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教育的神圣职责。关于“创新”,笔者认为,它是人的一种综合的创造素质,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同时,它也是人的一种开创性活动,或者说是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过程。所以.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能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特别强调“创新”,并告诉国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那么,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作为一种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超越过程 ,主要是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来实现的 ,而培养这种人并非任何一种教育都能奏效的 ,只有实施创新教育 ,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而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浅显的认识。一、提高认识修订版的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赢得创新便赢得未来,而培养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问题的刨新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赵军浩 《考试周刊》2012,(44):127-127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江泽民同志曾先后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已成为教育事业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尽快树立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掌握创新教育的工作方式。   首先 …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年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与考核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培养创造型新一代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教育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但在目前,大多中学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到考核,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为了拥有这个“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具有的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而它的培养离不开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即能够产生新成果的思维)的培养。历史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点看法,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是何等的重要!今天,我们的民族需要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可是创新从哪里来,怎么去实现创新,没有人提供现成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新世纪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创造性人格。教…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事关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发展的后劲。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理应担负起创新人才培养这一历史的重任 ,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然而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 ,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从小抓起。儿童时代的发展状况 ,将直接影响未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因此 ,创新…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7.
姚鹏 《考试周刊》2009,(23):50-5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正如美国人拉玛所言:“创新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新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收益颇丰。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应从学生时代抓起,而教师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在开发青少年潜能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 2 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创新对国家、民族是兴衰存亡的大事。同时 ,江泽民同志还指出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这进一步说明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中的重要的基础作用。有一种说法 :世界通用语只有音乐和数学。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当仁不让的神圣职责。那么 ,在…  相似文献   

20.
前总书记江泽民很早就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