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平原人在快速进入海拔超过3000米以上的高原时,超过50%的会出现轻度以上的高原反应,但若及时做好预防工作是可以减轻或者避免高原反应的。初中毕业生在进入高中学习时,有很多对高中的学习生活会表现出各种不适症,内地西藏班的学生表现的更为明显,如何减轻或者避免学生的"高原反应"呢?初高中衔接教学就是最好的办法。近些年来内地一些西藏学校将高中学习年限由三年延长为四年,增加一年的预科班学习,也就是对一些基础科目进行一年  相似文献   

2.
以分析入藏旅游者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有效健康教育措施,以为其实践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为研究目的。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2年5月2013年9月,入组对象为该阶段入藏旅游的游客,根据其赴藏旅游的不同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82人,旅游期间未接受系统健康教育;观察组92人,旅游期间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指导。比较两组旅游者的旅游期间高原反应的发生情况。经研究显示,观察组旅游者的高原反应发生率为15.22,对照组为48.78,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件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入藏旅游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指导有助于降低高原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广泛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S市中小学成熟型教师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分层回归及Bootstrap检验法分析外部支持对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影响以及教师事业追求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当控制了教师个体因素之后,良好的外部支持能有效减轻中小学成熟型教师的职业高原反应;在外部支持对职业高原反应发挥消减作用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事业追求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外部支持分为组织支持和家庭支持两个维度,组织支持对减轻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贡献相对更大,而教师的事业追求在家庭支持减轻职业高原反应中发挥着更大的中介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增强外部支持力量,激发教师事业追求等措施促进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逐步消减。  相似文献   

4.
谈到教师职业的“高原反应”,我们先来看一则发生在雪域高原的真实故事。到西藏的人最担心的就是难以抗拒高原反应,最依赖和信任的自然就是药品或氧气瓶。一次,一位粗心的藏族司机接待平原来客,一时间忘记将氧气瓶灌装满,情急之下,放出些轮胎气代替……最不愿意的事终于发生了,客人感觉不适,出现呼吸急促等高原反应,  相似文献   

5.
聂晓阳 《学习之友》2014,(11):11-12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真是让人琢磨不定,也许你身体很好,结果你反应最强烈,也许衣裳脱猛了。话说快了,路走急了,反应就来了。西藏会给你一个体会“年迈”的机会,把自己想成耄耋老人,更低、更慢、更弱,只有这样,你才会是这雪域高原最终的强者。  相似文献   

6.
你有没有到过海拔4000米的高空?有没有出现头痛欲裂、呼吸急促的现象?这就是"高原反应"。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反应"。高三学习中,随着复习时间的拉长和难度的增加,学生会出现学习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也能听懂,概念公式都背得滚瓜烂熟,就是不会做题目”,这就是物理初学者的“高原反应”.正是这种“高原反应”严重地挫伤了很多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倦,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要消除初学者学习物理的这种“高原反应”,优化教学方法是关键.而对初学者来说,掌握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渗透应用,则是入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西藏是一个遥远且有点神秘的地方。走进西藏,需要适当的机会、不错的身体、相当的财力,还有一定的勇气。是的,去西藏还需要一定的勇气。去其他地方,即使是出国,只要不是去战火纷飞的国度,一般人都不必太担心。但是去西藏就不同,因为多数人在拉萨等地都会有头痛、胸闷、失眠等高原反应。对在沿海一带的人来说,由于所处海拔很低,特别是那些有时还在海平面以下活动的人,更是不易适应缺氧的高原环境。有些人在高原反应最严重时,往往会产生后悔来到西藏、巴不得赶紧逃离西藏的想法。对部分人而言,走进西藏,可能是拿健康甚至是…  相似文献   

