部门里工作的同志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用徐晋甫的话来说,这就  相似文献   

10.
“抗争性政治”是目前阐释乡村社会政治行为的主流范式,相比而言,“合作性政治”范式的优势为未来的乡村治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协同型传播是“合作性政治”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传播学实践,是基层政府、乡村精英及村民等治理主体站在整体利益的立场上沟通自己的观点,尊重对方的利益诉求,平等对话,推动和谐合作的一种传播行为.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闫康  范林轩  杨思宁 《今传媒》2024,(3):147-151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一村一品”项目落实在我国各乡镇广泛开展,然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后继乏力等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武汉市“一村一品”品牌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将高校学生纳入“一村一品”品牌建设体系;针对高校学生参与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动力不足、支持体系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以及人才供需双方不匹配等问题,立足于新媒体环境,提出构建“高校、政府、企业、乡村”四位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门户平台,通过各方发力重构下乡观念、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促进平等交流,促进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要以高校学生的专业优势和创新思维切实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品牌化经营,为高校学生参与“一村一品”品牌建设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税网”背景和目标 “中国税网”是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由中国税务报社主办的财税专业型门户网站,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税网具有新闻刊载资格。“中国税网”www.ctaxnews.com.cn建立于2003年。中国税网下设新闻、税务、企业、数据库四个专业频道,其中新闻频道为免费频道,税务、企业、数据库频道为收费频道,依托中国税务报及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和精心建设的财税数据库(有效数据在30万条以上),力  相似文献   

13.
于海军 《民生周刊》2022,(22):56-57
<正>村党支部把基层党建与脱贫固效、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治理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富起来、集体强起来、乡村美起来的治理之路。微风吹过山岗,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城南村的土地上。水泥马路整洁畅通,道路两旁花木繁茂,一幢幢精致的农房错落有致,一步一景,独具匠心。村子正中央红旗飘扬,城南村党支部就在这里。城南村位于吉林省和龙市西城镇东部,是个朝鲜族聚居村落,全村有588户1686人。  相似文献   

14.
安康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以问题为导向,以乡贤嵌入、权力下沉、流程再造为机制,通过对乡村文化建设内生主体、治理能力、治理机制、价值观念的培育,解决村域视野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主体缺失、基层组织“悬浮”、供给与需求“两张皮”、重器轻道等偏失,为欠发达地区村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的记者相较上级大报,优势在基层,劣势也在基层。优势在于记者与基层群众贴得更近,劣势在于常常处于基层往往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怨身在此山中”。今年初,我们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率浙江县市报之先,策划开展了“记者蹲点村社区”活动,让记者在走基层中走出新意、走出新作。  相似文献   

16.
王娟 《档案天地》2016,(4):39-41
农村档案是农村政治、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发展进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是农村文化积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抓住、抓实、抓好农村档案,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区着眼农村新的发展,从实现区(县)、乡(镇)、村三级档案管理全覆盖出发,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走出了一条农村档案有序管理的新路子——村档乡代  相似文献   

17.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自治”“自适”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曾经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客观条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亟待完成现代性构建。文章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从现代乡村文化场域构建、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重塑3个维度探讨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问题,认为要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底色和“自然”“自治”“自适”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时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乡村公共性日益萎缩,熟人社会日益式微,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如何组织多元主体参与、激活村庄内生秩序是目前我国乡村贫困治理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文章以熟人社会为乡村治理的切入点,深入挖掘能人治村的减贫实践,利用PSM与中介效应模型重新诠释熟人社会在贫困治理中的中介作用,来尝试梳理能人治村促进农村相对贫困减缓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设定偏差和混杂因素影响的情况下,PSM结果更加凸显能人治村减缓农村相对贫困程度的稳健性,能人治村是我国乡村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MA中介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提高公共治理能力更能发挥熟人社会关系的中介作用来降低农户相对贫困,中介机制的分析显示,熟人社会关系的内生机制嵌入公共治理可以凝聚多元主体共识、激活个体参与意识、重塑村庄公共性以降低相对贫困。本文的研究结论集中体现了提升农村公共治理能力、促进乡村社会互惠互利传统价值回归的迫切性,明确提出营造能人治村的政策环境、重塑公共服务合作治理体系、加强乡村德治建设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能够缓解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培育村民环保意识、宣传美丽乡村嬗变之路。湖州形成了“纳入式”服务基层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垃圾分类信用档案引导村民环保行为、形成专题性档案支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融入乡村资源建设凸显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等经验。档案部门可从围绕中心大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源头推进农村基层生态环境档案规范化管理、设立基层生态环境治理专题档案库、活化乡村文化记忆资源讲好乡村故事等方面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50年代初,在现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田寺村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泥石流研究与治理工程”[1],其证明了“在山区突然发生,常造成毁灭性灾害的泥石流和山洪暴发是可以治理的”[2]。门头沟区档案史志馆藏的田寺村水土保持重点示范档案,包括1951年形成的《河北农学院森林系三年级暑期水土保持实习总结报告(草案)》,以及1952年形成的《永定河中游(宛平山区)田寺水土保持重点示范设计报告》《河北省宛平县田寺村水土保持工作总结报告》《宛平县田寺村水土保持工作林业部分实施计划(草案)》《田寺村水土保持林业部分工作总结》等16份文件,详细记载了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