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时政教育的背景进行分析,确立了研究的目标,探索了时政素材选择策略和时政融合“四化”策略,并呈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时政教育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何颖 《福建教育》2022,(30):8-11
<正>社会情感能力,是人认知能力之外其他能力的概括性表述。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人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目标实现等多方面能力成为健全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是“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因此,“社会性发展”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五大方面诠释课程理念,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明确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课程理念,围绕“根本”“基点”“任务”“路径”和“要求”等关键词,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建设性地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学段目标和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在不同人格发展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教育有不同的需要,学段目标的制定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求。总目标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背景,点明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对应课程内容,助推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实践育人的要求。作为课程实施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作业落实实践育人目标值得深思。海陵中学以“经历作业”为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推动作业改革实践,为“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减负、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投入使用后,其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问题在课程实施领域备受关注.借助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对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内容与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发现《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内容在知识种类、知识深度两个维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较高,在知识广度和知识样本平衡性维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不太理想.为此,教科书的编写应进一步扩充知识的广度,提高知识样本的平衡性,以提升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进而保证课程实施质量;教师应努力提高教科书的使用水平,在理解课程实施取向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教材观,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铸魂育人和价值引领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志莲 《考试周刊》2023,(10):155-158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阶段通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让他们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教师通过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道德,并通过引导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作为教与学的首要环节,是具体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和“指南针”,具有导教、导学、导评的重要功能。随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分析新旧课标对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同要求,探索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步入核心素养时代。为了探寻新课标要求与当下教学的关联,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可尝试使用素养化表述教学目标、结构化组织教学内容、情境化推进教学实践、全程化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策略,着力构建思政课新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政治性作为首要的课程特性,必将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把政治性作为首要课程特性,是社会主义性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决定的,也是学科功能、学科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决定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牢牢把握政治性,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方向、政治方向和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凝练出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梳理“法治观念”培育的实践缘起,正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法治观念”培育的问题,从领会课程目标的连续进阶性、着眼课程内容的德法融合、注重课程实施的差异协同三方面入手可以实现“法治观念”培育的教学改进。  相似文献   

12.
李小彬 《教师》2019,(15):83-84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既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文章从介绍情感教育的内涵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入手,分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其中体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重要任务。现实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设计的立意还存在一些问题,其立意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课程标准、学生成长需求和成长规律、道德与法治课教材、道德与法治课三维目标及情境设置与活动开展来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此,道德与法治课才能立意高、有深度、有思想、有价值、有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门课程标准发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2022年版”)为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根据。在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呈现与以往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变化。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变化,才能在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明确前进的方向,进而有效推动道德与法治课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教育意义重大,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意义重大。《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及针对性,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导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素养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方能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冯建军 《福建教育》2022,(17):19-2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个课程标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作为引领学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本学科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素养目标和基本要求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全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指引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方向。结合“双减”政策要求,立足“新课标”修订的变化,围绕发展学生素养目标,从加强政治引导、重视道德与法治一体化建设及开展跨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探寻建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路径,以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8.
陈秀华 《天津教育》2023,(32):35-37
<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同时,针对课程实施,课程标准指出,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不难理解,上述内容反映了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经验之间的密切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很多学科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并且对学生的生活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根据这一特征可以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关的感性认知经验。基于此,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正>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核心课程,促进学生思想、行为、品德、心理等健康发展,因此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022年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要创新作业方式,注重设计带有团队合作性质的和项目任务性质的作业。”在新课标指导下,设计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的方式逐渐得到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通常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20.
<正>在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进课程、进教室的呼声也是日益高涨。为此,本刊特邀俞国良教授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三次修订为例,系统介绍该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对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评价的思考与探索,以及这次修订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