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国栋 《教育与职业》2012,(14):172-174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障碍主要有:科技成果实用价值不高,有效供给不足;高校缺乏与生产企业的横向合作,有效需求不足;缺乏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中介服务市场不成熟;科研激励约束机制失灵。高校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要坚持服务社会理念,结合地方经济与产业升级,增强有效供给;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基于横向项目合作,推进政产学研联合;推进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激活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管理工作的重点,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和模式对于促进科技成果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出发,通过剖析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的各环节,找到成果转化的瓶颈,认为良好的外部综合服务环境是保证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成果转化模式以供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每年产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国家科技创新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从整体上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主要是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扶持力度小、高校自身对成果转化工作不够重视以及校企之间合作平台及方式有所欠缺。只有逐一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制约因素,才能加快推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浙江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是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抽样调查结果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两套指标对2010-2013年浙江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估,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转化因素进行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陕西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是推进陕西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每年产出的众多科技成果中,能够成功转化并推向市场的却很少。成果转化环境对高校科技成果是否能顺利转化应用具有重要影响,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内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不健全、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通过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市场投资机制、完善制度保障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环境,可提升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陕西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河北省高校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与分配结构不合理并存;科技资源不足与闲置并存;在前沿性领域与国际合作的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绝对数量增加但层次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让途径少,技术转让困难等.为此,河北省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科技投入,解决科技创新瓶颈问题;重视高校基础研究,实现河北省高校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积极推动河北省高校与国内研究型大学和国外著名高校的科技合作,提升河北省高校科技成果的层次水平;加强河北省高校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河北省高校科技园区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有: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意识不强,运行机制脱节,成果本身成熟度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科研单位与企业横向协作不够,成果转化的政策不落实等。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就必须:转变观念,加强横向协作,拓宽转化渠道,优化人才结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新体制。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由于诸多原因,国内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不高。了解当前中外学者关于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模式、转化障碍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助于理清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寻找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路径,并为推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1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印发培育新动能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文件,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加需要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改革,更为依赖于创新人才的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载体,以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传统学科的创新建设、新型专业的培育和"互联网+"在创新人才建设的应用方面不断发展,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动能转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成果是高校开展科技创新的产物,从知识创造开始演化、转移、应用,具有覆盖领域广,理论基础扎实等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高校的科技成果仍然处于闲置状态,无法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当前,只有明确我国高校成果产业化所具备的优势,深入剖析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多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转变理念、优化机制,才能有效提升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切实发挥高校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因产权管理缺陷,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不足,导致高校产权成果转化效率低。文章在阐述知识产权管理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症结,总结了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4所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相关经验,为新时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路径提供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我国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已实施多年。以武钢工人科技园为例,分析了其科技成果转化的运作模式;从定位、市场推广人才、自主创新成果商业化开发、自主创新成果市场推广渠道、自主创新成果市场推广经费、自主创新成果归属及市场化利益分配等角度分析了目前企业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企业科技园区对内如何进行内部孵化、内部创业,对外如何通过多种营销推广模式进行创新成果转化的方式方法,为企业科技园创新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政府、高校、企业等主体都存在着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健全政企协同策略,引领企业成果转化反哺社会;加强校地协同策略,助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深化校企协同策略,探索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新模式。政校企协同推进成果转化,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快车道",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职院校技术服务的重要内容,赋权改革的持续推进,为高职院校成果转化激励提供了发展支持。文章探究了赋权改革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发展优势,并基于影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包括科研人员因素、高职院校因素、企业市场因素等进行分析,开展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实践,旨在为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和区域经济环境三个方面对对影响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并比较各影响因素的彼此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提高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其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还面临着教师积极性不高、企业与学校联系不紧密、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2015年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以及2016年3月颁布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破除了以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从加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果转化的推动力、拉动力,以及构建完善的供需中间平台等方面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长沙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采用了适合地方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引导,以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以产学研资为主要合作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巧妙建立科技成果与资本的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社会风险资本的参与,以人才为基础、以资本为推动、以政策为保障,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从而提升了长沙城市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科技和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术论文和专利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主体,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依然偏低。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种制度突破,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主体利益、外部支持、辅助组织三个层面,建议加强辅助性支持组织建设,成立专业性经纪组织,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6月4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通知》,旨在通过加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后疫情"时代全面创新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过去数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主线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文件印发,甚至在国家立法层面也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然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的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对策和利于转化的因素.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