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启发性的问题驱动和跟进,提供打开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之门的钥匙,激发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强烈欲望和热情,关注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历深度的思考,从而高效理解数学知识,个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学习方式.关注"深度学习"能够实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促进师生践行"共生教学"理念.通过与南通"深度学习"的对比发现,南通名师把"深度学习"落到实处,学生学得踏实,最终学会数学."深度学习"可利用"几何画板"等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会数学.  相似文献   

3.
罗丽红 《广西教育》2014,(13):101+128-101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一论述为我们探求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艺术提供了思路。我们只有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关于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方式、语言艺术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高中数学知识点繁杂且具有难度,很多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并进行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时间是教师对知识点单方面的输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并掌握其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机械化学习状态,且课堂效率不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性.分数不再是检验教学结果、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但是课堂深度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效率却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入理解并贯彻深度学习理念,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建立多种思维模式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将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从而实现课堂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深度学习与课堂效率做出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态度、广度、深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场面,然而透过热闹的表面繁华,我们发现这里面还存在着盲目参与、低效参与甚至是负面参与等现象,这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堂,切实关注课堂学生参与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话是数学课堂常见的学习活动,在对话中,师生能更好地交流认识,能带动学生的探究向深处蔓延,因此我们可以说对话是深度课堂的不懈追求.利用课堂对话,我们将推动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数学学科针对学生深度学习的说理教学展开探讨.数学“说理”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与途径.本文基于对说理课堂与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分析,研讨了组织数学说理课堂活动的意义与作用,从而提出构建数学说理课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打造趣味课堂、设置趣味性的多元说理评价等有效策略,旨在实现数学“说理”成就学生深度学习的愿景.  相似文献   

8.
吴玉霞 《广西教育》2014,(13):23-24
马斯洛人本主义需求理论告诉我们,追求个性完美是每个人的人生需求,正是这种心理需求,激发了人们的学习愿望。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的课堂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给学生一个有热度、有广度、有深度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用高昂的热情进行数学活动,广泛地摄取数学知识,灵动智慧地进行数学思考,让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9.
王荣芳 《教学考试》2022,(20):48-49
<正>试卷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常规工作,教师擅长并热衷于独自讲解,学生倾听.但此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讲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数学核心素养也发展不足,其本质原因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深度远远不够.深度学习的概念早在1976年由瑞典教育心理学家马顿和赛尔乔提出,美国学者布鲁姆又对深度学习做了进一步研究,他指出深度学习是一种指向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高阶思维发展活动.最新研究表明:深度学习是内源性的学习,强调深切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达成对学科本质和知识意义的渗透理解;深度学习也是阶梯式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自我调节和反省.因此在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逐步设疑铺垫,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等,不断探究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从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入手,探讨中学生学习心理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利用数学本身的特点,从学生心理特征、课堂情绪、心理发展、数学课堂氛围等几个方面,对关注学生学习心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都非常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而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在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为愿景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深度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笔者发现我们的课堂依然存在大量的浅表性学习和假性学习,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深度学习?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途径一 开展一题多解进行深度学习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每种解法都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融会贯通.一题多解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2.
“问题导学”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创设阶梯型问题,引领思维发展;关注“问题导学”过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打造有思想的课堂,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赵莉 《江西教育》2022,(11):20-21
有效参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保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参与数学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感知上的深度参与、思维上的深度参与和交流上的深度参与.深度参与能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数学课堂,是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14.
教学改革不变的主题是关注课堂,关注数学课堂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关注学生的学习必须特别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如果课堂上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思考,那么,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是一句空话。数学思考是数学课堂的灵魂,只有突出数学思考,我们的课堂才有异于无根的浮萍,才会飘散出浓浓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在给予学生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变化.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提出2005年秋学期开始江苏省高中全部实施新课程,新课程理念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处处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强调要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课堂新模式来实施新课程,便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二、实验目的(1)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探索未知的欲望,确保所有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确保不同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2)变讲堂为学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身“再创造”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己…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比教会学生某个知识点重要得多。其中有一个关键能力就是思考——深度学习。如何让深度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渗透方法,习惯的养成为深度学习保驾护航;问题引领,提问中激活深度学习的内在需求;经历过程,活动中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度发生;杀个"回马枪",对比中深度思考知识的本质属性。力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言,深度学习避免了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深度学习也不仅仅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教师以数学学科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获得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数学要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本质,培养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的深度学习思维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主题学习的新模式,亲身经历深度学习的思维过程,从而在数学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从“想说”“会说”“善说”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创设学习情境,营造说理氛围;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完整、准确、简练、有条理表达数学道理;加强说理训练,适时抓住生成,开展课堂辩论,帮助学生深度学习,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而是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思辨中领悟,在探究中建构,在运用中强化,经历新知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重视学生的推理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