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松下生产人”说起晓园日本的企业极为重视教育,他们把职工素质视为企业成败的第一要素。松下幸之助曾说:“松下生产人,同时生产电器。”松下公司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企业培训中心,每年开支40亿日元,占有公司总销售额的0.1%。松下公司在日本国内有7万职工...  相似文献   

2.
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个帖子。一位网友发了一张图片,是一张关于小学生试卷的截图。上面有三个填空题:(一望无际)的长江、(蔚蓝)的天空、(无痛)的人流。小朋友的第三个填空上有老师的一个红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
汉语中某个常用的动词,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含义,我们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选用适当的词汇来表达。笔者搜集整理了一些“打”字的翻译,以飨读者。1.他们正在打蓝球。Theyareplaying basketball.2.请把门打开。Open thedoor,please.3.正中午时钟打12下。Theclock strikes twelveatnoon.4.昨晚我给她打了个电话。Imadeaphonecalltoherlastnight.5.现金付款,我们给你打九折。We give (a)10%discountforcash.6.你最好不要在绳子上打结。You’dbetternottie aknotinapieceofrope.7.他们把敌人的探照灯打掉了。Theyknocked out theenemy’sse…  相似文献   

5.
由央视《百家讲坛》掀起的所谓“国学热”,时下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于丹关于《论语》《庄子》的解读,更使人有了“京城纸贵”的感觉,但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就会产生别样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枕流漱石”是个成语,它的来历是这样的:西晋文学家孙楚,性情傲慢,不满社会现实,年方四十就打算避世隐居。他曾对王济说:“我欲枕流漱石。”“枕流漱石”是孙楚想象中的那种闲适的隐居生活。可这句话是讲不通的。于是王济就反问他:“流水怎么枕?石头怎能漱口?”显然,孙楚是把“枕石漱流”误说为“枕流漱石”了,他却灵机一动回答说:“枕流是想洗我的耳朵,漱石是想磨砺我的牙齿啊!”孙楚不愧是个才藻卓绝的诗赋文人,经他这样巧辩,一句荒唐怪诞之词顿时自  相似文献   

7.
“三阳开泰”是一个固定词语,表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这一词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误写成“三羊开泰”。例如农历2000年正月初三晚上,中央电视台1频道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报道了一个果树专家的事迹,题目写为“三羊开泰”。2000年不是羊年,并非是修辞上的谐音,明显是误写。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的错误,是因为没有弄清楚“三阳开泰”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三阳开泰”一词源于《易经》“三阳”指正月,也代指春之始。“泰即卦名,六十四卦之一。《易经》上说“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  相似文献   

8.
“心灵手巧”,常被用来形容技艺的娴熟、精湛。丝织女工用细如发丝的生丝一分钟打结34个,平均每个结不到两个“滴答”;刺绣姑娘绣制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微雕艺术家在一颗米粒大小的象牙上雕刻唐诗百首……  相似文献   

9.
看过报纸上的一则报道,我久久不能忘怀。湖南湘潭一位年仅26岁的母亲,在一场突发大火中,将5岁的女儿和刚满1岁的儿子从窗户抛了出来,自己却消失在大火里,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一双儿女!多么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她毅然舍弃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要知道,如果她不救孩子,就会有很大的生还希望。可是,她替孩子选择了生,而自己选择了死,这位母亲就是英雄!或许,有人会说我说得不恰当。不知从何时起,“英雄”在人们心目中有了固定的模式。“英雄”首先得有飒爽英姿,在危机时刻要大义凛然,傲然挺立,任何懦弱的行为都不应在“英雄…  相似文献   

10.
在做数学题时,只要涉及圆的计算,题目后面总会有一个括号注明:圆周率π=3.14。其实,π并不等于3.14。在东汉时,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衡,就精确地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几十年前美国科学家又利用计算机将π推算到了小数点后几十万位。可是,一般人们记得的,常用的却只是π=3.14。3.14之后的无数个数字全都被简化成了一长串省略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设置的"动脑筋"栏目为例展开讨论:设置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否则思考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可探讨黔东苗语“hfud(头)”的一词多义拓展机制,其语义的演变轨迹为:“(人/动物)头→智力、才能→(单位/部门)领导、头目→(空间/物体)顶端→(时间/事情)起点”,反映了隐藏在转喻和隐喻背后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没有创造文字,于是就模仿(mófǎnɡ)事物的形状画画来记录事情,表达意思。后来,聪明的祖先们把图画简化,把形式固定下来,渐渐地演变成了最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汉字的来源就是象形文字。直到今天,我们还能从许多汉字里看出事物的形象呢。下面,捺捺姐姐就以几组字为例,带大家认识“象形字”吧。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的考试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题型,即给出一段文字,并将各句前后顺序打乱,要求考生阅读后对其进行正确排序。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流语感,及对全段文字所表达意思的整体把握。一般来说,被选择进行排序的文字,上下文通常会有较明显的关联词或起提示作用的词语,这样可使考生有所依据。下面就为同学们提供4道排序题,大家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从方言中"姊妹"可以包括男性这一有趣的语言现象着手,总结了这一现象的方言区分布和对该现象的四点认识——"姊妹"意义庞杂,女性称谓涵盖男性广布官话区,称谓的不对称性,"姊妹"和其他前缀组合呈现复杂性。最后推测语言融合和语言的经济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动因。  相似文献   

18.
“精卫填海” ,一个众所周知的民间传说。炎帝的女儿死后化成一只鸟 ,名曰“精卫”。每日从发鸠山上衔一根树枝或一粒石子 ,投入害人生命的东海 ,终日不懈。传说至此为止 ,没有了下文。我想 ,如果有 ,也一定是精卫把东海给填满了———理应如此。因为这个“精卫”又是一个“愚公移山”式的人物 ,按照自己很“迂”的想法去干 ,她会最终战胜比自己强大何止千万倍的“敌人”。我相信一定能。“精卫”大概是一只只有麻雀大小的鸟 ,“东海”是由东海大龙王主管的一片浩瀚的水域 ,其大小之比 ,不言而喻。按常理而论 ,“精卫”也未免太自不量力了。…  相似文献   

19.
从“庖丁解牛”说起顾松灿庄子《庖丁解牛》中说到庖丁解牛:“以无原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主要在于找到了解牛的规律,找准了“穴位”─—“有间”,“以无原入有间”,从而使“牛”得以迎刃而解。解牛如此,教...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早已为人所熟知。诗中表现出来的爱憎情感,曾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强烈共鸣。多少年来,“孺子牛”和“老黄牛”一样,一直被人用来比喻那些甘愿为人民服务的人。当然。“孺子牛”一语的出处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育儿习俗“牵牛”,就不一定人人皆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