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Plyometrics)是一种有效发展肌肉的反应力量和弹性力量,将机体的速度和力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式。是迄今为止提高运动员爆发力、肌肉力量和反应速度训练中重要的理念和方法。本文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为期12周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传统一般力量训练,实验后发现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法对跳远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
灵敏素质是足球运动员需要具备的重要身体素质,它是影响足球技术、运动表现及比赛制胜的关键因素。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训练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运动领域。因此,该研究运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方法和传统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对少年足球队员进行8周的实验干预,探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少年足球队员专项灵敏素质的影响,并对比两种方法的训练效果。目前,国内外学者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应用于各类运动项目之中,对不同专项运动员的速度、下肢爆发力、灵敏等方面的影响作出研究,结果表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运动员的速度、下肢爆发力、灵敏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该研究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应用于少年足球队员的专项灵敏素质训练中,对少年足球队员专项灵敏素质的发展进行实验干预,以期为丰富校园足球训练提供理论指导,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理论基础做补充,丰富灵敏素质训练方法,为少年足球灵敏训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硬地面与非硬地(水中、沙地)界面上进行“plyometric”训练对运动表现与肌肉损伤的影响,并提出运动训练实践建议。研究发现:硬地与水中plyometric训练均可以提高运动表现,且干预效果相似;硬地与沙地进行plyometric训练,均可以提高运动表现,不同的测试指标反向纵跳、蹲跳、垂直跳的干预效果存在异同。水中和沙地相对于硬地面进行plyometric训练可以明显较少训练后肌肉酸痛程度,降低运动损伤风险。硬地面适应机制:肌腱复合体和关节的训练适应机制;神经-肌肉对训练的适用机制等。水中和沙地的适应机制:“离心-向心”转化速度;神经冲动与适应机制等。对运动训练的建议:在水中进行plyometric训练时,水面一般在身体的腰部-胸部位置,水温的选择一般在27°C左右;水中、硬地plyometric训练的干预周期介于6-10周之间,每周干预频率介于2-3次之间;组合界面plyometric训练的相关研究文献较少,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当在硬界面时,中等负荷量可诱导出最佳的效果;在进行Plyometric训练时,强度比量更重要,且小强度优于大强度;不同年龄、性别进行Plyometric训练时,要选择适应的训练手段,水中和沙地面可以作为传统训练的替换手段。  相似文献   

4.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作为一种有效提高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方法,相较于传统训练,在方法和手段上有着进一步的优化与丰富,但是在某些方面的测试结果却不及传统训练方法。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并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进一步优化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旨在为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选取1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人。对照组采用下肢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实验组采用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训练时长为8周,每周3次课,每次60min。训练前后对反映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指标进行测试。结果:经过8周的训练,对照组各测试指标成绩均有提高,其中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成绩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提高但不显著(P>0.05);实验组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实验后实验组各项爆发力测试指标的成绩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均可以提高青年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比传统抗阻力量训练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一项基础性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力量、爆发力、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的有效练习手段。肌肉弹性组织的能量贮存与释放、牵张反射导致的神经肌肉反射活动增强,是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主要生理基础。作为一种高效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的训练方法,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各个运动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进行相关文献收集与研究,探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定义、生理学机制、阶段划分及在训练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合训练中抗阻训练模块与快速伸缩复合性练习模块之间的间隔时间对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方法:为期6周、每周2次相同负荷的复合训练,单次训练负荷设定为:训练负荷强度为杠铃深蹲最大重量(1RM)的85%,每两周测试一次最大力量。训练人员根据抗阻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性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分为即刻组与四分钟组。结果:通过为期6周的复合训练,两组实验组T灵敏成绩都得到明显增长,两组实验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即刻组T灵敏成绩平均提升的幅度明显高于四分钟组。结论:在复合训练中,做完一组抗阻训练后立即进行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对灵敏素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将16名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随机分为聚组训练组与传统力量训练组,设计为期6周的杠铃深蹲试验,采集2组受试者实验前后的深蹲最大力量(1RM)、30 m冲刺跑、原地纵跳CMJ(无摆臂)等数据,探究深蹲聚组训练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下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结果显示:6周深蹲训练后,聚组训练与传统训练对运动员下肢最大力量均有显著提高,传统训练提高幅度优于聚组训练,其原因可能是传统深蹲训练代谢物的累积效应使机体适应性增强;CMJ纵跳、30 m冲刺跑成绩聚组训练均优于传统训练,聚组训练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佳,其原因是聚组训练组间加入短间歇,能源物质得以恢复,使运动员训练时动作速度和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特尔菲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运用帕累托分析、目标挑战模型等对我国9~10岁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力量素质的训练水平进行评价与诊断。