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较好地使用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试验本),我认为,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新编教材所体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功能。一、确立语文教育的大教育观。这里的语文大教育观有别于“大语文教育观”,它是指语文教育所追求的是“全人教育”,即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是生存教育、终身教育和人生教育。从生存教育看,学好语文就是为了用好语文,因而,语文教育就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面对学生语文实践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语文能力的实际要求,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语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人生对话。这是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育的重大转变,不仅重视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实践运用,而且突出了人文与语文的学理联系。语文的“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尤其“与人生对话”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新课题,意义深刻,内容广泛。它涉及到围绕“人生”主旨选用教材,寻求课文内容与学生认知情感的契合点,依据学生对人生态度的个性化与普遍性而设计教学情景,注意处理好语文学习和人生教育的关系,很好地把握“与人生对话”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等课题,这需要进行深人地研究探讨,真正把语文教学提高到全面发展学生素养的崭新高度,创造丰富、活泼、富有“活力效应”的语文教学局面。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以知识的传播、创新、应用以及逐渐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存环境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如何搞好语文教育,使之真正发挥“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作用,我认为语文教师至少要实现两个“更新”。首先,要实现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确立语文大教育观和大语文教育观。所谓“语文大教育观”,就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为价值取向,使语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将来的生存,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和实用能力;使语文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终身…  相似文献   

4.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项重要任务,是义务教育第一学段(1-2年级)的教学重点。为此,引导学生“轻松愉快、省时高效”地识字,一直是我国中小学语文界着力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搞好识字教学,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说实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各方面的素质都很不理想(仅举一个小例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老分不清“终生”与“终身”这两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由我这个素质并不高的普通语文教师来谈“提高语文教师素质”,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而我恰恰具备了这种勇气!(这倒很可能是我一种突出的“素质”。)我可以毫无愧色甚至颇为自豪的说,我的勇气来源于对中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来源于对自己所热爱的语文教学工作崇高追求的事业心,来源于要对得起每天与自己朝夕相处又十分“崇拜”自己的学生的天然…  相似文献   

6.
张姝婷 《天津教育》2023,(26):43-45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着很多人生道理、规章制度、行为规则等,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发挥课程“立德树人”的优势和价值,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特征(一)形象性特征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无味、枯燥”,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听教师“讲大道理”,无法全神贯注地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2009年初发布的工作要点提到.要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国新闻网1月3日),国内外有志于推广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行动呼吁要回归到语文“读”的本色教育中。“朗读可以最直接地品味到语言的美。朗读能够培养我们对文字的感情和写作的勇气”(迟子建)。  相似文献   

8.
杜郎口中学语文教育模式,勃发了个体生命之活力,演绎了语文教育的魅力,令人深思。一、语文课堂教学价值的回归依照语文学科性质,语文教学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交际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人生境界。杜郎口中学的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显得特别地鲜活,语文魅力尽显,是我们学习研究的重要案例。  相似文献   

9.
插柳不叫春知道──语文教学“德能同行·和谐发展”研讨尝试武威蚂蝗小学徐永盛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或品格)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或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赫尔巴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0.
杨瑞芳 《考试周刊》2009,(6):179-18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开明宗义地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把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散学生智力。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搞好“一个服务” ,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 ,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坚持“三个准则” ,做到“全”、“严”、“细”。“全” ,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严” ,就是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和学生(有规有距 ,言行一致) ,必须严肃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 ,必须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细” ,就是班级工作要精细 ,处理学生问题要细致。理顺“四个关系”。一是“严与爱”的关系 ,班主任要对学生做到“爱之愈笃 ,责之愈严”。二是“言与行”的关系 ,班主…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不论在生理上、心理上、智力上还是世界观方面都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引导得法,可以使他们爆发出巨大的青春活方,为其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则易使其人生发展步入歧途,活力变成破坏力,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要以人文主义的教学方法为基础。作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所谓“人文主义的方法”,就是感觉和体验,这种“感觉”指的是人的情绪情感。作者从感觉(情绪情感)和学习的主要元素——记忆,两者之间的关系角度入手,探讨和详细说明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中的教学方法。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体现在:语文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它应该和学生包括教师整个的人生联系起来。具体怎样实践,作者就《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谈谈教学要点,并分析和总结“人生教育”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与责任感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整合的基础 (一)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与责任感教育目标的一致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阅读教学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应在“积累·整合”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多向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搞好思想教育,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是要搞好“情感渗透”,“情感渗透”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情感的相互交流感染达到高度的和谐融洽,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一、教材为本,情与知的统一,以知育情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学科有两个领域,“即以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识领域和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这两个领域相互渗透并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回顾上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可以这样说,“五个明确”使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明确教师的职责 (一)加强责任感,千方百计搞好工作 教师的工作是和四化大目标紧密相连的,我们教书育人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一定要把学生塑造成合格的接班人。为了这个崇高目标,我们就得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千方百计搞好教学工作。三年前,当我刚接受初一(三)班和(四)班语文课任务时,就下了决心“工作只能搞好,不能搞坏。”强烈的责任感,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我体会到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学习,使教学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要搞好语文教学,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了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共产生义道德品顷、广博的知识及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外,还必须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安排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礼记·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所谓“博喻”就是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善于因材施教。《学记》从心理因素上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该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并提出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对人的价值的呵护和关注,对人内在精神的唤醒和开发,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滋润光彩的“人”。建设高品质的语文教学生态课堂,就是要追寻最自然建构的本真状态,生态课堂中,教与学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规律以及学科的自身特点有序推进,应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求、生动活泼地发展和促使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即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是学生丰富人生,提高认识,树立目标,成就价值的主要场域是师生生命交融、精神融合的重要场地。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积极德育因素,抓住教学中的点滴细节,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彰显其丰富的道德价值,折射其耀眼的道德光芒,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师生的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学语文就是学做人”.魏书生老师也说:“以育人为本,书就教好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牢记这些贤者的宝贵思想,以人为本,教好语文,搞好作文教学.语文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文化教育,也是一种精神培育.我们知道,人的精神的养成、心灵的成熟、个性的形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文化积累、文化熏陶的结果.所谓语文教育就是要引领学生习文悟道,以文化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情趣爱好、高品位的人生追求,使语文能力和精神人格平衡发展.因此,以“人”为中心是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标”的上述论述和要求,都是以人的教育、人的发展目标为其理论依据的.因此我们今天深入贯彻落实课标理念,其核心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寻找课程教学的基本路径,注重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个性,提升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