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6,(1):46-5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职前教师的TPACK结构发展问题成为了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某师范大学的2010级和2011级全部师范专业职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施密特等开发的TPACK测量工具,对我国职前教师的TPACK结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师TPACK结构与其TPACK水平发展相关,外部因素与TPACK结构的生成与发展相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职前教师TPACK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应用国外成熟量表工具对307位职前科学教师进行调查,探索其TPACK自我效能感,研究发现:研究对象无论是在性别维度,还是在院校层次维度,抑或是在学历层次维度,TPACK自我效能感大多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各个维度分量表和总体得分都不高。在研究基础上建议"拓宽视野,促使职前科学教师全面、科学地认识技术变革;增加技术支持教学的实践机会;引导职前科学教师在研究中发现技术发挥的作用;促进同伴互助,提升TPACK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TPACK视域下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顺应了时代要求,明确阐明了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生成特征。现行的教师教育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而TPACK具有的“重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交流与共享”的教师教育观为克服这些不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TPACK视域出发,结合教学实践,重构了职前教师教育新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职前教师TPACK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借助有形的实体进行实践训练,TPACK能力才能生根发芽,才能从观念理想生化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能力。微课具有课程的基本属性和结构功能,可以为职前教师提升TPACK能力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有助于提高职前教师TPACK能力。因此,培养职前教师TPACK能力可以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微课设计与开发训练的方式,通过微课设计与开发训练摒弃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设计、轻训练等弊端;通过微课训练调动职前教师课程参与的意识和热情,把他们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学习,鼓励他们探索课程的真谛,使他们从课程的实践对象变成课程的学习者、研究者、设计者和传播者;帮助他们及时总结训练结果、反思设计流程,不断提高微课设计水平和能力,逐步实现TPACK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刘蕾  戴心来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2):267-270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技术知识教学与专业学科内容深度融合,是当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满足不同专业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改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培养模式,设计基于TPACK理论的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型,并结合具体学科内容开展实践探索,以期提升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7,(5)
文章中的研究基于TPACK理论框架,开发了测量职前英语教师TPACK知识的本土化量表。研究者通过对国内外TPACK量表开发的文献分析,采用量化研究方法,运用集群抽样选取某师范院校大三、大四的英语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SPSS17.0对所开发的问卷进行因子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用于测评和相关研究,从而指导教师TPACK水平培养策略和方法的制订。  相似文献   

7.
TPACK框架为探索信息时代教师教育课程的变革提供了全新视角。国外一项面向TPACK发展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项目,为国内职前教师TPACK培养提供了典范借鉴。从课程方案、技术模块和教师教育者三方面对该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范例的特色进行剖析可知,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重构应关注以下方面:在目标定位上,从培养教师成为技术"消费者"转向技术"设计者";在培养机制上,要打破分割支离的局面,形成融合统整的培养机制;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从零散孤立的结构转向贯通的整合式课程。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提升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究职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与TPACK水平的关系,文章采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和基于深度访谈数据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S大学化学专业30名职前教师为研究对象,就其PKM与TPACK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发现:职前教师的TPACK水平与PKM能力显著相关,基于PKM的TPACK课程培训可提升职前教师的TPACK水平。此结论为发展职前教师的TPACK水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10.
职前教师培养是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课堂教学技能是职前教师成长的关键能力。在梳理化学课堂教学技能分类结果与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法聚焦职前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问题,发现存在教学表达平淡随意、课堂互动流于表面、课堂进程结构笼统模糊、教学调控平缓单调、实验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文章以问题解决为研究导向,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实践等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必备整合技术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对21世纪的教师来讲是一个要求也是一个宣言。教师TPACK的培养和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和发展教师的TPACK成为教师教育者、教师不得不去面临的问题。国外对TPACK发展进行了众多研究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梳理国外TPACK的发展方法、路径和具体策略,给我国教师TPACK发展提供几点启示和借鉴,TPACK发展要体现情境性、持续性、社会性、设计性、生成性、系统性等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朱静 《英语教师》2022,(4):20-23
从课前准备技能、课中实施技能、课后反思与课外活动开展技能等三个方面分析职前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为例,探讨以课程设置为内容核心,以课程实训、教育实践、社团素质拓展、高校与基础教育一线(U—S)互通等多种实施途径为纽带的职前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模式。认为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搭建的科学、合理的职前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模式能促进职前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良性、持续、效果突出地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模式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则表现为一种人为的分割,两者缺乏相互沟通的机制,这一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是对初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实践的模式假设,对于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实践的前行,地方高师院校培养教师的重心和职前教师专业毕业生的流向发生了重大改变。一些高师院校无视现实仍然按照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职前教师,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挑战,应破除传统师范课程旧观念,树立教师教育理念;科学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面向基础教育实际的教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对其职前教师培养方案进行增值评估的实践状况,包括其产生背景、实施方法与程序、发展阶段及现实境遇等,以寻求提升我国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教学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实习是提高职前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是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学科的特点以及职前教师成长的角度对两所师范院校中小学信息技术职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教育实习的现状,并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改革的重要时期,其发展定位存在着缺失、不科学、不准确等现象,从而产生了职前教师供大于求、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下滑、职前教师优势和特色缺失、竞争力下降等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确立精品化、特色型、应用型等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定位,从而构建起核心竞争力,实现其职前教师教育的顺利转型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职前教师教育(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是教师培养的重要工作范畴,其根本目的在于为教育系统提供和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在我国,通常把职前教师称之为师范生,并主要由师范院校来承担培养工作。在信息化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部门的普遍重视。通过分析世界各国在职前教师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发展,将有助于探讨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职前教师教育存在“学术性”尚未提升,“师范性”渐行丧失、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陈旧.教育实践环节薄弱、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徒有虚名、优质师范生源匮乏等问题。针时这些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在学校的办学定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的相结合、建立吸引优质生源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毕业生在从教后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职前培养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完善高师师范专业学生培养课程设置,改进高师教育教学方法,优化高师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素质,夯实高师师范生角色心理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