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8,(5):8-9
美国得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纳米技术团队和巴西合作者共同研究发现,碳纳米管薄膜在拉伸或均匀压缩时,可产生奇特的力学性能。这些意外但十分有用的性能可用于制作复合材料、人工肌肉、密封垫圈或传感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基金》2004,18(5):320-320
早在1998年2月5日,陈均远和李家维等与张昀(已故北京大学教授)和肖书海等两个小组在同一天分别在美国《科学》杂志和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对5.8亿年前来自中国贵州瓮安动物群的多细胞动物和胚胎化石的发现。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当日发表专评,称这一发现意外地打开了通向地球生命一个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基金》2005,19(6):325-325
清华大学化学系李亚栋教授研究组在纳米科技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2005年9月1日《自然》杂志发表了该研究组题为“A General Strategy for Nanocrystals Synthesis”的研究工作。同时国际Nanotechnology网站(http://www.nanotechweb.org)以“Phasing in Nanocrystals”为题,报道和评述了这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长期持续资助下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7,(11):7-8
纳米颗粒的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科学家对它们的微观结构已经了如指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揭开了科研中经常用到的一种金纳米颗粒的神秘面纱。相关论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杜磊 《今日科苑》2005,(11):27-30
关于宇宙、关于地球、关于我们自身,有太多的谜题等待我们去挖掘。但哪些是最重要的未解之谜,我们距离找到答案还有多远?2005年7月1日,在纪念美国《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之际,科学家们总结出了125个迄今我们还不能很好回答的问题,重中之重有25大科学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6.
南雁 《今日科苑》2005,(10):28-28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全球科学界面临着许多未解之谜,其中有8个谜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这些谜题可能永远都找不到答案.但指明了科学家们对未知领域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2006,(1):1-1
2005年10月,《科学》杂志发表公告。宣布与Scientific American的版权合同到期.将改版成拥有完全版权的本土化杂志。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焕然一新的《科学》杂志如期与读者见面了。我们衷心接受广大读者朋友的检阅和评价,也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科学》.支持《科学》,热爱《科学》。  相似文献   

8.
看天下     
《科技新时代》2010,(2):12-12
免疫问题新成果 流感暴发导致人们对疫苗空前关注。在《科学》杂志的“先天性免疫”专题中,我们能集中了解免疫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先天性免疫的概念、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10,(3):6-6
据近期出版的美国新一期《科学》杂志报告,中美科学家发现了距今年代更久远的阿瓦拉慈龙化石,把鸟类的祖先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大大提前。  相似文献   

10.
《科学》杂志记载中国近代学人运用科学精神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建议和主张,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刘咸作为《科学》杂志的首个专职主编,在传播理念、内容编排、组稿发刊环节,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运用科学社会学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刘咸时期《科学》的栏目设置、编排特点和发刊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力图展现这一时期杂志的整体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看到《科学与文化》是1981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阅览室,那时我是生物系学生,杂志到手总是皱巴巴的。可见看的人还真不少。记得有一长篇连载,介绍的是福州著名武术家万籁声的传奇故事,我印象颇深。1981年我毕业后从事传染病防治与科研工作,1995年起陆续向《福建科技报》投一些有关医学科普的稿子,后来也成为《科学与文化》的作者。  相似文献   

12.
自从科学家们开始领会爱因斯坦1905年那些划时代的论文时开始,《科学美国人》杂志就记录下了他所有的理论,以及对这些理论的进一步诠释和反驳。请看我们从这些记录中摘取的部分内容,其中一些是由当时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所撰写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史料分析的方法,通过杜亚泉的有关论著、译著、期刊发刊词、编者按语、教科书序言等,对其科技编辑思想作了系统研究。认为其科技编辑思想乃至科学思想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和拓荒性,在中国学术期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奖是世界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世纪早期,上海《万国公报》、《科学》和《东方杂志》等报刊先后向国人介绍了诺贝尔奖的设立情况;分别报道了1903年、1905年、1914年、1920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名单;有的不历年诺贝尔奖得主进行分类统计,并呼吁中国人奋起直追,争取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其中科学家证明庞加莱猜想被列为头号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16.
25年,在一个小孩的想像中,是多么漫长的岁月,而对我们这些“过来人”来讲,又像做梦一样快。弹指一挥间,《科学与文化》已创刊25个年头。经过风雨的洗礼,《科学与文化》终于逐渐成熟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集科学之精灵文化之底蕴,孕育于万物复苏之春天,诞生在桂花飘香的季节,一路汗水,一路鲜花,一路荆棘。历经25个春秋寒暑,而今亭亭玉立于海峡西岸,这便是我所喜爱的《科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其中在对细胞重新编程“定制”细胞系方面的进展名列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七月寄情     
仿佛门前静静流淌的闽江,时光的河流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一天天流过。当编辑完案头的第七期《科学与文化》,蓦然惊觉,这已是我们编辑的第155期杂志了。自从1980年7月《科学与文化》创刊号问世,到2005年7月第七期《科学与文化》交付印刷,25年的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  相似文献   

20.
逃离数码     
前几天回家,发现一个小伙子正拿着相机在我家窗户外拍什么。“有什么可拍的?”我心里颇为纳闷。把车停好后过去一看,原来是院子里面的一颗小树开满了鹅黄色的花朵。所有的小花都绒嘟嘟的,充满了活力与春天的气息,精精神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