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互通立交直连式右转匝道的真实运行状态和驾驶行为特征,在重庆市内环快速路茶园立交和鹿角立交开展了实车驾驶试验。使用车载仪器采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汽车运行参数,基于汽车行驶速度和加速度数据,对直连式右转匝道的速度分布、速度变化模式、匝道入口减速度及横向加速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客车在直连式右转匝道的速度变化模式为“减速—加速”,其加速特征在快速路进口匝道时更加明显;小客车在进入右转匝道前伴随减速行为,驶入出口匝道时比驶入进口匝道拥有更长的减速距离,减速过程在进口匝道入口附近结束,而在进入出口匝道150 m附近结束;进口匝道的减速距离主要集中于100~150 m,而出口匝道的减速距离主要集中于50~200 m,且出口匝道有36.3%的驾驶员减速距离超过了变速车道的长度规定,导致车辆之间的冲突水平增加;进口匝道横向加速度分布较为集中,出口匝道的横向加速度分布更加离散,部分驾驶员选择较快的行驶速度导致进/出口匝道的横向加速度峰值超过不舒适阈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迂回式匝道上横向加速度的变化特征和统计特性,在重庆市内4条迂回式匝道上采集小客车的横向加速度、车辆行车影像等信息,分析匝道上横向加速度的变化特性以及横向加速度与圆曲线半径、驾驶人性别的关系,并进行行驶舒适性评价。结果表明:匝道上横向加速度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3个阶段,入弯阶段增大,圆曲线阶段相对稳定,出弯阶段减小;匝道上横向加速度受驾驶员性别差异影响较小;匝道上横向加速度与圆曲线半径呈负相关关系;双车道匝道上横向加速度波动幅度小,其行驶舒适性优于单车道匝道。  相似文献   

3.
道路应使其使用者感觉安全、快速、舒适.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产生横向和纵向加速度或减速度,加速度或减速度的存在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显著,该文就横向加减速度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物理问答     
7.汽车具有良好的刹车性能,在以90km/h的速度行驶时,可以在56m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km/h的速度行驶时,可以在21m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这两种情况,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后的加速度都相同,某驾驶员驾驶汽车以上述两种年速行驶,刹车后恰好按规定距离刹住,求该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振动压路机驾驶室液阻隔振的优化fuzzy-PID控制的性能,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振动压路机与变形土壤地面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驾驶员座椅垂向和驾驶室的俯仰角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RMS值为目标函数.对不同工作工况下半主动液阻隔振的优化fuzzy-PID控制进行了仿真与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地面变形对驾驶员乘坐舒适性与驾驶室俯仰角均有明显影响.特别地,车辆以8~12 km/h范围内的速度行驶在变形非常差的Grenville土壤上.此外,在不同工况下对振动压路机驾驶室半主动液阻隔振的优化fuzzy-PID控制,驾驶员乘坐舒适性与驾驶室俯仰角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车辆以6~7 km/h范围内的速度行驶.  相似文献   

6.
路面的激励作用会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颠簸和振动,严重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建立了1/4汽车主动悬架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该方法利用了模糊控制鲁棒性强和神经网络控制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对系统参数进行实时在线调整;同时,以悬架动行程、车轮动载荷以及车身垂直加速度为衡量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汽车在行驶中因路面激励作用而产生的振动,大幅改善了车辆操纵稳定性、汽车行驶平顺性及乘坐舒适性,鲁棒性强,有一定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车辆横向运动动力学模型,采用全反馈控制策略,并考虑到人的差异,提出了影响控制策略的组合系数,可以通过人为地选择组合系数,来调整转向传动比和转向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可使质心侧偏角降低到零而侧向加速度增益和横摆角速度增益保持不变,并能减少系统波动幅值和进入稳态所经历的时间,从而保证车辆的反应快速灵活.在保持上述特性不变的情况下,可人性化地选择转向传动比和转向增益,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行驶安全性和司机的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22,(1):47-52
危险驾驶行为能否适用刑法第114条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否定论坚持行为标准说的立场,而肯定论主要持危险标准说的立场。这一争论主要源于对以下问题的认识分歧:危险驾驶罪是否包括具体危险犯,危险的相当性是否是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的区分标准,如何理解危险驾驶罪的罪过形式。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包括抽象危险犯和具体危险犯两种情形;基于危险犯的立法及理论,具体危险与抽象危险之间并不存在实体上的区别,危险的紧迫性不能成为危险驾驶行为刑法适用的标准;危险驾驶罪的立法本意在于规制过失危险驾驶行为,故意危险驾驶行为应适用刑法第114条。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不同路面宽度条件下司机的驾驶行为和主观负荷。实验模拟了三种路面宽度的驾驶条件,考察了司机在行车中的心率、瞳孔直径、主观驾驶负荷、驾驶速度、蹭车以及撞车次数。结果发现,在较窄路况下行驶,司机的心率和主观驾驶负荷较高,瞳孔较大,驾驶速度较慢,蹭车和撞车次数较多。从路况角度,对提升驾驶安全和降低司机负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监控数据及车辆总线数据的营运车驾驶行为评价研究方法已相对成熟,但难以推广至私家车,针对自然驾驶试验样本容量小、设备昂贵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海量秒级GPS导航数据的驾驶行为评价方法.