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能力”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议题,对于学校体育目标制定与完善有其独特的参照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与逻辑思辨等方法,对学校体育“培养能力”的相关议题展开考察与反思,旨在明晰基本意涵、揭示学理问题,并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1)学校体育视域的“培养能力”包括作为一般教学要求的培养能力、面向体育学科发展的培养能力、指向体育师资专业成长的培养能力;(2)“体育学科能力”概念生成与发展蕴含了以“培养能力”整合学校体育目标的思维理路,并存在与学校体育目标不兼容及难以体现学科特性的问题;(3)课程标准视域下的“能力”指涉及培育路径多元化,但也出现了逾越体育固有范畴、与所属目标不匹配、与相关内涵交叉重叠等问题;(4)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能力”理念对当下体育教学仍具指导意义,同时鉴于“培养能力”与体育学科素养的关系复杂及“体育学科能力”遗留问题尚未破解,其相关研究仍须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2.
应用学科在本世纪科学发展的高度分化、高度综合中异军突起,应用哲学的发展是应用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应确立以体育应用学科为主导地位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加强基础理论课教学,为深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服务,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未来教育观相吻合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3.
应用哲学的发展是应用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确立以基础理论课为基础 ,以体育应用学科为主导地位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它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培养出适应 2 1世纪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4.
非智力因素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文章采用实证方法发现,非智力因素总体与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总成绩、术课成绩、理论课成绩相关,非智力因素各因素与学习总成绩、术课成绩、理论课成绩相关,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成绩越好非智力因素得分越高,非智力因素对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成绩的影响较术课成绩更大,学习热情等六个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显著影响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些专业学校对体育理论课,没有按着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对理论课的教学重视不够,使学生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造成大多数的学生毕业后工作不能科学地参加自我健身活动。本文就怎样上好专业学校体育理论课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世良 《体育师友》2022,(5):19-21+25
运用文献资法、专家访谈法对新课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大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深度贯彻进行分析。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通过明确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教学目标导向;衔接职业素养发展,优化教学设计;注重理论实践结合,促进专业能力提升;落实以体育人,健全学生个性品质四个方面分析职业导向下深化体育课程的必要性。探索学科核心素养与职业导向结合的课程构建路径:优化中职体育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模块化;优化教学设计,在运动参与中培育个人品行;情景教学中深度贯彻体育精神,凸显职业素养;融合职业素养要求,合力推动健康行为。学科素养和职业能力双融合,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从学科门类的视角,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进行了审视,认为我国高校对体育学科的定位和管理过于模糊和笼统;专业地位的提升受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制约;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差;体育专业人文环境差,教风和学风不佳等,这些问题反映出体育学科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时机尚未成熟,在体育专业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科技学院体育专业为例,调查了学生的理论课学习态度,结果显示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总体是积极的,但也存在偏差;对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课学习兴趣不浓、理论课学习行为表现不能尽如人意。对造成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改善学生对理论课学习态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科技学院体育专业为例。调查了学生的理论课学习态度.结果显示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总体是积极的,但也存在偏差;对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笨足、理论课学习兴趣不浓、理论课学习行为表现不能尽如人意。对造成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改善学生对理论课学习态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学科交叉融合承担了推动体育科技创新,从而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研究认为:首先,根据知识生产模式理论,将体育学科交叉融合嬗变历程分为单学科、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四个演化阶段。其次,体育学科交叉融合现实样态呈现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运动人体科学和自然学科四方面的跨界整合。再次,体育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机制表现为建构服务体育强国导向的引领机制、建构问题牵引的体育学科动力机制、构建以理论为导向的实证研究范式、建构无学科边界的体育学科组织机制、建构“政产学研用”的协同治理机制、建构多元动态的体育学科评价机制六个方面。最后,基于超学科视角提出创新体育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新范式、确立体育学非学科化的“超学科”思维、架构“超学科”的体育交叉融合学科体系、探索“超学科”的体育交叉融合实践模式的未来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跨学科考生报考体育类研究生比例不断攀升,跨学科背景的学生带来的是利弊相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报考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类研究生的跨考生有33.24%为跨考,38.84%跨学生考生对原专业不满意等。跨学科考生具有能够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满足体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等优势,但跨考生报考时易出现不理性因素。通过现状调查以期为考生的报考选择及体育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南省19所具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招生资质的体育院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校体教专业"学科"课程建设现状,研究显示: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全,但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滞后;体育教育专业高精尖人才缺乏;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部分院校存在设置总学时偏低,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门类设置少、精品课程建设理论学科发展滞后于技术学科建设以及学生教学实践时间短等问题。提出在学科建设上应夯实学科基础,在坚持建设区域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向着学科综合全面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育理论课对体育单招专业学生有重要作用,但现行的理论课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理论课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针对体育单招学生的特点,分析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体育单招专业理论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和作用,对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目前对其理论课学习习惯、能力、氛围的调研并未涉及,也未发现从行为层面对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地凋研。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座谈会等方法,针对这些方面,对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现状进行调研,获得若干有建设性的研究结论,旨在为高校体育专业管理与教学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发展探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陈希  梁竞文  彭庆文 《体育科学》2005,25(12):3-6,21
通过学科专业设置、科研情况等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近1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发展变化的情况和特点,注意到综合性院校是继体育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后正在形成的一支新生体育学科力量;并对普通高校体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际出发。结合国情、学校实际、学生的技能水平,深入分析了我国体育院校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并和美国的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科和术科的比例做较为详细的对比。认为学科和术科比例的制定,一定要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成为体育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人员,树立完善人格有着深远的意义。高校体育课程在大学生人格完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的体育教学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故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20,(5):462-464
体育专业的理论课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着理论知识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无法有效接轨的问题,提升该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与基础。本文分析了影响理论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因素,包括学科特点、教师专业性和体育院系制度层面等原因,并提出采用完善的职前培训,严把理论课教师准入关;拓展理论课教师教学培训模式;建立大—中—小学学校合作机制;完善评价制度的建设,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开展"教学学术"研究与实行"深度教学"等措施,旨在加强理论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立足学科分化与交叉视域,从学校体育学生成与发展路径、学校体育学发展的现实困顿以及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想3个维度审思学校体育学学科的发展。认为:学科分化是学校体育学形成的原动力,学科移植是学校体育学发展的生长力,学科交叉是学校体育学创新的生命力;学校体育学在与母学科以及其他外部学科交叉发展中凸显了学科属性迷失、嫁接移植错位、学术话语混乱、研究范式冲突、理论体系阙如等问题。基于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将会在理论统合、知识耦合、实践契合、资源聚合等方面释放出更大的学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座谈、数据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专业400名学生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