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谈之风在魏晋后期确有流弊,但对六朝的公文发展贡献却极大.推荐人才运用"清谈"模式,尽显"清谈"风雅正是出现在六朝荐举文书中特有的现象.清谈之风开辟了一个思辨的时代,并大大增加了魏晋公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公文发展的由散入骈为线索 ,具体分析了文体骈化、尤其是魏晋六朝时期的骈文对公文的巨大影响和唐宋时期对公文的成功改造 ,总结了历代公文在骈散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3.
张露 《大观周刊》2012,(6):19-19,10
在中国哲学史上,继先秦百家争鸣的辉煌之后,能以人生思考和人性探求而自成风气的,无疑当属魏晋时代了。尽管当时的人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但是在对理想人格的建构和追求上却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正因如此,“人性论”也便成为了魏晋名士清谈中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将主要针对王弼人性论中“性”与“情”这两大主脉展开探讨和叙述。  相似文献   

4.
在刘勰的文章学思想中,“正名”思想处于统摄地位。刘勰将儒家“正名”引入《文心雕龙》,建构了为文正名、正文之名、正文之体三位一体的《文心雕龙》正名思想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文的合法性问题,规范了各体文章的创作标准并提出了具体的文风要求。《文心雕龙》正名思想与其提倡的“正体”之文为魏晋六朝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南京出土的南朝竹林七贤壁画谈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六十年以来,在被称作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地区,陆续发现了多处具有大型拼镶砖质壁画的六朝墓葬。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以著名的魏晋文人“竹林七贤”为主题的大幅作品。六十年代首先发现的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六朝砖墓中,南北两侧墓壁上嵌着对称的精美画面,每侧4人。根据人物旁边的文字题榜,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季、刘灵(伶)、阮咸”,以及不列入“竹林七贤”的荣启期。在此以后,南京西善桥油坊村、江苏丹阳胡桥鹤仙坳、江苏丹阳建山金家村与胡桥吴家村等大型六朝墓葬中也陆续发现了大型拼…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对电视清谈节目情有独钟,据估计每天有四千万人打开电视收看不同的清谈节目。1992年11月下旬,有“日间清谈节目祖父”之称的菲唐纳许就庆祝了他的节目推出25周年。在美国,电视清谈节目并不是主持人请一、两个嘉宾来,大家坐着谈足一个钟头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7.
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真正的、理想性的生活永远指向“别处”,一个能够让人“诗意地栖居”的存在之所。在厌倦了无尽的战乱、屠杀和诡谲的政治之后,在抛弃了人间的荣华、名利之后,他们选择了隐,他们的心飞向岩穴与草泽,栖息在青青的山林。六朝隐士是六朝士阶层中独特的一类,而他们的生活意趣却是那个时代的士共同向往的(参见王瑶《论希企隐逸之风》,载《中古文学史论集》)。首先,他们的生活是适意的。所谓适意,既是体人生之趣,挣脱陶渊明所说的“尘网”(《归园田居》其一),做到“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四);又…  相似文献   

8.
作为显学的清代考据学曾影响一代文风,并渗透进公文之中。受此风影响,清代中后期公文多以抽丝剥笋,追根溯源为主要写作方法,具体表现在宏观的“考源”、“考实”、“考名”和微观的“以古据今”、“以礼据严”、“以轻据重”上。  相似文献   

9.
王毓 《档案管理》1999,(6):38-39
魏晋时代,思想界是相当"活跃"的.不过这种"活跃"是充满着消极和悲观主义色彩的.学者们曾把魏晋时期发展起来的玄学、清谈、佛老以及儒道刑名之学比做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战国时代,这是不准确的.战国时代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带来的政治思想上的风风雨雨,而魏晋时代思想界的"活跃",不是什么"百家争鸣",则恰恰是黑暗的封建统治的反映,是充满着灰暗色彩和消极颓废情调的悲鸣.  相似文献   

10.
魏晋六朝王权的更迭,除蜀汉、东吴、十六国割据政权以及北魏是凭军事实力"征诛"建立之外,其他各朝基本上都是采用和平移交政权的禅代模式。这种模式,由于其"易姓而王"缺乏血缘效力的特质,因此王权政治的合法性亟需援据符瑞加以彰显与呈示。故而,魏晋六朝禅代夺权者,常常以"承天受命"自居,倡导、宣扬,乃至造作天命符瑞,为其争权服务,这是魏晋六朝禅代不可忽略的一个实际。  相似文献   

