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是熙宁变法的重要参与者和构建新学的中坚人物,但由于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所载一则涉及他基本品德问题的事情是邵氏的污蔑之辞.  相似文献   

2.
邵氏兴盛的时候,它代表的就是香港电影,香港电影就是邵氏。香港电影后来能自立于世界电影之林,邵氏电影在初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制度和保证,以及美学储备  相似文献   

3.
许琦 《青年记者》2017,(12):105-106
邵氏是一家历史延绵悠久并在华语影坛影响深远的家族式企业,学术界所谓的“邵氏”,特指1958年邵逸夫来港后所创建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它的历史延续到1985年邵氏影城停产.在二战结束后的特定机缘下,邵氏大力网罗南下影人,比照好莱坞片厂制度,建立起分工精细、组织严密的垂直整合制片厂体系,以香港为电影制作中心,以东南亚为市场腹地,积极拓展台湾市场,寻求与日、韩、英、美等国的电影交流合作,进行跨界发展.作为迄今为止香港电影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家公司,邵氏的电影作品和宣传文本都折射出时代的走向,是二十多年来香港社会和电影文化变迁的最好见证物.  相似文献   

4.
邵逸夫已过百岁高龄,大名广播四海,"90后"应该熟悉校中的"邵逸夫教学楼","70后"和"80后"则是看着TVB剧集长大,怀旧一族更对邵氏电影青睐有加。邵逸夫的成就当然不仅限于电影,但邵氏家族却是中国经营电影产业最久的私有企业。邵氏兄弟四  相似文献   

5.
上海“天一”时期拍摄的早期“稗史片”,奠定了邵氏影片的基本风格,引领了我国第一次古装片风潮,也开启了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之路.邵氏早期“稗史片”的出现是电影艺术与我国传统俗文学交融的结果.在艺术形式上,是对通俗文艺样式的延续与发展;在题材选择上,承继宋元“说话”以来通俗小说的常见类型;在审美旨趣上,继续宋元“说话”以来俗文学以俗为美的风格,集中体现市民阶层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6.
1923年,邵飘萍著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原为北京大学“新闻学会”(1918年已开始)和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讲义。书中,邵氏认为报纸有三项业务:采访、编辑、经营,而以采访为最重要,因为构成一张报纸的最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而采访全赖访员,外人称为Reporter,邵氏称之为“外交记者”。盖记者之工作,乃在代表报社与外人接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1989年10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隆重举行了逸夫数启用典礼。该楼由香港邵氏影片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捐资一千万港元及国家教委拨款495万元人民币兴建。1987年12月10日动工,今午9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黄建宁 《图书馆杂志》2005,24(7):79-79,78
近阅《历代史料笔记小说丛刊》“唐宋史料笔记”的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德全、李剑雄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第一版),发现其中一处标点错误.特表明之。该书第十卷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9.
朱可 《视听界》2005,(1):40-41
周星驰自称对功夫的热爱,从小时候看邵氏电影便已生发。这颗理想主义的种子如此深埋于心,以致于多年后他从跑龙套的宋兵甲做起,到成为喜剧之王功成名就,在所谓“无厘头化”的现实培壤下,《功夫》理想之苗才得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10.
从事电影工作的演员有两种。一种是加入著名的、有组织的、有声誉的电影公司做基本演员,合约签订1年到8年。一种是自由身,专为独立制片公司拍片,或是为大公司客串演出,是以部头(一部影片)签约的。就以香港来说,自从过往的两大电影机构“邵氏”与“国泰”停止拍片以来,就没有公司签约基本演员  相似文献   

11.
约2000嘉宾和观众以草地为席,以蓝天和湖水为场景,湖中即为植物园访客中心邵氏基金交响乐台。新加坡纳丹总统上台敲响锣声,华族文化节开幕了。今年华族文化节,呈献项目多达151个,内容多姿多采,有歌舞、戏曲、曲艺、戏剧等表  相似文献   

12.
谢琳惠 《图书馆》2012,(3):123-125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和谐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邵氏家谱》中所包含的尊敬先人、谦敬礼让、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等和谐因素,结合社会和谐的内容和要求,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阐述传统家谱中的和谐因素在社会建设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明重要书画家邵弥(?~1642),其生年向无确考。今人据“年未满艾”和“未五十而遄归’,等邵氏友朋的叹惋,多认为其约生于公元1592年或1594年。其实,1592年是邵弥享年约四十九岁的误算,自不足论;1594年在推算上虽无差讹,但亦恐非其倚然早逝的实情。今据同时同乡之人金圣叹对邵画的题跋及相关史料,认为邵弥生年约在1598年,在世仅四十五岁左右。  相似文献   