结果表明:(1)9岁组上肢力量、躯干力量与下肢专项爆发力发展参差不齐,上肢慢用性拉引力量与腰腹快速屈伸力量整体水平有待提高;10岁组上肢与躯干综合力量素质得到全面协调训练,但下肢爆发力良莠不齐,整体水平欠佳。(2)训练周期内容安排上,两个年龄组均应重点发展上肢支撑与拉引力量素质,且9岁组还应突出发展上肢快速推撑与屈伸力量素质;(3)发展目标上,下一阶段两个年龄组都应加强下肢爆发力和躯干专项力量的科学训练,且10岁组还应重点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上肢支撑力量的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疼痛,运动疗法以及肌肉电刺激已被证明可以改善PFPS人群的疼痛及功能,但关于其是否能够改善下肢异常的生物力学特征仍存在争议。因此,研究旨在探讨6周的肌肉电刺激结合肌力训练以及单纯肌力训练对PFPS人群单腿下蹲动作生物力学和肌肉激活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46名PFPS受试者,随机分为肌肉电刺激训练(electric muscle stimulation,EMS)组和单纯肌力训练(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组。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膝前痛量表(anterior knee pain scale, AKP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以及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后单腿下蹲时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表面肌电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确定组别与时间对单腿下蹲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6周干预训练后,两组单腿下蹲时的VAS评分、髋关节最大内旋角、髋关节最大外展力矩、膝关节最大外展角、膝关节三维...  相似文献   

11.
江华 《中华武术》2013,(5):56-57
现代训练学迅猛发展,体能训练已成为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训练。篮球的力量训练及营养策略对发展身体素质有很大的作用。一、爆发力训练爆发力是肌肉在最短时间内产生强大力量的能力。爆发力训练时,肌肉参与能量供应的是磷酸肌酸(CP),这种能源物质动员非常快,但仅能维持几秒钟的时间,在突破上篮、快攻、快速启动、快速变向、跳投时,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上肢爆发力一般采用快速俯卧撑、快挺杠铃,中等重量快速推杠铃。次数一般在8~10次左右,组数为4~6组。要求运动员发力迅速,力量连贯,必须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力量。下肢爆发力一般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复合式训练与高强度力量训练的训练效果,探究复合式训练对冬残奥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影响。方法:将18名男子冬残奥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9)与对照组(n=9),基于原有力量训练内容,实验组进行复合式训练(高强度力量训练结合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照组仅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并在实验前后对比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等指标变化。结果:(1)仅实验组反向跳最大功率、连续跳跃平均功率和最大肌力显著提升(P<0.01);(2)干预后,实验组反向跳最大功率、连续跳跃平均功率和最大肌力绝对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8周复合训练的训练效果优于普通力量训练,可以使冬残奥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最大肌力和快速力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究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相关生理指标及体能素质的影响。方法:14名男子足球运动员分为整合组(n=7)和对照组(n=7),整合组进行功能性力量组合血流限制训练,对照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干预开始前进行前测,8周后进行后测。比较实验前、后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灵敏素质以及最大无氧功率和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8周训练干预后,整合组和对照组膝关节60°/s角速度等速峰力矩显著增强(P<0.05),增幅优于对照组。2)整合组最大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显著增加(P<0.05)。3)整合组在爆发力、速度素质测试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但T灵敏测试,整合组和对照组均未产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可以提高足球运动员无氧能力、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等素质,并有效促进肌肉肥大,训练效果优于功能性力量训练,但灵敏素质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铁链深蹲和传统深蹲对下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20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6周的铁链深蹲和传统深蹲,测试训练前后最大力量(1RM),测力台测试垂直纵跳高度和力的发展率(RFD)。结果:两组训练后下肢最大力量、纵跳高度均显著提高,铁链组纵跳时力的发展速率显著提高。结论:铁链深蹲不仅可以提高最大力量和纵跳高度,且更有助于整体爆发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不同水平加压训练对训练过程中人体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以及训练后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影响效果。方法:受试者为25名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1.7±2.1)岁。对受试者右侧下肢分别施加100、120和180 mmHg 3种压力,以训练负荷为单次重复最大力量的20%进行仰卧腿举训练。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受试者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即刻、训练后10、20和30 min的双侧下肢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原始表面肌电信号。利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记录训练前后肌肉厚度变化情况。结果:加压侧肌肉均方根肌电百分比显著高于非加压侧。训练结束后,非加压侧股直肌中值频率显著大于加压侧,加压侧股二头肌中值频率显著大于非加压侧。训练结束后30 min,加压侧股直肌与股二头肌中值频率均未能恢复到训练前水平,且与非加压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加压训练结束后,股直肌肌肉厚度显著增加,且持续效果超过30 min;股二头肌肌肉厚度显著增加,在20 min后恢复至训练前水平。