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代学者把对“天地万物的根源”,“道德声名的根源”和“天人关系”的解释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完成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以天命思想和天人合一为中心的新确立的哲学就是新儒学。本文的主题就是概括中国哲学史上出现的对于天的观点,还有特别是在新儒学中关于从宇宙的秩序和运行原理开始如何推论人类的道德价值和善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宋代学把对“天地万物的根源”,“道德声名的根源”和“天人关系”的解释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完成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以天命思想和天人合一为中心的新确立的哲学就是新儒学。本的主题就是概括中国哲学史上出现的对于天的观点,还有特别是在新儒学中关于从宇宙的秩序和运行原理开始如何推论人类的道德价值和善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儒学实践理论概念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孔子创立儒学开始,实践便成为其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然在传统儒学中,实践往往被局限于道德范围之内。儒学要发展就必须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时代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而儒学实践理论这一概念将传统儒学的道德实践和现实时代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儒学实践理论是儒者以仁爱为内核对时代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论创新的建构的哲学,即在儒学实践理论这个概念中,其主体是具备道德价值、强调个体的修为、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识、在道德价值观照下去审察历史和现实的哲学工作者和思想者,其理论的内核是仁爱,其中心内容是反思时代问题和理论创新,其本质是建构的理论哲学。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则在晚年撰成了洋洋80万言的<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把现代新儒家的这一诉求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本体论方面,他借鉴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诠释儒家的心性之学,力图证成"道德理性"的本体论地位.在价值观方面,他提出"人生九境"说,阐发儒学现代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成员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用"正名" (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建立社会的道德秩序,使社会成员对自身的社会地位都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创者.他以儒学为本位,揉合道、佛思想,开辟宋代理学的形而上学.他以《易传》、《中庸》建构其思想体系——道德的形而上学;并根据先秦儒学的仁与诚等概念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源和动力建构其宇宙论、本体论与工夫论.  相似文献   

7.
《中庸》是先秦儒学的哲学纲领,它既是对先秦儒学的总结和发展,又是宋明新儒学的经典根据。作为《中庸》思想体系核心观念的“诚”,在《中庸》里是贯通天人、连接物我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并且被赋予了伦理与哲学的双重意蕴。《中庸》之“诚说”构成了儒家道德形上学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教师博览》2009,(12):F0002-F0002
郑晓江,江西万载人,哲学教授。专门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擅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江右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相似文献   

9.
陆象山心性说沟通哲学之体与伦理之用,凸显道德规范向道德实践转化的主体性,以心性为平台实现了儒学复兴。陆象山心性说以强烈的价值理性精神,试图建构"致广大、极精微"的哲学体系,全面超越汉唐注疏,一改孔子"性与天道"的思想格局,围绕儒家道德教化和实践展开心性关注,将形而上的哲理与形而下的人心紧密结合起来,集心性伦理与心性哲理于一体,完成了世俗化伦理与思辨性哲学的结合,是对佛道心性方面挑战的积极回应,也实现了对儒学的改造,创造了儒学的再次辉煌。  相似文献   

10.
"五四"之后,梁漱溟"援西学入儒",借助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生命化儒学,弘扬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他的新儒学以"一任直觉""随感而应"为着眼点,强调仁是一种柔嫩而真挚的感情,是本心里面流露出来的直觉,是真正的生命,是活气.强调"乐"是生命之"乐",是绝对的"乐",是一种"随感而应"的生活态度,"绝对的乐"只能在直觉中获得.强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就是此时的现实生活,是梁漱溟对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思想的进一步发挥,是对儒学与现代化相结合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自孔孟以来就以为世事人生服务为立足点,可是自北宋以来新儒学的产生,却出现了十分复杂的局面,这种新儒学,我们称之为"理学"。所谓"理学",就是援佛、援道入儒,使传统儒学融入了一些佛、道的思想成份。许衡理学思想博大而精深,且亲躬教学实践,能够深入浅出。他的理学思想有导引北方思想潮流、指导社会实践、普及道德修养的作用。许衡的理学思想相比朱熹的"虚",更多带有实学倾向、内外交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三个部分,就朱熹对孔孟儒学的新贡献进行了阐述。一是朱熹极力维护道统论,维护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朱熹的理气论和人性论将孔孟儒学的哲学思辨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三是朱熹以《四书》为中心,对孔孟儒学作了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探究现代新儒学的发展阶段要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化哲学思想方面的核心要点。本文主要对现代新儒学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哲学思想的发展根源和未来要不断发展的方向,并对这种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七克》是1600年来华的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的中文名作,其内容充分体现耶稣会所制定的"对异教徒进行道德战"的东方传教政策精神.庞迪我从三方面展开其"道德战"的步骤第一,对儒学的迎合;第二,对儒学的补充;第三,对儒学的批评.庞迪我的"道德战"具有两个特点(1)坚持避免与儒学发生冲突的传教政策;(2)坚持维护天主教教义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吴宓受西方新人文主义的影响,针对新文化运动和孔教活动,站在与新文化运动反孔批儒相对立的立场,通过学理辩析,凸现孔子在中国文化的中心地位,阐明孔教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的人文道德学说,并站在中西古今文化比较的高度,提出了以孔教为基础,融合世界上其他宗教和哲学的中国文化重建构想,这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孔子儒学以及儒教的本质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中国和平崛起并出现儒学复兴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论述了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进而评析了现当代儒学的几种理论形态,展望了当代儒学复兴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现代新儒家的新心学、新理学、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空间,但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世纪之交兴起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廖平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思想家,马一浮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二人在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各具特色。"六经"在廖平的经学、哲学研究中处于中心位置,但他对"六经"的认识却历经"六变",在后"四变"中,不断纳入各家学问,将之放在孔子与孔经的统摄之下,用"翻译"的手段给予了"六经"各自不同的地位。对马一浮而言,"六艺"绝非"六经",更非学习的科目,而是代表一切固有的学术与心性,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儒学观,又融合了佛学、道家和西方的哲学、美学思想,提出了以"心统六艺"为核心的儒学哲学系统,颠覆了将"六艺"认为只是儒学思想一部分的狭隘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哲学本体论构建中,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本体论实质上强调“得”的重要性,而“得”的实现完全归于主体自我,这便蕴涵了“自得”的存在。由老子、孔子奠定的“道德”哲学,在庄子、孟子和魏晋玄学、宋代新儒学处,以“自得”为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全方位展开,最终由明代的陈白沙、王阳明完成了中国哲学本体论由“道德”到“自得”的转化和完成。  相似文献   

19.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包括人性观念的变更。封建社会儒学把人的本性规定为礼义道德,这种思想可以称为道德人性论。儒家道德人性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它成了束缚、扼杀人性的工具。康有为认为封建社会这种儒学背离了孔子本意,在恢复、弘扬孔子儒学正道的旗号下,他以自然人性论对儒家道德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封建社会正统儒学“性善论”、“性善情恶论”、“存天理、灭人欲”等固有观念。康有为的思想在当时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儒学思想史上,周敦颐建立了第一个基于本体论的心性之学理论体系.从他的本体论、人性论和工夫论看,周子道学与西方哲学中最重视道德的学派--斯多亚派存在着相似之处.文章透过这种"貌合",着力分析了两派哲学的"神离",并从比较中窥见了周子道学的诸种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