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敏 《武当》2023,(10):70-72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思政内容深度融合,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去,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整个高校育人的全过程。本人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为例对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课程思政”的背景、“课程思政”理念的产生、课程思政的发展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国内外研究基本概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存在的问题;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研究,包括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结合武术专业的特点,为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探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体育课是培养卓越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和体育精神等,即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和价值。该文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探讨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结论:(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体育课课程思政元素同向同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挖掘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石;(2)体育课课程思政并不是“体育课程+思政课程”,或是在原有体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而是将体育课程中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提炼、融入,发挥“以体育人、以文化人、以德感人”的作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完全人格塑造为育人导向,开展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分析。结果:在分析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进展的基础上,梳理完全人格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涵,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二三四”育人机制;通过设计和实施“四步循环”育人教学方案,在践行“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实现完全人格塑造在德、智、美、劳四方面的育人目标,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修养完全人格。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立德树人”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增设“思政育人”元素,能让大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提高身体素质,还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文以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的健美操课程为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证等研究方法,以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为研究纲领,以期丰富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理论研究体系。该文重塑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方案,阐述了从健美操课程目标、健美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健美操课程思政元素融合3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创新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课的思政教学开展形式。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研究与探索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的课程思政教学,以健美操第三套一级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教材解析、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着力挖掘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教学实践内容为教学案例,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最终使大学生在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获得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在深度挖掘和精准凝练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及优化思政教学模式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运用文献资料、辩证分析及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全媒体时代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表现出具象流变的育人话语、立体多维的内容传播模式、科技加持的育人方式、多方联动的育人主体等时代特征。针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造成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成熟、育人内容传播碎片化、全媒体支撑要素不健全、体育教师媒介思政素养不足等推行阻碍,从顶层设计、理念更新、资源整合、科技加持、能力提升5个方面勾画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蓝图,完善“全媒体+”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育人内容体系,深化全媒体技术,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度,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师思政媒介素养等创新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体育强国、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给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及“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价值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建议:提升大学体育教师思政育人的政治素养;深挖“专项+俱乐部”教学中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建立和完善“专项+俱乐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这对于我国高校更好地利用“选项+俱乐部”教学载体,开展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为祖国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深度挖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深化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体育教学渠道优势,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教育问题的新时代要求。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顺利并有效开展这项重要教学改革,了解广大公共体育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基本态度十分关键。为此,本研究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公共体育课教师在7种教学情境中开展思政教育的认知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思政元素在7个教学情境中的重要性有所差异,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思政元素;公共体育课教师对具体教学情境中的思政教育存在性别、课程类型维度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下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位一体”目标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以体育人”的期待,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模式要将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相结合,突出课程思政内容,提高育人效果。并以此提出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构建的内容和实施策略,旨在为高校体育落实“四位一体”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通过“课程承载思政”、将“思政寓于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文章以普通高校排舞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体育课在同向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构建排舞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探索高校排舞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以期充分发挥排舞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刘琼  朱静媚 《当代体育科技》2024,(3):144-146+151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究了技工院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现实困境以及实践路径,针对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开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加强公共体育课教师队伍的思政能力,构建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体系,以生为本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实践路径,为技工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立春 《体育科技》2023,(4):114-116
电影《夺冠》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女排,讲述了中国故事和集体记忆;以真人原型为基础,找寻国家、集体和个体的精神轨迹,挖掘“女排精神”“体育精神”的价值所求,为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创新探索提供了思路。通过对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基本内涵的探析,认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坚守体育课堂,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价值导向,以体育知识、技术等为载体不断挖掘体育课程思政重要内容资源构建课程育人体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协同效应,聚焦体育项目教育、行业育人,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建设,引领人才培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体育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渗透到体育教育教学,达到知识育人、技能育人,同时注重思想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实践法等研究方法,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分析高校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现状,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进行梳理和探索,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内涵。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素养,实施浸润式教育,营造融合多元思政元素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实施优质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使高校体育课程达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增设思政教学,能让大学生在课上获得身体与精神上的锤炼。该文以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紧迫性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丰富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理论体系。研究认为: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践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建设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契机、大学公共体育课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要正确认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本位,融合中华传统文化,重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开展形式。  相似文献   

15.
罗敏  敬松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23-123,125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思想素质高、综合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思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教学指示,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新模式。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展开讨论,并具体从挖掘体育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实践及构建教学文化氛围4个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为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重要指示精神,文章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羽毛球大课程为例,通过挖掘和提炼羽毛球课程蕴含的“价值”基因,构建“5有”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助力的日常运动锻炼模式,以多层次赛事体系构建的课外竞赛模式”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施路径和适合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期充分发挥羽毛球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铸魂育人功能,为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全面育人的核心问题,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作用,是确保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论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法与专家访谈法,针对交叠影响域视角下体育思政育人的耦合机理、模式构建、行动策略等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交叠影响域理论与体育思政育人的耦合机理蕴含的思想内核、体育思政育人的实施价值、内在联系与融合效应四个维度。从构建理念、构建目标、构建原则、主体角色、关系机制五个维度构建交叠影响域视角下体育思政育人的模式,进而提出体育思政育人的行动策略。通过研究,构建一种新型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叠加效应,提升体育思政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将其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深刻性、动态性、系统性、创新性等基本原则。采用多元灌输式、案例延展式、有机融入式、交互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等育人资源的有机融入。通过锻造党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领导“主心骨”、构建体育特色“大思政课”、打造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主力军”、打通体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等路径,有效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为高校体育课程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罗燕  柳孟利  左晖 《体育科技》2023,(6):159-161
如何通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增加课外运动时间,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难题。文章以贵州大学为例,归纳总结该校公共体育课程《瑜伽》近五年创新教学模型构建的成果:课程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创新的全过程,并坚持以“术理兼备,以体铸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构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四大模块”教学内容、“过程性”多元考核评价、课程思政全程育人的创新体育课堂。《瑜伽》课程的创新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从“大思政”的角度来构建国防体育育人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是一次重要的探索。该文深入剖析了“大思政”在塑造国防体育育人体系中的适用性,强调了其对高职教育格局的深刻影响,同时基于“大思政”的视角,研究了建立完善国防体育育人体系的内涵、目标、原则和策略。将“大思政”思想融入高职教育,不仅夯实了国防教育的基础,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要原则包括整体系统化、现实主义和远见、个性化教育。同时,提出了融入“大思政”思想、多元化教学方法、资源整合等策略。总的来说,该研究强调了将“大思政”的观点融入高职院校,构建和健全国防体育教育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