9.
<正>网络、电视、报刊书籍,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及道听途说,现在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对疾病防控、危害、错误的生活习惯方式等也有一定了解。比如在小牙科诊所治疗牙齿后,担心会传染上艾滋病;流产后担心日后不能怀孕;脸上的痣有些痒疼,怀疑是不是会癌变;便后见血,本是一般的痔疮,却担心是不是患上了直肠癌;知晓了高原反应的后果,听说要去西藏竟吓得发抖。如是情况不一而足。有些人确实是比较严重的,惶惶不可终日。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学当中把学习成绩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反应现象”,通常表现为学生前期的学习效率较高,进步较快,但是没过多久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还会出现退步现象,学生努力付出却没有得到良好回报,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落差就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对于城乡结合部学校来说,其中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所接受到的教育水平也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产生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针对城乡结合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高原反应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解学生出现高原反应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消除英语学习中的高原反应,本文主要围绕城乡结合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高原反应及对策展开陈述。  相似文献   

11.
陈耀 《河北教育》2023,(Z1):114-117
<正>前言作为科学老师,巴大叔有一个梦想,他说想带上小朋友们去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地方上课,曾经想去珠峰大本营上课,结果去西藏探路高原反应剧烈,铩羽而归,他觉得不应该跟身体过不去,就尝试着选择一些对身体影响不大的地方,比如:沙漠里上课、北极圈上课、塔里木盆地上课、火焰山上课……  相似文献   

12.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社会、学校以及免费师范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免费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存在着随年级递增而减弱的职业情感"高原反应",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预期效果相背,因此探索如何规避或减弱免费师范生职业情感"高原反应",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冷倦怠,因为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  相似文献   

14.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不适应性生理反应.在中考数学总复习中也会出现类似问题.中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效应",究其原因,从主观上看,复习无非就是猪油炒冷饭--枯燥乏味;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从老师方面来说,是对学生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分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在自身数学技能上台阶后产生的暂时迷惘和不适应生理症状.  相似文献   

15.
【案例描述】2008年4月.高三毕业班学生进入最紧张的备考阶段,被称为“高原期”,很多学生出现了“高原反应”,急需“输氧”。有的紧绷着神经.有的很疲惫,有的极为急躁,也有的气馁、灰心……针对这些现象,学校决定在高三年级举行拔河比赛,我准备借此机会在班上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教育工作,减轻学生“高原反应”的症状,顺利迎接高考;树立良好的心态,实现平稳过渡,健康步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车轮律动     
“哐当、哐当……”耳畔悠扬的车轮声节奏感十足地律动着。什么,这种噪声也算得上是悠扬?不错,过去的我也曾和你一样发问过;但是,自那次旅行归来,我发现我彻底爱上了它。那是一趟去拉萨的长途跋涉——高原反应所带来的眩晕伴着枯燥无味的叩击声,使我整个人都痛苦地蜷缩于卧铺上,无力地求助于耳朵里那冰冷的金属耳塞。时间的河流似乎在那一段静止,又好像被无限地延长,让我不禁有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怅惘之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历届高考备考的经验 ,高三学生在政治复习中容易出现五个“高原反应期” ,需要我们切实加以克服。1 开始复习时 ,由于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与新授课教学方法不同造成的“高原反应期”。高考备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学习工程。就高三政治教学而言 ,时间紧 ,任务重 ,难点、热点多 ,  相似文献   

18.
花晓  刘胜江 《教育》2011,(5):31
青藏高原是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去过的,除了对那里的美景记忆深刻外,更难忘的恐怕就是高原反应的经历了。而在青藏高原,常年在海拔2500米以上生活居住的人口数以千万。此外,我军也有很多边防哨所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反应和高原病对军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虽然是暑假,但是对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仍然耿耿于怀.我的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我基础很好,又投入了巨大的学习精力,成绩应该直线上升,怎会下降呢?这是为什么?心有不甘,情有所困.(小明) 都放暑假了,你依然还惦念着学习的事情,说明你是个好学生,表扬一下! 你一定听说过"高原反应"吧?当我们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症状.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有些人就会有高原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认识“高原反应” 每年高三下学期,都有学生有越学越差的感觉,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至高考。因为出现在高三复习的后期,所以大家形象地称之为“高原反应”。由于这种现象在每届高三都出现,于是大家就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去深入研究。而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是一种病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