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国际化发展路径的考察,我们发现,美国高校智库国际化发展主要通过“研究中心”设置的国际化、研究领域和研究队伍的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学术合作和交流的国际化、研究成果传播的国际化发展等举措来实现.这些具体举措对促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使命,“双高”院校在高职教育领域发挥着标杆作用。运用Nvivo11质性软件对56所“双高”院校《2021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发现56所院校的质量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发展、教学改革、国际合作、政策保障及服务贡献等方面;同时也发现了高职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人才培养偏重“就业导向”而忽视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资源整合不协调且信息化资源建设薄弱;国际化方面外向国际化发展能力较弱;过于依赖外部政策导向导致院校治理内生动力不足;服务行业企业的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创新”是其本质规定,以熊彼特创新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人才培养、资源配置、国际化、组织治理及服务能力五个维度构建了高职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策略,包括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育人与产业发展同向转变;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增强教育资源适应性;创新外向型国际化发展路径,形塑中国特色高职品牌;优化组织管理结构,创新组织治理方式;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提升服务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全面推进开放式创新。文章从创新体系国际化的视角,对创新体系国际化的演化和维度开展分析,探讨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过程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剖析高校在推进创新体系国际化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加强高校科研组织结构变革、推进创新体系国际化的路径建议。这对制定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战略、创新发展模式及实施路径能够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际化发展是专精特新制造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动力。基于对宇视科技、金洲精工、亿华通等3家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产业成熟度、海内外需求差异、自身技术禀赋共同影响它们国际化初期的路径选择,这种选择可以结合权变理论与安索夫矩阵加以解释。当产业成熟、内外需求差异小、自身技术禀赋存在优势时,企业优先以老产品进入国际新市场,选择“市场开发”路径;当产业成熟、内外需求差异大、技术禀赋高但与国际需求失配时,企业需要研发新产品来“出海”,采取“产品开发”路径;当处于新兴产业、海内外需求有待激发、企业需要借助全球知识资源形成技术禀赋时,建立全球研发网络至关重要,应采取“技术合作”路径。随着国际化深入,权变因素可能发生变化,国际化路径也会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组建的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的典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项目为案例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与政府、企业等建立的融通创新模式主要包括“项目衔接型”、“平台共建型”和“产业技术联盟型”,且分别适用于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高校与企业基于产权长期合作和共创共享紧密合作的情况;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融通创新体系中通过培养人才和产出创新成果,不仅对政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显性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还具有传播创新文化与塑造创新需求理念的隐性作用。基于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建立中应继续推进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完善和拓展融通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运用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紧扣新时代新要求,对标区域新发展,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实践与探索激活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提出高校在深入推进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实行“四大机制”、激活创新内生动力,强化“多元共治”、发挥融合资源优势,采取“立体矩阵”、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抓好“三融入”、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新动能,争创国家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7.
实现高校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贯彻“四为方针”,突出鲜明导向,以统筹思维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高校技术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地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在后疫情时代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本研究探讨了在地国际化内涵的演变,并从国家和院校两个层面,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人力资源五个方面对在地国际化动因进行二维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国外高校在地国际化的主要模式有线下课程国际化、在线学习、非正式课程和跨境合作办学。步入后疫情时代,在借鉴国外高校在地国际化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可以从引育并举建立国际化师资队伍、打造基于“云课堂”的国际化课程、充分利用国际学生资源赋能在地国际化、建立健全跨境高校学分互认联盟、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在地国际化模式五个方面推进在地国际化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城市作为各项创新技术的试验田,正在孕育着诸多逆转世界的新创意,成为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先驱者和培育皿,麦肯锡公司在相关研究报告中提出城市发展的5个阶段:“初生的溪流”“涌动的热泉”“汹涌的海洋”“平静的湖泊”和“萎缩的池塘”;以及城市发展的3种路径:“英勇的赌注”“不可抗拒的交易”和“知识绿洲”。通过深入探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职能的演变,对城市发展的5个阶段和3种路径进行定义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科技和创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城市发展的阶段判断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左莉  崔思佳  周迪 《大学教育》2023,(3):103-105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地区与外国交流的日益密切使得民族地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民族高校发展现状也要求其肩负起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使命。文章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认知、情感及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解析了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认为民族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提升理论认知、培育家国情怀、强化实践技能”的路径,培养符合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化和全球化,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艺术专业是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是极具创意性、创新性,也是最适合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的专业。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投融资的1024个项目中筛选出艺术类创业案例96个,通过对其创业类别、所属领域、创新性、艺术与科技结合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创业成功案例的典型经验,并提出艺术类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发展环境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应通过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生存空间、广泛交流与合作拓展教育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分析“赛育协同”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探讨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就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赛育协同”融入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生科创团队建设、学生创业就业发展三个实践案例阐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培养区域高质量双创人才是促进区域创业活跃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协同发展。该研究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探讨湾区高校双创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聚焦“高校-企业-政府”三大制度性主体间的互动网络关系。通过调研发现粤港澳三地府际间缺乏实质性制度化“双创”政策共享机制,高校双创组织机构之间以及其与政府和企业双创基地之间互动较弱,产教融合有待加强等问题,该文从政策协同、校际协同、产教协同三个维度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双创教育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教学学术和在线教学都是高等教育的新兴事物,两者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教学学术是一种以教学为对象的学术活动,信息技术推动了高校在线教学的多样化发展。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向教学领域延伸,线上教育的复杂性对高校教学的开展形成了挑战。基于教学学术的在线教育,表征着高校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信息技术,高校教学实现了从“课堂教学”到“直播教学”的转变;通过教学学术,高校在线教学还将实现从“技术”到“学术”的升华。在线教学创新,既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学创新发展的路径是运用教育技术改进在线教学、以教学学术提升教学品质。高质量开展线上教学,依赖于教学学术和在线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传统高校战略联盟的新发展。基于对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两个典型案例的深度考察发现,近年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呈现出稳步推进、有序发展的态势,行动情境不断拓展,中国高校作为自主行动者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不断凸显,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联盟合作范围相对狭窄、联盟参与主体后劲不足、联盟发展缺乏学理支撑等困境。未来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导向,坚持优化提升治理效能的行动取向,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继续强化联盟建设宏观指导,在平等互信基础上进一步增进联盟主体间共识,在价值目标共识中有效营造同舟共济的行动氛围,创新探索“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知识外交是西方学者提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研究的新范式,其核心是突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和研究创新与国际关系之间相互推进的过程。知识外交是“软实力”作用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更新诠释和理论进步。文章从比较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知识外交理论内容和特征的介绍,分析该理论与其他国际化理论的异同及其与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异曲同工之处,同时结合国内高校的国际化实践,探讨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之际,中国也迎来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第十三个年头.中国企业已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参与到了激烈的全球竞争当中,中国企业急需寻求更大市场,协调国际资源,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实力,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众多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海尔集团作为国际化发展的代表企业,其发展路径已经逐渐从国际化发展为全球化,通过海尔集团走向国际化的路径,可为中国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在国际化进程的顺利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呈蓬勃发展之势。文章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世学堂”为例,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两个方面探索了高职院校海外办学路径,研究发现,开展产教融合、教育国际化活动,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人文交流;以“经世学堂”建设为契机,探索工坊运行机制,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需求和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打造专业标准资源等具体办学措施,可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供实践样板,进而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产业跨越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高校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高校科技创新少、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和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章针对高校企业的特点,提出了高校一定要结合自身科技优势创办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企业,依靠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的对策,才能实现高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