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优生,也即一般意义上的“好学生”,通常指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学优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他们成绩好、分数高,常常是“三好学生”、“奖学金”的获得者。“一俊遮百丑”,周围人往往只关注学优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学 习优秀生是指那些学习刻苦 ,天资聪颖 ,成绩突出的学生 ,简称学优生。这个群体的学生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 ,将来一般能够升入大学 ,有的还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 ,甚至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因此 ,学优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如何 ,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往往只盯住学优生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 ,使一些学优生慢慢养成了某些不良品质。一些学优生往往只顾学习而忽视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诸多家长更是“望子成龙” ,除了让孩子埋头读书外 ,不支持他们参加任…  相似文献   

3.
“优生”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认的只是考试分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分数论高低,强化了“学”的分量。无形中削弱了“品”在“优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少“优生”在“分数至上”的情境中成长,逐渐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然而,这些偏差和缺陷。往往被老师忽视。对于这些存在思想偏差和行为缺陷的“优生”,如不及时教育转化,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当通过分析“优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选择恰当的教育策略,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4.
所谓学优生,习惯上指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相对学困生而言的。近年来,对学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一个误区:“学优生”成绩好,守纪律,听话懂事,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困生”的问题,与学优生沾不上边。事实上并非如此,据有关调查资料和我几年来从事实验班的教学经验看,不少的学优生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消极障碍心理。一、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分析(一)自卑心理。学优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居多,名列前茅的成绩,家长、老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使他们习惯了自己的成功。由于他们心理尚未成熟,往往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盲目自尊、自信,…  相似文献   

5.
“优生”的心理偏差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生”的本意,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现实中,在“虚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认的只是考试分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分数论英雄,强化了“学”的分量,无形中削弱了“品”在“优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少“优生”在“分数至上”的情境中成长,逐渐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然而,这些偏差和缺陷,往往被老师忽视。对于这些存在思想偏差和行为缺陷的“优生”,如不及时教育转化,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当通过分析“优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选择恰当的教育策略,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6.
因为成绩好,学优生受到了教师的喜爱。不少教师放松了对学优生其他方面的要求,这样反而不利于学优生的健康成长。应当加强,学优生的管理,争取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一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往国内外研究均相对忽略数学学优生群体.综合现有研究表明,数学学优生的“优”体现为认知过程(如加工速度、工作记忆、问题表征、元认知)和知识结构两方面的优势.此外,较强的内生学习动机等非认知因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健康适宜的家庭教养和学业指导方式,都有助于其数学学习.今后,教育实践中应设计能带来有效认知负荷的专门性练习任务、营造良好的课堂及家庭氛围以促进学优生的发展及非学优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到数学时,才能真正发展。”但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怎样呢?一些学生数学基础非常差,学习数学感到很吃力,以致于有些学生逐步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如何帮助数学差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尽快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转变数学教学观念1.由“偏爱优生”转移到重视“学困生”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优等生,提问找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对学优生备加关爱。相反,对“学困生”则歧视冷漠,不予关心,甚至讽刺挖苦;学生学习不好,只抱怨学生数学基础差,而很少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学优生与学差生的学习动机问题,进而指出强化对于学优生和学差生的负面作用,最后提出实施差异教育是提高强化对学差生的积极作用以及降低强化对学优生的消极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困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难题,如何提高学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让学困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学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的基本能力使“培优补差”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虽然"因材施教"是教学的一般原则,但是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学优生与普通生同处一个课堂,难以分别接受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时,教师往往只能通过练习环节给予学优生针对性的教学.为此,我们首先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学优生数学能力优异的内在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怎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学优生,怎样的教学方式适合普通生.最后说明教师应如何为学优生设计练习,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学习困难”和“元认知”这两个术语的来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认知研究成果.对全面了解学困生与学优生在认知过程中内部加工机制上的差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差生转化”往往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 ,而“转化优生”却使人大惑不解。本文提及的“优生”是专指那些学习成绩好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某些缺点的在校学生。因为这些“优生”的学习成绩好 ,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拥戴、亲友的褒奖……然而 ,正因为这些“优生”的成绩好 ,而老师又忽视了对他们的转化工作 ,致使一些“优生”的弱点发展成了缺点。教训是沉痛的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笔者认为 ,“优生”———也有待于转化。具体讲 ,应做好以下“优生”的转化工作 :一、以情动人 ,转化冷漠自私的“优生…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对“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的矫正一直是德育研究领域的主要关注点。有些教师认为,思想认识有偏差且成绩落后的学生才算“问题学生”,而成绩好的学生。即使在思想认识、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方面存在问题,也不会被归入“问题学生”之列。换言之,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优生”(或“好学生”、“优秀生”等),多数人关注的只是他们的成绩,对他们的思想状况、人格品质、道德水平等并未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期“德育”栏目将目光投向“学优生”,研究他们的思想现状、道德发展,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和研究者对这一群体思想道德状况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优生”做好事—德才兼备“差生”做好事—不务正业“优生”文化课考试成绩高—理所当然“差生”文化课考试成绩高—肯定偷看“优生”体育成绩好—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差生”体育成绩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优生”长得好看—才貌双优“差生”长得好看—绣花枕头“优生”爱劳动—保持劳动本色“差生”爱劳动—只能干干这个“优生”答对问题—到底具有真功夫“差生”答对问题—瞎猫碰上死老鼠“优生”爱说话—直爽开朗“差生”爱说话—癫癫狂狂“优生”上课睡觉—睡觉还在看书“差生”上课睡觉—看书还在睡觉“优生”上课做小动作—天真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客观差异,教师没有凭此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把全体学生置于同一起跑线上,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让发展水平并不相同的所有学生去完成。“满堂灌”、“题海战”,结果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还有一部分学生“消化不良”;一部分学生学,一部分学生“看”,学不懂的就捣乱;没有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能自主地学习与发展,求知欲和好奇心受到了压抑。教师对优生,和颜悦色,抚爱有加;对差生,横眉冷眼,很少启发。于是,优生沾沾自喜,浅尝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笔者以为应抹去“应试教育”的阴影,对学优生与学困生都应一视同仁,老师更应给学生阳光,特别是成就“学困生”,激励替代“冷眼”在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8.
在各个阶段的学科学习中,学生的组成都一定同时包含学优生和待优生的。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的筑基期,教师要注重对于学优生和待优生的兼顾教学,鼓励学优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刺激待优生不断进步,正确对待二者,保持平等的教学态度,注重不同学生课堂中的表现,综合学优生和待优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发掘优等生和待优生在英语学习不同模块和阶段产生问题的原因,关注开展分层教学的手段,提高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卿素兰 《中国德育》2013,(22):24-27
按照现有的评价方式,学困生是一个“庞大”的队伍,而有些是被“学困生”了,转变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潜能发展的重要途径。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显著高于学优生,关注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是学校师德建设和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学优生"的干扰,面对"学优生"的干扰,我们千万不能被干扰的表面教学现象所迷惑,切莫让他们成为教学的绊脚石,而是应当巧妙利用"学优生"。教师在教学中不妨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优生"成为小老师,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