11.
作为北周最杰出的公文大家,庾信所撰表、启、移、教等公文现存百余篇。庾信之表体公文句式上骈散间行、音韵上和谐铿锵,华实相扶,遒逸相兼,有错综变化之美、无呆板拘泥之失。清文驰丽,绮而有质,"穷南北之胜"而显典正老成之风。  相似文献   

12.
龚世学 《兰台世界》2014,(11):10-11
魏晋六朝王权的更迭,除蜀汉、东吴、十六国割据政权以及北魏是凭军事实力"征诛"建立之外,其他各朝基本上都是采用和平移交政权的禅代模式。这种模式,由于其"易姓而王"缺乏血缘效力的特质,因此王权政治的合法性亟需援据符瑞加以彰显与呈示。故而,魏晋六朝禅代夺权者,常常以"承天受命"自居,倡导、宣扬,乃至造作天命符瑞,为其争权服务,这是魏晋六朝禅代不可忽略的一个实际。  相似文献   

13.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乏写作素材的情况下,公文写作者同样处于难以写作之境地。素材在公文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公文对素材的使用有着特殊要求,这就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准确为前提,以避免重复为原则。公文写作最理想的状态是,素材丰富,种类多样,起草者可以根据写作目的与要求选择最典型最新鲜的材料。但是,公文写作的这种理想状态是比较少见的,较为常见的是原始素材不足,品种单一,负责起草公文的“巧妇”们不得不在“无米”、“少米”情况下“为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汉魏六朝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阶段,而魏晋六朝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集主要有明代张溥编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近人丁福保编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主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这一时期诗歌的历代选本也不下百部,仅笔者所寓目的今人选本就达十余种。然因种种原故,诸选本虽各有千秋,但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近读到沈文凡教授主编的《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5.
公文作为国家机关处理公务的文书,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和规范。相应的,公文的理论研究著作也开始起步,如《尚书》、曹丕的《典论·论文》等。但最不可忽视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它最早构建起我国公文的理论体系,规模宏大,论旨精深,体例周详,对我国公文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一、确立了公文类文体的重要地位封建社会是文学高度发达的时代,唐诗、宋词、汉赋成为特定时代文学的代名词,但公文类实用文体却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六朝梁的统治者曾把当时的文人分为儒、文、学、笔四类,其中善为“奏章类文书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博物馆》2023,(S1):65-66
<正>六朝博物馆于2014年8月建成开放,是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六朝青”志愿服务社在制度建设、组织管理、站点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做到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各项志愿服务深受大众欢迎。2015年起,六朝博物馆坚持“迎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六朝青”志愿服务社志愿者开展了“六朝青”博物馆课堂进社区(校园)志愿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7.
侯吉永 《兰台世界》2007,(12S):54-54
公文是文章的一类,但公文又是一类特殊的文章。曹丕说,“文章,经国之大业”,能经国纬世的不是一般文章,而是公文。由于这个原因,公文和一般文章的评价标准也就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梁淑辉 《兰台世界》2023,(1):142-145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又通过“书同文“”车同轨”等举措为统一公文体制在全国的推行扫清了障碍。秦始皇大力推进公文改革,统一公文文种、区分行文方向,制定并完善公文行文规则,形成了崇尚实用的公文文风。由秦始皇主导的秦朝公文改革,推进了我国古代公文的规范化发展,并奠定了我国古代公文的基本体制与形态。  相似文献   

19.
春晚给电视人的两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元初 《视听界》2011,(2):115-115
每年的春晚,都会成为人们乐于谈论的话题,有些人谈得轻松幽默,有些人谈得义愤填膺,还有些人谈得颇有些魏晋清谈加嬉皮士二合一的色彩,但谈论总是免不了的。在我看来,大多数时候这些谈论春晚的人甚至不清楚自己在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公文卷帙浩繁,历代制诰重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随着朝代更迭和国家治理的演变,对于古代公文的写作,这些重臣文人也都各有见地,形成了古代公文史上的诸多争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公文的文风之争——公文究竟是“华浮之作”还是“据实而书”,此番争论在历朝历代都有激烈上演。而相比之下,与公文的这种“华实之争”紧密联系的雅俗主张则如一条暗流,在各朝各代潜流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