结论:低负荷抗阻训练与加压训练相结合,可以提高肌肉激活水平,增加下肢主动肌表面肌电信号中的高频成分,诱发肌肉中Ⅱ型肌纤维疲劳度增加和训练后肌肉肿胀的持续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验证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对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影响,为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训练提供借鉴及训练思路。实验时安排受试者进行12周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实验后测试两组受试者下肢快速力量及专项速度。研究发现:(1)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可以提升运动员下肢水平方向快速力量水平,有助于改善其连续跳跃能力。(2)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下肢垂直方向快速力量水平,在提升原地、瞬时垂直起跳能力方面更具优势。(3)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起跑加速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新型的肌肉无创诊断技术--肌肉功能状态分析仪(TMG),分析振动训练后下肢肌肉的机械收缩状态,评估振动训练的效果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恢复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招募并筛选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训练组,7人)和对照组(非振动训练组,6人)。振动训练组下肢功能训练在Power Plate振动台上进行,而对照组的训练在非振动台上进行。训练负荷及时间:持续时间30 min,刺激频率为45 Hz,一周两次,共8周。两组受试者者在病情、症状、体征、纳入标准上均无差异。测试指标:采用肌肉状态分析仪(TMG)测试肌肉的机械收缩指标,主要指标有肌肉收缩时间(Tc)、放松时间(Tr)、径向位移(Dm)。测试肌肉包括腓肠肌内、外侧(GM、GL)和胫骨前肌(TA)。结果:8周的训练后与实验前相比,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较实验前Tc都有所增加,但对照组增加的更多,两组较实验前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M的Tr时间缩短了12.3%,对照组增加了45.7%,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变化的比率较振动训练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而TA和GL虽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振动训练组TA的Dm增长13.52%,对照组却缩短了0.25%,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L、GM的Dm分别增长了42.7%、38.4%,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受试者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61.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44.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AI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TA、GM和GL的收缩时间和径向位移均增加,而放松时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这提示振动训练可以提高CAI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振动训练和常规训练均可以提高CAI患者的平衡能力,但振动训练的效果更显著。TMG可以作为CAI患者康复过程中肌肉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探索六周的悬吊训练对散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平衡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影响,把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名,实施六周的悬吊训练方案,对照组进行和实验组同等强度的力量练习,训练前后分别测试单腿跳远和立定跳远成绩、平衡能力指数,对训练前后与组间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与之前相比单腿跳远成绩都有提高,但实验组更明显;立定跳远成绩只有实验组明显提高,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平衡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是实验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是:悬吊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散打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增加下肢速度、爆发力和平衡能力,改善了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肌肉协调能力,改善提高了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同一项群训练的迁移理论,验证INT对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名平均年龄18岁的大学男子篮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对EG受试者进行8周,每周3次,每次90 min; CG受试者进行8周传统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90 min,在实验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下肢爆发力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训练干预后,EG与CG受试者相比,助跑垂直纵跳、垂直纵跳、单脚侧跳和立定跳远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研究结论:INT训练能够对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议:在球类实践或训练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抗阻训练、超等长训练、动态稳定训练、速度训练和灵敏训练等与专项技术运动相结合,提升在比赛中的专项动作效率,使INT训练的综合效果能直接运用到比赛所需的技战术动作模式中,为运动员训练效果的专项化迁移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两组不同离心训练背景的女性运动员在跳深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的特征及运动表现的差异,探讨长期下肢离心训练是否在预防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方法:招募女性大学生运动员24名,并根据有无离心训练经验将其分为跳跃组(跑跳类田径运动员,n=12)和非跳跃组(游泳运动员,n=12),所有受试者完成优势侧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向心/离心120(°)/s]和40 cm高度跳深动作测试,采集并分析测试动作相关运动学、动力学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1)在膝关节等速肌力中,跳跃组表现出更大的膝伸肌离心肌力和膝屈肌向心肌力(P<0.05),但H∶Q无显著性差异。2)在跳深动作中,跳跃组表现出更高的重心腾空高度和更短的动作完成时间(P<0.05)。3)在跳深动作中,跳跃组表现出更小的着地跖屈角,髋、膝、踝关节ROM,膝关节离心功及贡献度,更大的踝关节离心功贡献度和更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P<0.05),两组运动员着地膝屈角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下肢离心训练能够有效增强膝关节肌肉力量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