运用自动编码机对数据进行降噪处理,结合行车动力学、SOM自组织映射分类等方法给出超速、急变速、频繁变道、急转弯等行为的判定方法及阈值,计算不同驾驶特性驾驶员及危险驾驶行为比例.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深圳市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时空分布特征、典型通道驾驶行为特征,并选取典型道路进行事故多发段与正常段的驾驶行为对比.结果表明,深圳危险驾驶行为以频繁变道和超速为主,16.1%的驾驶员驾驶行为偏冒进,原特区外相对原特区内危险驾驶行为比例更高,危险驾驶行为与事故密度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酒后驾驶行为是对公共安全具有高度侵害危险的类型性危险行为,具有类型化的法益侵害危险。将其犯罪化,不仅是当今世界防范这种类型性法益侵害危险行为的主流,也得到了风险社会理论的支撑。对重大法益进行提前保护是我国刑事立法的方向,而我国现行的基本以行政处罚为主的规制方式,对于酒后驾驶行为的威慑和防范明显不力,我国对于酒后驾驶行为也应犯罪化。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一家汽车公司研发的“i-unit”,驾驶起来安全舒适,轻巧快速,灵活自如。它用一种生物可降解植物基因材料制造而成,美观环保。“i-unit”外型像一只可爱的小企鹅,能根据速度的快慢而变形:低速行驶时,车身会直立;加速时,车身逐渐平躺。“i-unit”还能在特制车道上自动驾驶。舒适的“i-unit”@禾田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行为纳入刑法具有恰当性,但未将“吸毒驾驶”、“无证驾驶”等同质性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对危险驾驶罪的司法认定,要从成立本罪的地域范围限制、对象限制、时间限制、具体行为种类及行为程度等方面进行。司法适用中要注意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相关罪名的衔接;对本罪关涉的程序、证据问题的处理,要注意公正与效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车辆半主动空气悬架在不同路面下的平顺性和控制性能,以驾驶员座椅和车辆俯仰角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最优控制和车辆实际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在72 km/h以上高速行驶时,软路面对车辆的平顺性有明显影响.基于机器学习,软路面工况下采用模糊控制的座椅和车辆俯仰角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30.20%和19.95%,而硬路面工况下无控制策略的座椅加速度和俯仰角加速度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34.36%和21.66%.这说明不同仿真条件下,该方法均能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此外,为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需要对其学习数据进行不断更新,以适应车辆的各种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主要从该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及主观方面四点进行分析,紧接着详细研究了危险驾驶行为具体入罪标准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有利于危险驾驶罪立法完善的建议,对于研究危险驾驶罪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题目一列货车以28.8km/h的速度在铁路上运行,由于调度事故,在后面600m处有一列快车以72km/h的速度在行驶,快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快车要滑行2000m才停下来,试判断两车会不会相撞.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汽车驾驶区的舒适性和改善汽车前风挡玻璃除霜、除雾性能,利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和热交换原理,开发了一种具有制冷、加热和补充外界新鲜空气的多功能专用设备.提出了产品开发思路,重点介绍了产品结构特点、技术参数和工作原理以及在整车上实施的技术方案.结果表明,该产品与整车空调系统共同工作,通过驾驶员选择操作,可分别实现驾驶区制冷、采暖、补充外界新鲜空气多种功能,能取代现有的除霜机,明显提高驾驶员操纵舒适性和整车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危险驾驶罪立法是应对风险社会、弥补法律缺陷的需要,是借鉴域外经验的理性选择.通过刑罚处罚危险驾驶行为,提高了危险驾驶者的违法成本,弥补刑法交通犯罪的立法缺陷,有利于保护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处罚应严格依法进行.可以通过扩大危险驾驶罪的处罚范围,增加危险驾驶的对象,明确危险驾驶罪的情节标准等方面对危险驾驶罪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车载生态驾驶辅助系统(Eco-DriverAssistance System,EDAS)。系统能够辅助驾驶人员改进其不良驾驶习惯和行为,以达到安全驾驶、减少油耗和尾气排放的目的。在EDAS设计方案中,利用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采集车辆的轮胎气压、速度、加速度等数据,并将数据通过蓝牙芯片BC219159传输到智能手机中。智能手机通过燃油消耗模型评价驾驶行为,例如:平均油耗、加速力度和制动力度等。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以有效改进驾驶习惯,节省燃料。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7,(2):98-102
在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种视错觉减速标线类型与减速机理的基础上,总结现有研究中各类减速标线最佳设计参数,确定鱼刺形和边缘率减速标线设计要素,应用Creator和Vsdesign等建模软件设计相应的公路减速标线实验场景。采用驾驶模拟器与眼动仪相结合的方式,邀请40名被试进行驾驶模拟实验,采集车速、察觉距离和瞳孔直径,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来判断减速标线的有效性。同时,对驾驶员主观评价问卷进行分析确定本次试验有效性。结果表明,两种减速标线对车辆运行速度、驾驶员的视觉行为、心理特征均具有一定的影响;鱼刺形减速标线的减速效果与视觉效果较边缘率减速标线减速效果与视觉效果更为强烈,但心理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