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思路 《考试周刊》2014,(80):166-167
我国高校对学生处分制度在学校教学管理和学校教学秩序维护方面都起到了良好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处分权的设定不规范、处分权行使缺乏正当程序和学生权利的救济制度不健全等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是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组成部分,作为承担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高校,给予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相应的处分,能够加快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有些高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时,没有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因此,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从法律角度来审视高校学生处分权问题,规范高校的处分行为和完善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立高校“开除学籍处分权”是当下学校和学生之间纠纷关系中的焦点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就高校对学生受教育权的剥夺是否合理合法进行分析,提出必须在法律上进一步完善高校自主管理权和完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高校学生管理权过度膨胀,学生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规范的滞后和缺失、高校的校规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实施处分的行政行为在法律程序上有待完善、学生的权利救济措施不到住等.高校在处分行为中需要对学生的自身权利及处分过程中的程序性权利进行维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高校需要通过保证处分程序正当、畅通学生救济渠道、完善高校内部的听证制度和申诉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贯彻依法治教的理念等措施加强处分中的学生权利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校处分权是高校为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实现教育目的而对学生行为进行的必要约束与限制.在高校行使自主管理权的实践中,因高校处分权的不当行使而引发的学生状告母校案件频繁发生,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案例,可以看出高校处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人身权以及程序性权利之间存在冲突与失衡.合法制定校内规则,遵循正当程序,拓展和完善学生的权利救济机制是制约高校处分权滥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校处分权的内涵界定及其性质分析,在分析了我国高校处分权的监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教育行政立法,建立高校处分的听证制度以及教育行政救济制度等监督高校处分权路径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校处分权的内涵界定及其性质分析,在分析了我国高校处分权的监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教育行政立法,建立高校处分的听证制度以及教育行政救济制度等监督高校处分权路径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葛新斌 《教育学报》2005,1(6):23-27
所谓“高校学生身份处分权”,是指高校依据法定事由剥夺学生的法律身份及其受教育权利的一种管理权力。与旧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相比,2005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高校学生身份处分及其权利救济的制度安排上,体现了注重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法治精神。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主要不足之处,则在其排除了学生寻求司法救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构建新型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要在法治视阈下,遵循法治原则,通过实现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实体正义,实现学生违纪处分程序的合法合理,建立和完善处分过程中几项重要制度,完善处分后的权利救济制度等路径来重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实现高校处分权和学生合法权益之间的适度平衡、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达到和谐状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要在法治视阈下,遵循法治原则,通过实现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实体正义,实现学生违纪处分程序的合法合理,建立和完善处分过程中几项重要制度,完善处分后的权利救济制度等路径来重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实现高校处分权和学生合法权益之间的适度平衡、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达到和谐状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权性质上属于行政权力,介绍了目前各高校违纪处分制度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遵循法律保留原则、位阶原则、比例原则来完善制度内容,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行政申诉、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不同的权利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2.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范,高校享有对学生的处分权.高校处分权如果行使不当,极易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特别是"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一旦作出,对学生的权益将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但在我国,高校处分权的行使却缺乏有效监督,受处分学生如果不服,只能申请校内救济或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申诉,尚不能诉诸司法程序,这对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黄艳 《教育探索》2013,(7):33-35
高校处分权的存在是合理且正当的,它是建设现代大学的需要,也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高校处分权是高校作为独立法人进行内部管理应有的权利,也对维护学术自由、促进公民福祉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为民事关系,对高校处分权进行司法审查缺乏严格的法律依据。司法审查的存在更多的是出于社会需要和政策考量,这一现实提醒高校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行使处分权,推进对学生处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今高校管理日益法制化、透明化的环境下,高校学生权利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出现了诸多的学生告母校的案件,这无疑呈现了我国高校在学生权利的保护方面有着很大的问题。一系列的案件警示人们:学生的有关权利保护制度不仅要经受众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检验,更要健全学生的参与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权相关规定、学生的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高校师生权利救济缺陷及其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的高校师生权利救济途径狭窄,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导致师生的许多切身利益得不到法律保障,私力救济现象越来越普遍,高校冲突日益凸现。建立和完善我国高校师生权利救济制度,应从权利救济机构、纠纷处理程序以及纠纷调处手段的法定化和规范化入手。  相似文献   

16.
处分权是高校经常运用的,用以实现教学管理秩序的一项权力。为了具体实施处分权,各高校纷纷制定内部学生处分规范。在对35个高校内部学生处分规范进行分析之后,总结了它们在规范结构、处分行为种类、处分事由、处分程序和救济程序等方面的共性。同时也分析了这些内部处分规范在处分设定、外部救济程序和内部救济程序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学生参与高校共同治理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内容与范围、组织形式以及权利的救济渠道等已经比较成熟.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应从制度变革、拓展途径、组织建设、权利救济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继红  聂建波 《考试周刊》2012,(65):156-157
近年来出现为数不少的学生诉高校处分不当案,反映了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受教育权容易受到高校不当处分的侵犯,二者之间的冲突加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处分权的执行不规范和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机制不健全。因此,我们应数管齐下,充分运用法律来解决高校的学生处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利益冲突,以此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如何构建二元化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生的权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与民事权利;二是受教育者作为学生享有的权利,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受教育者作为学生区别于其他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当受教育者的权利被损害或侵害时,应有相应的救济措施,我国《教育法》赋予受教育者的救济途径有“申诉”和“诉讼”两种。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并未完全建立,重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已成必要。一、现行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现行学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施,虽对维护学校管理秩序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高校凭借《教育法》第28条和《高等教育法》第11条的授权依法取得自主办学权,其外在表现就是对学生和教师行使管理权和处分权,如此一来,就形成了高校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博弈.自治权的不断扩大,必然带来公民权利的缩水,从近几年不断上升的高校侵权案件中就能窥视一二.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基于宪法所得,对其权利的保障也应从宪法入手.通过宪法保留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同时从违宪审查和内部申诉着手完善对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