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被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于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将冬阳、童年、骆驼队勾画成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而又充满童真童趣,流溢着作者对童年和故土的深切怀念,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童真童趣中提高审美、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相似文献   

2.
翁颖怡 《辅导员》2012,(Z1):122
今天我读了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我是第二次读他的作品,读得格外仔细。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看似互不相连的词语是如何被作者联系起来的呢?本文作者林海音将自己的童年经历写成了故事,让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  相似文献   

3.
一、想象画面,走近童年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中间的小圆点叫"间隔号"。请闭眼想一想,透过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我好像看到了冬天暖暖的太阳,远处慢慢走来一支骆驼队,我们小伙伴们赶紧围  相似文献   

4.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诗化散文,是作家林海音自传小说《城南旧事》的出版后纪。作者抒发的氤氲胸中无法排遣的情感纠结。这情感源于作家对故园家乡世俗风情的眷恋,源于作家对童年周围人和事的生命关怀,源于作家一以贯之的对真善美世界的审美追求。《冬阳·童年·骆驼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对其文本正确解读和选择有效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师需要把握的关键。教师应从课文的意象、情感基调出发,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并通过"互文"前后对照教学,以此扩大阅读量,真正发挥名家名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驼铃声声入课来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作品。题目文字中间的那两个小圆点多像两颗珍珠,串联起暖暖的冬阳、纯纯的童年和那长长的骆驼队。品味着这种感觉.我们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6.
驼铃声声入课来师:<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作品.题目文字中间的那两个小圆点多像两颗珍珠,串联起暖暖的冬阳、纯纯的童年和那长长的骆驼队.品味着这种感觉,我们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7.
童年,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七彩画卷:牧童晚归休憩图(《牧童》)、渔童行舟过江图(《舟过安仁》)、农家孩童务农图(《清平乐·村居》)、老北京冬阳骆队图(《冬阳·童年·骆驼队》)、  相似文献   

8.
回想六·一     
想到“六·一”,每个成年人都会忆起那一段段的童年往事,而往事却又让自己感到一丝感伤,岁月的痕迹一道道地划在人的心上。  相似文献   

9.
<正>《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写的序言。作者用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幻般的语言来向我们讲述了小时在北京城南的点点滴滴,传达出了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那份童真、那份童趣、那份"呆"气:"看骆驼咀嚼""议论骆驼""想剪驼毛""问去处"这四件事,像一个个镜头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新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了解故事概要的基础上"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  相似文献   

10.
李卓 《小读者》2010,(7):26-27
每个人都有一个值得回味与叙说的童年。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与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静静地回忆一下,童年的歌声还在你们的耳边高唱,童年的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你们的眼前浮现吗?童年,是我们一个永远也写不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童年·木桥     
【简评】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家乡小木桥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令人称道的是,一篇怀念童年生活的文章因为小木桥的丰富内涵而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小木桥连接的是“我”懵懂的童年生活和长大后的未知世界.孩子们总是会憧憬和追寻彼岸的精彩.这小木桥其实就是每个人童年生活中的一道彩虹。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作为《城南旧事》的小说序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将从作者运用的独特白描手法、女童视角、结尾的意境深邃三个方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生·动课堂"的内涵解读、"生·动课堂"的建构、"生·动课堂"的研究路径三个层面阐述了学校在追寻童年精神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与校本实践。  相似文献   

14.
冬·雪·童年     
文浩锦 《红领巾》2008,(3):39-39
树,变白了。房,变白了。银色的大地上,有两串带着孩子味儿的脚印。房檐下的冰凌棒,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乐器。丁丁东东,丁丁东东,敲出美妙的音符,奏出甜蜜的梦境。冬·雪·童年$四川省邛崃市南街小学四(2)班@文浩锦!会员1203~~  相似文献   

15.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由美国现实批判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经过历时两年的写作后完成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也是作者的成名作之一。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汤姆·索亚童年生活的种种塑造,也突出体现了作者对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种种向往与遗憾。由于美国与我国作家社会背景及价值观体系的不同,对于美国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的分析与探索一直是我们研究讨论的课题,文章就从写作技巧上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  相似文献   

16.
《如何读,为什么读》[美]哈罗德·布鲁姆该书是哈罗德·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查令十字街84号》[美]海莲·汉芙  相似文献   

17.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新课程理念已经走进我们普通课堂,在师生阅读对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解放,个人体验得到了深入。怎样让阅读更为自主,更加有效,让学生读出"本我",读出"超我"呢?读了毕闫学老师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课堂教学实录,我颇受启发,现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在观察学生的"本我"中扩充内容案例描述课程伊始,闫老师从跟学生聊童年趣事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眉飞色舞地交流着童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备课时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该教些什么,二是应该怎样教.具体包括文本解读、目标确立、环节设置、教法选择、媒介使用等内容.本文拟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为例,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我希望人们在爱上我的外表之前,能先爱上我的歌声。"——杰西卡·辛普森1980年7月10日,杰西卡·辛普森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城,在城中的理查森小镇里长大。她的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