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以<左传>为考察对象,分析春秋时期外交辞令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2.
《左传》描写外交使臣优美传神的辞令令人称道。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左传》优美的外交辞令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春秋礼的要求、诗赋美文的影响、行人的出现及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左传》《国语》中宋、楚两国常有“保首领”一语。稽考可知,“保首领”实与殷商的斩首祭祀有关。宋是殷商之后,而清华简《楚居》记述了楚先祖季连曾与商联姻,其后代可能亦出自殷商。因此,“保首领”一语实含有殷商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以山水绘画与美人装束喻含蓄,拈出古今中外文家的有关论述,对文艺创作规律中这一审美趋向作了深入精微的探索。王士桢《香祖笔记》云:“余尝观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其言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谢茂秦《诗家直说》:“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妙在含胡,方见作手。”这是以山水淡远比文词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代大国争霸、小国图存,频繁的邦交谈判,需要一种适应时代特质的交际媒介,长期作为礼乐教化教科书和典礼乐歌的《诗》被历史地选定为通用的语体,其形成了后世的外交辞令语体风格的传统基因。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代大国争霸、小国图存,频繁的邦交谈判,需要一种适应时代特质的交际媒介,长期作为礼乐教化教科书和典礼乐歌的《诗》被历史地选定为通用的语体,其形成了后世的外交辞令语体风格的传统基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左传》杜预注、孔颖达疏,以及洪亮吉《春秋左传诂》、竹添光鸿《左传会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左传》重要文献在训释、校勘中存在的疑误之处,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辨。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助研讨。  相似文献   

8.
在《汉书·艺文志》中,数术、方技略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诸略并列,是汉以前的学术大宗,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中方术类简帛佚籍和实物的不断出现,为古代思想研究带来了挑战和刺激。学者以出土材料结合传世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明末的《左传精舍志》,系一部记述春秋大儒左邱明家世生平之书,称左邱故里为山东肥城,肥城邱氏即其苗裔。清代嘉庆年间山东巡抚铁保等以此为据,上疏奏请以肥城邱氏为五经博士,由此引发一场关于左邱明姓氏、故里、墓葬与族系的论争,著名学者铁保、刘凤诰、谢振庭、纪昀、段玉裁、俞正燮乃至嘉庆皇帝皆卷入其中,成为经学史上一桩著名公案。本文对《左传精舍志》其书及这一论争的前后经过及各方论点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10.
《左传》中所见水患多载为"大水",水患涉及诸侯争霸、祭祀礼仪、农业生产等方面。其特点表现为发生次数频繁,受灾时间集中,地域上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时人对水患认识与利用提升,对水患发生原因已形成一定认识,并将水引入战争作为进攻或防御力量。水患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区域地形、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影响,又受战争、生态破坏等社会因素影响。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已初步形成了防灾观念及备灾之法,祭祀禳灾、修堤筑坝等是人类对水患作出的认识思考与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羹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杜预曰:“食而不啜羹,欲以发问也。”杨伯峻曰:“羹,肉汁也。《尔雅·释器》及《仪礼》郑《注》并云:‘肉谓之羹。’此即指上文所舍之肉,盖熟肉必有汁,故亦可日羹。”按:“羹”即肉。上言“肉”,此云“羹”,《传》变其文耳。《尔雅·释器》:“肉谓之羹。”《说文·(?)部》: “(?),鼎实。”段玉裁注:“肉谓之羹,菜谓之芼,皆主谓孰物实于鼎者。”《说文》又云:“(?),五味和羹也。从(?),从羔……羹,小篆从羔,从美。”古代食肉,用鬲、鼎之类的器具烹煮,食用时  相似文献   

12.
历来论述左传辞令者,涉及行人、大夫颇多,关照俘虏这一特定群体的辞令的专篇很少。文章就俘虏辞令这一点展开讨论.指出俘虏辞令在语言方面不仅具有春秋辞令共同的特点如委婉含蓄、刚柔相济、诙谐有趣、雄辞辩言,还有对尊严的格外关注。《左传》俘虏辞令多样的语言风格与其特定的道德文化背景休戚相关,在利义抉择时,道德向善对于人类实现自身存在,以及指导言语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锡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5):140-122
为深化对阮元《春秋左传注疏校勘记》的认识,运用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微观分析和宏观概括的方法,从背景、内容和特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和剖析。阮元不但从异文和讹误两个方面对《左传》及其注疏进行校勘,而且将其原因进行归纳;其中体现了阮元校勘《左传》及其注疏的三大特点:高度注视不同版本的利用,条理井然、善于归纳,不分门户、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4.
《春秋左传》又称之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活动,同时又反应了当时的婚姻观念。本文针对《春秋左传》中的婚姻观作出具体的研究,若有不当之处,望加以斧正。  相似文献   

15.
刘宇  陈文国 《兰台世界》2013,(10):48-49
《春秋左传》又称之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活动,同时又反应了当时的婚姻观念.本文针对《春秋左传》中的婚姻观作出具体的研究,若有不当之处,望加以斧正.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影印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者常备的重要文献,其中的《春秋左传正义》更是研究相关文化史实的必备之书。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中华书局影印之阮刻本为底本,出版了《十三经注疏》的标点本,并以简繁两种字体先后于1999年和2000年印行,为研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其中的《春秋左传正义》存在诸多不当之处,现予以考校以资研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四部丛刊初编·春秋经传集解>为底本,阮刻<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为对校本,参以其它各类相关材料对<左传>白文进行系统校勘,从校得的异文里,择其精要,结合前贤对<左传>的校诂成果,以札记的形式一一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8.
高一雅 《大观周刊》2012,(45):40-41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代词是汉语虚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古汉语代词的继承和发展情况在本书中有着较为全面的体现。本文对《左传》经典篇目(参考《古文观止》中所选篇目)代词的研究,结合了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训诂学的方法训释虚词的意义,以语法学的方法说明其具体性质和语法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左传》经典篇日中代词和代词数量比较多,类别全面,为今后语法学和代词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肖虹 《兰台世界》2011,(10):6-7
陈骙的《文则》一书一直作为修辞学研究的重要范本而广为流传,书中《辛凡八条》一章对《左传》的解读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开创了《左传》文体学研究的先河,而在《文则》创作的背后又隐含了陈骙深层次的文体理念,值得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20.
郭芳 《兰台世界》2012,(9):48-49
笔者选取《左传纪事本末》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撰述内容及体例特点等方面进行初步考察,有助于正确认识该书在清代纪事本末体史书发展过程中的史学地位及学术价值,并为深入研究纪事本末体史书在清代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