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奖励》2014,(4):12-12
正基础科学工程是衡量一个国家对人类作出贡献的度量。缺乏基础科学研究的国家,是人类社会的寄生虫。本刊梳理你所不知道的我国基础科学领域的大型实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国的第一台高能加速器。2004年1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重大改造工程启动,采用国际先进的双环对撞技术,将对撞性能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博览     
我国研制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了。这标志着我国高能物理和高能加速器技术发展进入新的里程碑。加速器技术是高技术领域中的尖端技术,世界上只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了这项技术。我国通过对撞机,使自己的工业技术的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那么对撞机是什么呢?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台可使正负两个电子束,在同一个储存环里沿着相反的方向加速,井在指定的地点发生对头硬撞的巨型机器。正负电子的能量为22亿至28亿电子伏特。这台对撞机由五大部分组成,即:注入器、储存环、探测器、同步辐射实验区和计算中心。注入器是一台长约200米的能加速电子  相似文献   

3.
齐芳 《成才之路》2012,(7):19-19
正翻开新中国的科技史,"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彪炳史册。说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就不能不提到这位科学家——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谢家麟。曾有不少人向这位科学家问起当年是否经历种种困难,他总是微微一笑:"什么叫科研?科研就是要解决种种困难和问题,在无路可走时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高能物理,或称粒子物理,就是研究探索微观粒子的基础研究学科。不论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粒子,还是充满宇宙或我们周围的微观粒子,都是高能物理研究的对象。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北京谱仪BES是我国研究粒子物理的大学科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5.
精彩月历     
1、1987年12月初,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将电子能量加速到千兆电子伏。2、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公布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3、1967年12月日21,人类首次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精彩月历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融合人类的理性思维发展起来的基础学科。今天,作为物理学两大主线的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其势交错发展.无论是哈勃望远镜观察的宇宙图景、欧洲的核子对撞实验,还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每一个实验新发现,都在令人激动地修正乃至改写业已存在的物理图景,  相似文献   

7.
开头话 我在1988年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上读到荣跃写的简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文章之后,就一直想向社会报告我所创建的另一种“对撞机”——高等师范写作教学系统工程(如图3所示)。之所以拖到今天才羞羞答答地提出报告,是我的“对撞机”属于精神实体而且属于非自然科学范畴的。我深深知道,由于传统文化的束缚,当今中国,社会科学学人虽然每天都向社会投  相似文献   

8.
1988年,我国第一台高能物理实验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成。它是一种先进的粒子加速器,将各种粒子(如质子、电子等)加速到极高的能量,然后用粒子轰击一固定靶,把靶打碎。通过研究高能粒子和靶中粒子碰撞时产生的各种物理反应,发现新现象,研究粒子的性质和构成。  相似文献   

9.
正7领军人物——王贻芳王贻芳(图9)1963年2月生于南京。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  相似文献   

10.
1.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诞生。2.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新粒子。3.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中央及国务院发布有关自主创新的决定和政策。4.我科学家研制成功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11.
1、两弹一星。1964年Ic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了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国继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要突破。而在当时,只有美苏两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2、北束正负电子对撞机。198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继原…  相似文献   

12.
科技博览     
《科学课》2006,(3)
·科学家发现X1835新粒子·由中、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日前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进行的北京谱仪实验中观测到了一个新粒子,暂时命名为X1835。“发现X1835粒子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实验上观测到一个新粒子,还因为它有可能是高能物理实验中寻找了几十年的、普通夸克模型以外的新型粒子。”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的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重大物理成果发布会上,项目负责人金山研究员介绍说。夸克是自然界物质的最小组成单元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粒子物理学家建立的普通夸克模型认为自然界已确认的强子(即参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为祝贺哈尔滨师专“教育与发展研究所”的成立,我想就教育与发展问题谈一些浅见,以供讨论。一、从世界的高度观察教育与科技、科技与经济发展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邓小平同志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他在1988年10月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下...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最近进行的一项实验,使解开基本粒子物理领域一个难题的工作大大前进了一步,李政道称这是去年国际高能物理领域最重要的成果。最新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高能物理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粒子的质量,与欧洲10多年前测出并一直被引用的数据不同。该新数据将被载入粒子表中。新的数据支持了轻子普适理论,而且在测量精度上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ATLAS实验科学家们正在建造ATLAS探测器,它由4个主要部件组成,包括测量每个带电粒子动能的内径迹室、测量粒子所带的能量的量能器、识别和测量μ子的μ子谱仪和使带电粒子弯转以进行动能测量的磁铁系统。实验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形成我们宇宙的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基本作用力,包括发现和研究希格斯粒子,该实验可能会导致人类最终建立完整的万物统一理论。参加这一实验的有来自34个国家150多所大学和实验室的2000名物理学家。由于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能量已到了极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从2001年起,开始拆除电子对撞机原有的全部磁铁和设备,建造…  相似文献   

16.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美国科学家潘诺夫斯基和印度科学家库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沃尔夫冈K.H.潘诺夫斯基(Wolfgang K.H.Panofsky)1919年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1964至1984年任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所长。曾成功地领导建造了SPEAR、PEP、SLC等加速器,在他任所长期间,SLAC的科学家作出许多世界一流水平的物理工作,包括若干重大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国际合作,曾先后担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四人领导小组和中国科学院的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通过验收。三、清华大学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通过鉴定。四、刘承基主刀的世界首例人体异体脑垂体移植手术成功。五、白春礼领导的实验室首次利用STM观察到DNA三辫链状结构。六、我国设立国家级企业技术进步奖。七、874项科技贷款项目获奖。八、我国率先使抗赤霉病品系应用于生产。九、我国棉花杀虫基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浅述高技术     
1988年10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因此,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只有‘高’和‘新’才能体现科技实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服务.”1.科技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高科技”包括“高科学”和“高技术”两个方面.科学与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来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技术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和信息手段,泛指方法、技能和作业程序等.  相似文献   

19.
吴俊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20):47-50
一、选择题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汽车从北京开往南京的运动B.对于汽车的后轮,在研究牵引力的来源时C.宇宙飞船,在研究其绕火星的运动时D.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时2.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子在环形室中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则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A.2πR,2πRB.2R,2RC.2R,6πR D.2πR,2R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电荷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称为电磁相互作用C.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范围都很大D.在放…  相似文献   

20.
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 LEP)研究项目的科学家最近透露,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表明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 据报道,参加该项目的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川本辰男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塔利等科学家近日在不同场合分别宣布了上述消息。该成果如果得到进一步实验的证实,将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最早在 30年前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但科学家至今没找到它的踪迹。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按理论假设,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