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育融合”在国内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它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智育”育人的教育观念,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五育融合”的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师队伍素质不足、教学方式陈旧、“五育融合”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备等困境。解决当前困境的策略在于转变社会观念,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针对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采取相应素质提升策略;完善“五育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改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更深理解和实践细化,一方面彰显了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追寻,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活动整体育人功能这一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五育”融合教育面临并举之难、融合之难、评价之难。破解“五育”融合之难,就必须建立“五育”融合之序。作为对教育整体育人价值的遵循和追求,“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系统落实涉及多个方面:以课程融合为载体,实现对“五育”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教育改革为途径,培养“五育”融合思维,实现教育过程的“五育”融合;以评价优化为导向,实现对五育融合的价值引导;以课后服务为补充,实现“五育”融合教育影响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宋闽莉 《教育》2024,(10):57-59
<正>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成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即“五育融合”教育。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适时了解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一种有效反馈。小学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教学,进行科学的课堂评价,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五育融合”教学简述  相似文献   

4.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5.
<正>“五育融合”指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五部分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强调立德树人,即立足“全面发展”重视德育,着眼“立德树人”窥见情感教育,从情感教育角度推进五育融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以“五育融合”理论为背景,实施古诗词情感教学,然后在情感的加持下达成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开展“五育”工作意义重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全方位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五育”一体化的具体实践。当前,可从确定教育目标、营造课程生态、建立融合机制、完善融合评价、提升教师素质、创新学校治理、加强资源协同等方面入手,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的提出有助于实现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跨学科教学是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能够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发展多元智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提升审美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正>五育并举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一环,涉及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等多方面的教育举措。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要求,将五育教育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的打磨和班级建设管理中,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五育融合”下的班级管理建设有效的班级管理是优质班级建设的灵魂,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感受的主要引导路径。在“五育融合”的大环境下,班级文化的建设应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先决条件,遵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依据“活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开展“五育”融合课程,实施“全面化”的教育策略:一是拓展活的教育资源,丰富“五育”融合课程条件;二是构建活的育人课程,提升“五育”融合学习内涵;三是采取活的指导策略,助力“五育”融合能力发展,以期把幼儿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0.
汪芳 《儿童音乐》2023,(2):67-69
<正>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小学开展音乐教学不仅需要强化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教学健全学生的人格。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五育并举是要求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同时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五育融合则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发展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五育融合教学模式的质量,为此在开展音乐教学的同时,也需要重点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推动中小学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五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育人目标,它回答了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问题。以“五育融合”理念为引领,将“五育”融入“饲料检测”课程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中,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芳 《学周刊C版》2023,(23):75-77
“五育融合”解答了“如何培养人”这一关键问题,为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道德与法治课程具备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深入贯彻五育融合要求,积极革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协调统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切实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始尝试将课程内容与“五育”教育结合起来,希望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大难度,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学科教学能力,还要对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有充分的了解,针对其心理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以此促进“五育”教育与数学知识点的融合。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五育”融合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小学数学教师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的文件,在指导思想中特别强调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战略思想上提出面向2035年教育“五育融合”“立德树人”的发展方向。但在当下“五育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而限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平衡”“融合”“评价”“价值”四个方面。为保证“五育融合”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目标的实现,应从意识、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师发展体系等方面树立“五育融合”教育教学观;应从制定战略规划、加强组织指导等方面加强“五育融合”教育管理的顶层设计;应从政府宏观引导、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布局、国际教育参考等方面促进“五育融合”教育管理的协同发展;应从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上完善“五育融合”的评价体制,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思维的新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新范式,其引领下的教学变革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融合的发展。这一价值定位要求教学以“五育间性”为根基,遵循由“渗透”到“互联”、至“互育”、达“合育”的认识逻辑,由“源”及“流”地推动五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渐进融合。通过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统整融成型教学资源、强化融合育人的有力支撑,采用融通性教学方式、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落实融入式教学评价、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等举措打造五育融合式教学体系,可以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五育的融合育人效应,达成“五育融合”与教学变革的双向滋养。  相似文献   

18.
“五育融合”作为新课改背景下重要的教学战略,其主要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五育融合”强调按照相应的学科逻辑,设定科学的五育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对于高中物理而言,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物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高度关联,从丰富的高中物理教学素材中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元素,渗透五育内容,促进五育与物理课堂的深度融合,在正确认知高中物理课程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改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基于此,分析“五育融合”要求与高中物理课程结构的融合策略,提出物理课程实践中教学活动渗透美育、劳动教育、体育、德育的方针策略,最后总结出“五育融合”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全面育人目标,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汪北南 《辽宁教育》2023,(22):80-82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五育融合”、知行合一,从立德、启智、健体、促美、爱劳五个方面入手,积极进行改革实践,能够为实现学生全面、全程、全方位、个性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五育并举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为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经之路。高中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推进学科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五育并举的融合教育模式,用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突显高中思政课强大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