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需要——农村中学语文21世纪构想方略高凤庭本世纪即将结束,新世纪就要到来。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现在,全世界都在思考怎样迎接21世纪,能否抓住这个机遇、赢得这场挑战,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自然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即将到来。面临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竞争。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象我们这样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把人口素质提高了,把国民素质提高了,那么任何国家都无法跟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与其他各科教学一样,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落后教学方式,造成学生“高分低能”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状况.而即将到来的对世纪,“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抓住这个机遇,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更重要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我国有12亿人口,如果我们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就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可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包袱.”(引自李岚清同志的讲话)那么,提高国民素质靠什么呢?当然是靠…  相似文献   

4.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在<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报告中指出"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能不能赢得这场挑战,抓住这个机遇,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13亿人口的素质提高了,世界上任何国家是没有法子跟我们竞争的.如果我们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就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可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包袱.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即将到来。面临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竞争。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像我们这样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把人口素质提高了,把国民素质提高了,那么任何国家都无法跟我们竞争,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是,我们的国情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穷国。虽然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经济发展得很快,可是毕竟有这么多人口,用人口数一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是比较低的,又要办全世界最大的教育,这是一  相似文献   

6.
李岚清副总理在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建15周年暨国家文凭考试颁发毕业证书大会上的讲话21世纪即将到来.面临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竞争.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象我们这样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把人口素质提高了,把国民素质提高了,那么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国人民不仅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而且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制约。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一次科技研讨会上指出,对于跨世纪发展中的挑战和制约,人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人口问题。下世纪30年代,预计全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口压力将加重。我国现有人口12亿,专家们估计,下世纪30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最高点的16亿,50年代以后,才会逐步减少。这么多人吃饭、居住、交通以及能量的消费、物资的消费,都将带来巨大的考验。──经济与科技双重压力。国际竞争和合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中国将面临发达…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在校大学生要做好21世纪的主人,信息素质已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9.
对世纪即将到来,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在通过基础教育改革来提高国民素质,以面对对世纪竞争。对我们来说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赢得挑战必须抓住机遇,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人才问题;而人的素质是解决人才的根本问题,因此必须把发展教育放在首要战略地位。我国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成为思想健康、思路宽广、知识面广、有组织实践能力的祖国四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世界各先进国家都在着手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我们决不能落在别人后面,就必须在教育领域进行深刻的变革。基础教育要摆脱应试教…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电化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刘成新一个旧的世纪即将结束,一个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这世纪交替之际,我国的电化教育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多媒体,计算机交互网络等高新科技不断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美国AAECT教育技术94新定义对我们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1.
早在80年代,李岚清同志在湖南汨罗就指出:“21世纪面临着世界大挑战,能否赢得这场挑战,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设备问题,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柳斌同志也指出:“我们的教育不能着眼于培养少数人,我们教育主要是提高国民素质,这一点必须明确”。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的人才,必须把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来抓,这是客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对于新世纪,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能不能赢得这场挑战,重要的不是资金,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是人的素质问题。同样,要改变一所学校的面貌,校舍设备不是关键,关键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老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俗话说:一支出色的乐队,少不了优秀的指挥家,要办好一所学校不能没有好的校长。校长是一校之魂,一名好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一所好学校。但做一个校长很不容易,做一个好校长更不容易。我们要提高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时代的号角已经在耳边吹响,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一个新的驿站——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既面临着新世纪发展的了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和创造力的力量,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那么,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教师该如何迎接21世纪呢?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新世纪的到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大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农业人才的素质标准和培养途径与方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当新的世纪到来的时候,人们不禁在想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它将在教育上引发出哪些新的变化,我们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智能结构能适应这种变化吗? 新世纪的挑战 21世纪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它将给人类提供哪些机遇、挑战,又有可能发生哪些困惑和危机呢?这是全世界的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教育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进行了大量的预测和研讨,写出一本又一本预测报告.在诸多报告中,有一批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人类将面临着三大挑战,这三大挑战又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  相似文献   

16.
面临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又面对一项新的挑战,这就是如何提高中国十几亿人口素质的问题.我国要走向现代化,最大的障碍,不是资源,也不是资金,而是人口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科学与通信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图书馆的建设引起了极大的变化,图书馆自动化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ZI世纪即将到来,图书馆也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的动力。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馆藏文献的信息资源,为科技的发展和教学科研服务,是我们图书馆员应思考的问题和探索的课题,同时也要求我们图书馆员具备良好的素质。这里说的素质包括有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当今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能不能赢得这场挑战,抓住这个机遇,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要搞素质教育,就必须对校长、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怎样才能符合这更高要求呢?结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 1、教师要有扎实的所教学科渊博的知识。学高为师,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本学科的知识结构,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教师所知,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大大超出和高于教材,才有可能驾驭教材。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深钻细研,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把教材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设法教给学生。教师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的,一个学科总是和相近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作为教师,应尽量多地去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努力做到学识渊博,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即将到来,新的世纪既带来新的希望与机遇,也提出许多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力强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挫败西方大国的亡我之心。而国运昌盛,系于人才,系于教育。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和政府首脑,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有过种种预测,对应付21世纪的挑战提出了许多对策。其中共同的一条对策,就是发展教育以提高国民的素质,培养和  相似文献   

20.
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汇点上,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21世纪,我们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职工队伍?回答似乎是确定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既有较高综合素质又有精湛专项素质的职工队伍。所以问题是,在20世纪末,我们怎样造就这样一支职工队伍,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回答似乎也是确定的:依靠现代化教育。然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时,对职工教育我们却面临着一个两难命题:一方面企业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