14.
综艺一 1960年代最具代表 性的电影《梁山伯 与祝英台》 1963年4月23日,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商业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北市首映,多家戏院联映,《梁祝》一举放映了一百六十二天、九百卅多场,观众人数九十二万人次,打破了国语片票房的纪录,曾有观众看了一百零一次,全台掀起了黄梅调的风潮. 自1949年起,香港影坛壁垒分明,台湾观众视香港邵氏电影为国语影片的翘楚.  相似文献   

15.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移植美国古典电影片场制度,制作高度分工,摄制流程的各个环节都以生产装配线的方式处理,量产各式各样的电影类型,供应辖下院线,因而有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邵氏兄弟采用明星制度,打造形形色色的古典美人、青春玉女、武林大侠、功夫高手,疯魔万千影迷。其电影类型随着卖座风潮转变,向来不拘于一格,但是利用棚景与户外搭景,深具片厂风格的古装片,却无疑是最有特色、也最成功的主流。无论是才子佳人小桥流水的吟风弄月,抑或是侠女壮士刀光剑影的武林江湖,香港邵氏在封闭的片厂量产各式各样的国语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黄永年先生的大作《关于〈尔雅〉的“威夷”及其他》,不仅详细考释、说明了《尔雅·释兽》中“威夷”的含意,而且给我们指明了对待学术问题的正确态度与方法,使人受益不浅。今次,后学是想就该文所涉的一点说法提出少许意见,以与黄先生“商榷”。浅陋如我,或有不当,望黄先生海涵。《尔雅》:“威夷,长脊而泥。”同治郝联额重刻本体雅义疏》有:“邵氏任义》引《说文》云:‘委德,虎之有角者也。’委、威声近,既有夷音,如‘周道倭迟’,《韩诗》作‘周道威夷’,是威夷即委靥矣。扩韵》云:‘质,似…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上海图书馆普通线装书库中,发现了一部经黄丕烈手校及题跋的《青城山人诗集》这不仅使馆藏增添了一部善本,也将为有关学术研究领域提供可贵的资料。《青城山人诗集》八卷是明初文学家王汝玉丰富著述中的一部分。王汝玉原名璲,以字行,别号青城山人,江苏长洲人。生于元朝末年,卒于明代永乐年间。年十七举于乡,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不久又擢升为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年,进检讨、右春坊、右赞善,并参加了《永乐大典》的编纂。曾经与群臣应制撰《神龟赋》,他压倒群彦,夺取第一,由此声名大噪。在诗的创作上,他出入汉、唐,诗语隽永,深得唐人风格。关于《青城山人诗集》的刊刻年代,过去各家目录所载,如莫氏《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邵氏《增订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新闻教育实自一九一八年北京大学创立新闻学研究会为嚆矢.一九一二年虽曾有全国报界俱进会在上海举行特别大会,通过举办"报业学堂"的提案,一九二○年全国报界联合会亦曾草拟过举办"新闻大学"的组织大纲,"惜两会均因不久瓦解,未能见诸实行"(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259页).·发端·"五四"前夕,风气渐开,新办报刊,层出不穷.北京大学学生在课余之暇自办刊物,从事新闻工作的不乏其人,可是当时学校课程,尚无新闻学;北京各大学,更未设有新闻专业.于是一些学生便去找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徐宝璜教授请教,徐曾在密芝根大学学过几门有关新闻学的课程,很乐意指导同学学习;这些北大学生又将这个意思告诉《京报》社长邵飘萍,邵氏身为社长,但仍亲自写社论,采编新闻,"时感人力不足,因向北大同学组稿.他主动写信给蔡孑民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幸福是感受,不是标准,幸福是领悟,不是拥有。幸福是音乐的陶醉,是书海的徜徉,是开满鲜花的原野,是远离尘嚣的山乡。幸福是慈善,是给予,是与人玫瑰的余香。幸福是付出,是担当,是蜡烛燃烧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有人问:龙广(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是什么?如果只回答是广播,那是不能得到满分的。今天的龙广除了是广播以外,它还是网站,是手机媒体,是视频制造,是微博,是杂志,是策划公司,是动漫基地,是音乐工厂,是演艺团队。从一个单一的广播到今天的格局,龙广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