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是新课程体系的一大特点,学生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包括25个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这些专题本身或几个专题之间就具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如历史必修一的九个专题就介绍了中国和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制订并于2003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写道:“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在淡及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时也强调指出,“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高中历史教材新结构)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3.
课程内容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之一。复习课不是单元知识的简单重现过程,它承载着三个核心任务: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迁移知识,拓展延伸。本文以“除法”单元复习课为例,呈现“关联‘三算’—解析易错点—贯通算理”的教学结构,说明指向内容结构化的单元复习要做到“复而不重”,要实现“习有所得”,要体现“复有所法”。  相似文献   

4.
<正>复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其目标不仅指向梳理、巩固旧知,还指向触发新的认知。复习课承载着梳理知识、查漏补缺、易错解析、转化迁移、拓展延伸等功能。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角度而言,数学单元复习课应定位于引导学生在整理单元知识的过程中探析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基于学生认知难点组织变式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运用转化或迁移策略,促进学生构建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数学知识体系。这既是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也是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宗立  陈珊 《教学考试》2023,(26):36-39
<正>教育部统编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未纳入高考)三类课程构成。以通史体例呈现的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以专题史体例呈现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6.
一个重要原则的提出教育部制订并于2003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写道:“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 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在谈及高中历  相似文献   

7.
8.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3中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实际上就是要延伸学生的思维长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把握历史时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中外关联就是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是近年来全国卷高考历史部分考查的重点之一,也是普通高中历史部编教材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高考是一种选拔,有人赞许它的公平,有人批判它的残酷。无论如何,高考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次机会,谁都想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但总有许多不如意。如何才能让考生在关键时刻从容面对呢?笔者认为,还是要脚踏实地,做好四个方面。一、深化细化考点,构建框架结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无论是材料型客观题,还是情境式主观题,都是材在课外、理在书中,答案原原本本来自书本,或是对书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迁移。浙江卷政治主观题的考查切口不大,但对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知识内容的准确性有较高要求。一个问答题,俨然一个知识体系,可见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史剧理论受了西方文化“科(学)艺(术)区别”的决定性影响,冲破了“文(艺)史(学)不分”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强调作家处理历史题材时的虚构与想象自由.但他的“失事求似”理论却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比兴思维出神入化般的运用,这无疑对遭受西方理论冲击、面临“失语”困境的当今中国文艺理论界具有启示意义.当前历史文艺创作之乱象乃至批评话语的混乱,与历史共识的缺失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单元复习为例,简要说明"习题型复习课"的操作流程和作用,及如何在复习课中体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曹珂 《学语文》2022,(5):10-12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改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创新性地提出大单元教学的新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单篇“微雕式”解读文本的藩篱。与此同时,在大单元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有片面“以大为新”、“以大为求”的误区,影响了语文知识与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落地。基于大单元教学如何处理“小”与“大”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本文将从“育”“教”“学”三个层面进行辨析,以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为例,进一步优化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6日上午。九江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前往九江市庐山区新港镇开展送医送教活动。笔者作为教育界代表参加了这一活动,为新港中学高三(1)班师生上了一堂高三历史复习课。按照该班的复习进度,笔者制作了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教学课件。教学内容设计为四块:一、文化史概念...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采取思维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以自主辨析的思考感悟真理的力量,推动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通过有效追问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教学中还原思维真相,点明思维规律,注重思维点化,引领思维深度,强调思维内化,拓展思维角度,学生在学习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对学习中的问题能够做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科学精神得到锻炼,思维辨证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以学科能力框架为理论依据,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制定“有机化合物”主题的学科能力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通过教学实验及其前、后测数据的分析,证实了基于学科能力的主题式复习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预测能力要素提升显著。提出常规复习与“主题式”复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以及基于测评数据改进教学提高精准度等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从单元出发,整合单篇文本,设计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完成单元学习目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单元复习课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基于当下初中物理复习课普遍存在的教和学的问题,本文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出“贯通·盘活·运用”具有递进性的“三重奏”,准确定位学生真实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问题让学生解决,既落实了素养培养,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写景状物类散文,因其内容零散、表意曲折、底蕴丰厚,学生解读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可寻找这类散文的文本解读共性,引导学生聚焦“象征”手法,整合课文内容,从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多维解读:主问题驱动——观“象”,看文人情怀;联想链接——品“象”,赏文化审美;对比总结——析“象”,悟生命哲思。这样,教师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总结出本单元核心知识的学法和文本的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之下,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受关注度也随着当前自主选课这一教育方式的创新而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保证学生科学分配精力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升学生对化学内容的关注度。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以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为例,对高中化学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大单元教学展开探讨,准确把握选择性必修和必修课程的定位与衔接,并借助思维导图、小组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实现高质量的大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情境”这个概念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出现了33次之多,使用的语境有“真实情境”“语言运用情境”“语言实践活动情境”“复杂情境”等,可见教学情境化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一、“情境”和“真实情境”释义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阐释了情境的含义:“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境”是指学生可以真实参与、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有效环境。“真实情境”是什么?执教杜甫的《蜀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