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体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然而,“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体育教育发展也存在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实践内容有待丰富、政策支撑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鉴于此,建议体育教育应在“大思政课”建设总体设计中发挥体育教育优势;建设主题式体育课程平台,拓展育人范围;创新体育教育内容,形成多维思政教育空间,以期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水平,促进“大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颁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要求。田径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工程的基础要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实现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即充分利用课程的“储备资源”,落实育人工作,因此,课程思政是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概念和方法创新。根据“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鉴于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内容和对象的特殊性,更加需要构建属于体育院校田径教学的课程思政模式,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学生辅导员数量减少,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在“课程思政”“健康中国”以及“立德树人”等视域下,以体育为载体实施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着非常显著的紧迫性,将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仅是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加强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立德树人”视域,首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审视,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其具体的建设路径进行探讨,以期通过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促进其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又能够促进其良好精神品质的培养,达到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五育”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由此,深入挖掘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更好地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保证。通过着重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必要性,体育课程思政内涵,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地剖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为进一步完善和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点内容,成为各学科深度教育的要点遵循,而民族传统武术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学生衔接不畅、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突出不明、民族传统武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对武术课的育人过程进行分析,提炼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基于共生理论,通过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三个维度对民族传统武术课程思政面临的各环节及关键因素展开讨论,同时对“共生”视域下民族传统武术课思想政治育人路径进行展望,旨在为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昂 《中华武术》2022,(3):18-20
体育课程思政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将实践技能性课程与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一文,旨在发挥教师队伍这个“主力军”、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所有高等院校、所有教师群体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鉴于此,本文就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构的同向性与实践路径进行有益探讨,旨在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进而提升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方针要求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推进体育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在对青年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青年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青年大学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担当时代大任、祖国建设的核心力量。认真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工作难点与发展路径,为我国在“十四五”期间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提出建议,为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供可依据、可复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将体育活动融入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部分师生对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思想教育意义认识不够深刻、组织手段的创新性缺乏和活动设计的针对性不足等问题。通过探索“以体育人”研究生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努力做到将体育活动和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拓展提升研究生的德育效果和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并及时进行思想引导,有利于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潜移默化地促进研究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也是推动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体育强国、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给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及“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价值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建议:提升大学体育教师思政育人的政治素养;深挖“专项+俱乐部”教学中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建立和完善“专项+俱乐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这对于我国高校更好地利用“选项+俱乐部”教学载体,开展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为祖国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将其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深刻性、动态性、系统性、创新性等基本原则。采用多元灌输式、案例延展式、有机融入式、交互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等育人资源的有机融入。通过锻造党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领导“主心骨”、构建体育特色“大思政课”、打造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主力军”、打通体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等路径,有效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为高校体育课程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大学体育田径专项课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逻辑分析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挖掘思政元素,编制和运用思政教案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教学改革示范课课程与思政示范课课程是互补的,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有效结合,才是育体育人的保证。同时,田径运动项目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并经过挖掘的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需要一个便于不断积累、不断整理、不断完善、不断修改的平台;需要一个得心应手,既能准确抓住各种“思想疙瘩”,又能有效解开各种“思想疙瘩”的武器,而这个平台与武器就是田径课程思政教案。这是大学公共体育田径专项课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途径,也是重构公共体育田径专项课思政教学内容,创新公共体育田径专项课思政教学的开展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原属两个不同的独立系统,虽然二者之间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侧重点不同,但都包括了体育大学生、体育院校、高校教师等共同元素,且之间相互联系.因此,文章分析了体育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措施.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体化协同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立庆 《体育科技》2022,(6):134-135
高校体育选项课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承担“育人”任务。开展体育选项课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对思政元素要点、框架进行梳理,主要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七个方面。文章按照思政教育功能相近原则把体育项目分为五个大类进行研究,按照这五个大类对思政元素要点进行梳理。最后提出教师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要深入分析各体育项目和各教学环节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课程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研究法、聚类分析法与统筹归纳法等方法,以课程群建设理念为指导,依托项群训练理论,分析我国体育类课程思政项群化建设的思路、方法和路径。我国体育类课程思政项群化建设遵循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思想理念与具体实践、宏观政策与微观课堂的逻辑统一,为新时期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时代应答,为创新体育类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中观路向。应按照"一个任务、两个属类、三个层面"基本理路来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与梯度推进我国体育类课程思政的理论建设与实践运行。  相似文献   

15.
从“大思政”的角度来构建国防体育育人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是一次重要的探索。该文深入剖析了“大思政”在塑造国防体育育人体系中的适用性,强调了其对高职教育格局的深刻影响,同时基于“大思政”的视角,研究了建立完善国防体育育人体系的内涵、目标、原则和策略。将“大思政”思想融入高职教育,不仅夯实了国防教育的基础,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要原则包括整体系统化、现实主义和远见、个性化教育。同时,提出了融入“大思政”思想、多元化教学方法、资源整合等策略。总的来说,该研究强调了将“大思政”的观点融入高职院校,构建和健全国防体育教育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真正所需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同时也能够有效契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价值诉求。但现阶段存在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改革动力不强,思政育人目标未能统筹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供给不足,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等困境。聚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的不同主体与关键环节,提出优化路径:强化队伍发展,落实课程思政;统筹目标设计,突出课程思政;丰富内容供给,拓展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思政;多元考核评价,深化课程思政;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课程思政,形成环环相扣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楠  吴勇  刘振卿 《新体育》2022,(6):73-75
学校体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资源和功能,激发体育本身的思政价值和功能,是高校开展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通过研究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与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为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的有效路径,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新时代课程思政内涵在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隐融合三个维度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育人情怀和科学方法。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着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度欠佳、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薄弱、评价机制与保障措施尚未完善等难点问题。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应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完善多方评价形式,多措并施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杜新星 《体育风尚》2023,(11):92-94
自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后,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与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潜藏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课程同向而行,以期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体育类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体育教师需转变体育课即传授技术、锻炼身体的落后观念,也应积极挖掘课程包含的思政元素,将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紧密结合,将体育具有的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进行探析,并阐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的必要性,同时提出课程思政背景下两者的协同推进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体育精神培育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柱和灵魂,成为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提高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出发,将体育精神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大学生体育类社团作为体育精神培育的载体切入,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大学生体育类社团建设和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的路径,为高校学生体育类社团建设发展及体育教学、体育精神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