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来信     
ebirds:最近,我越来越觉得,读《教师之友》是一件“痛苦”的事。编辑部:ebirds老师从《教师之友》读出“累”算是读懂《教师之友》了。作为编辑,每编完一期《教师之友》也有很累的感觉,当然也很兴奋。希望这种“累”对我们都是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2.
初见《教师之友》是在2001年的春天,自“一见钟情”后,《教师之友》便成“挚友”,不论多忙每期必读,一年来,从中获益不少,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相似文献   

3.
沟通     
每期我们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评刊表,“教育在线”网站也有很多网友一直在热切关注《教师之友》。这既是对编辑工作的直接促进,也包含着对《教师之友》的殷殷期望。从今年第7期开始,我们将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推出新版《教师之友》。在这样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重温读者的建议和批评,对我们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功课。本期“读者来信”我们选发部分读者的反馈意见,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向这些深情关注《教师之友》的读者致谢!我们更期待有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对《教师之友》批评的队伍中来,因为把《教师之友》办成一份优秀的教育媒体,不仅是我们,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方向和坡度     
《教育科学论坛》2004,(7):80-80
和一位《教师之友》的新读交流,她说,读《教师之友》有一种很“累”的感觉。在经过一番交流,确认了她“累”的症状后,我说,这种“累”并不是一件坏事,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正是《教师之友》所追求的。其实,这种“累”的感觉并不为这位新读所独享,杂志的不少老读也时有提及,因此,有必要和大家做一些沟通。  相似文献   

5.
八月情炽     
对热衷上网的教师而言,这个暑假注定是难忘的。“新教育实验室第三次研讨会”和“《教师之友》第一期高级研修班”——新教育在线的这“两会”,使江苏扬州的翔宇教育集团成为全国网友向往之圣地。思想的收获一时看不分明,仅“李镇西之家”和“教师之友论坛”上有关“两会”的图片,就足以让没有参加的教师既大饱眼福,又惋惜不已。  相似文献   

6.
方向和坡度     
和一位《教师之友》的新读者交流,她说,读《教师之友》有一种很“累”的感觉。在经过一番交流,确认了她“累”的症状后,我说,这种“累”并不是一件坏事,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正是《教师之友》所追求的。其实,这种“累”的感觉并不为这位新读者所独享,杂志的不少老读者也时有提及,因此,有必要和大家做一些沟通。这种“累”不是因了文字滞涩——虽然  相似文献   

7.
我是在5年前认识《教师之友》的,初见《教师之友》,就有相见恨晚之感。首先吸引我的是刊物的名称,“教师之友”——与其他“XX教育”类杂志不同,它从心理上缩短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看这本杂志犹如与一个知识渊博的老朋友在交流。其次让我喜欢的是那生动活泼、色彩鲜艳、极富个性的封面设计,在这小小的两页空间中处处散发着时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征文选登     
《教师之友》常读常新□安徽省宿州市第五小学/孙娟《教师之友》改版后,令人耳目一新,用“创新、新思想、新观念”概括再恰当不过了,从封面设计到正文内容都给人以“三新”的感觉,真是常读常新。《教师之友》曾使我感动于它的执着与努力。在这个报刊如林、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不知你们是否有应有的危机感?可喜的是你们意识到了,而且正在做到:广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众多的教育刊物中,(教师之友)遵守自己的办刊宗旨,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我们最喜爱的刊物,她既是我们的良师,又是我们的益友。 (教师之友)具有指导性、实用性、时效性,内容做到:“新”——立足改革,信息及时;“实’——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广”——思路开阔,材料广泛;“活”——内容精悍,形式活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之友》2004年第一期“那一代”专题中的第三篇,卢军老师的《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一,在教育在线教师之友论坛的有关讨论中,被认为是语气相对“平和”的一篇。我本人也认同这一点,而且十分欣赏中所表现出的思想锋芒。卢老  相似文献   

11.
沟通     
《教师之友》编辑部:在一年一度的报刊订阅之际,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钱梅小学开展了“评刊、议刊——评选最佳教育刊物”等一系列活动,活动以问卷的形式,对全校去年订阅的29种教育期刊向全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之友》因其创意新、可看性强而被评为“最佳教育期刊”。浙江绍兴县钱清镇钱梅小学王林兴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年头,是2004年;有一本期刊,是《教师之友》。要谈论“70后”教师群体,这两个因素不得不说。2004午,《教师之友》第一期刊登了题为《那一代》的长篇文章,执笔人是蔡朝阳(网名阿啃)、卢军、白尘。文章开篇即以批判的口吻,指出中国基础教育界有“三座大山”.分别是魏书生、钱梦龙、于漪。文章写道:“我们也并不完全否认以魏书生、于漪、  相似文献   

13.
征文选登     
正如贵刊刊名—《教师之友》,我真切地感受到您们是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友。对贵刊的征求毒见,可用四个字来评价:“相当满意”‘理由如T:1,浓浓的人文性.我发现责刊栏目中的内容比其他同类杂志更关注教师的,‘灵、思想及成长;2.深刻的现实性二“特别报道”“每月话题”这些栏目直视教育的现实,有极强的反思性和批判性,常常震撼教师的心灵;3文笔的流畅性和通俗性。各栏目的文字照顾一线教师的阅读能力,窝深刻于流畅、通俗的文字之中,使人读得轻松,领悟得深刻;4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不仅注重反思和批判,同样重“建议”,如“学与思”“研究者”等栏目,紧跟先进的教育思想潮流、5叩人心灵的共鸣性。“实话实说”栏目,使许多教师把平时不便说和不能说的心里话都痛痛快快地说出来,无虚伪和造作之意,有一种宣泄的愉快,使读者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作为《教师之友》的朋友,我个人认为还可以做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与《教师之友》相识已有4年。4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新人由稚嫩变得成熟,也足以让一本杂志由探索阶段走向定型。就是在这4年中,《教师之友》完成了从我的“挚友“到“良师“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5.
拙作《是“这里”还是“那里”》(《教师之友》1998年12期)认为《少年闰土》的两处“这里”系作者的误用(见下文)。朱宗金老师(《“这里”没用错》,《教师之友》1999年12期)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作者并没有用错,用错的是闰土;并指出这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闰土的年龄、身份的真实反映”,符合人物个性化的要求,是闰土“奋不择言”的产物,符合人物语言情绪化的要求;换言之,作者是故错,并非笔误。然而,这种说法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学论坛》2004,(6):79-79
从去年第7期对有关栏目进行调整到今年第1期把“服务教师专业化发展”嵌入封面,再到今年4月“专业化发展”成为第一回青年教师论坛的主题词,《教师之友》的内容转型工程已经运做了整整一年。这次转型,于作是一次教育实践和教育写作的新的挑战,于编辑又何尝不是一次编辑素质和编辑能力的艰难爬坡!个中况味,《教师之友》的读和作也许有所体会,而作为编辑的我们更是甘苦自知。  相似文献   

17.
我的有限的教育生涯因《教师之友》而划分: 缺少《教师之友》的日子与拥有《教师之友》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我的有限的教育生涯因《教师之友》而划分:缺少《教师之友》的日子与拥有《教师之友》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之友》2006,(9):F0004-F0004
由《班主任之友》副主编田恒平策划并总编的“教师百事通丛书”已由山西科技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以人教育为理念,注重实践指导性,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不可多得的案头宝典。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号《教师之友》杂志对“那一代”的批判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在下冒昧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求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