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旭梅 《学语文》2006,(1):13-14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将组织学生对两文本展开个性化的比较阅读.以使中西经典剧作的内涵意义的揭示更完整、更充分。同时.以“开放课堂”理念、接受美学理念及发现教学法的介入.激发学生通过打破既有的阅读规律探导“掘进自我的存在”的个性化鉴赏之途。求索更高思维品质的生成及更多审美价值维度的实践之可能。  相似文献   

2.
戏剧篇目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中国现代话剧有《雷雨》《茶馆》和《三块钱国币》;中国传统戏曲有《窦娥冤》(节选)《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牡丹亭》里的《闺塾》,还有《桃花扇》里的《哀江南》;外国戏剧有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和现代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节选)。这些戏剧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由于戏剧的篇幅都比较长,所以在课本中往往以节选的面目出现。这也决定了在戏剧教学的过程中明显表现为需要纵深和拓宽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抒情的人物语言,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罗密欧和朱丽叶两人的爱情虽然换来了两大家族的和解,但这恰恰是爱情的悲剧性所在,即爱情在本不该取胜的地方获得了胜利,爱情与城邦正义错置.  相似文献   

4.
陈小琴 《学语文》2006,(6):4-14
威廉·莎士比亚(1556—1616)和汤显祖(1550—1616),是东西方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中交相辉映的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1598)都产生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高中语文教材也分别作了节选。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分析,可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曲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中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一)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如同整个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剧一样,都是以古代传说或前人著作为题材,以彼时彼地的生活为背景,表现时代(剧作家所处…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致力于一种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这一概念应该不属于杜撰,它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自在、自为的状态.或者说是对一种语文教学良性“生态”的憧憬。在“多重对话”的背景下.我也在同时探讨一种文本解读的新的策略。“生态”课堂构建与文本解读策略并不冲突,而是一种理想的榫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长亭送别》备课教学。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国外作品。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国外作品涵盖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约占教材内容的四分之一。在文学类文本方面,有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还有抒情散文《鸟啼》,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实用类、论述类文本方面,有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不自由,毋宁死》等,还有哲理散文《获得教养的途径》《像山那样思考》等。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什么?《诗经·邶风·击鼓》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美好永恒的爱情誓约让后人仰望不已.相携到老就是真正的爱情吗?真正的爱情具备哪些元素呢?通过对《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元素的重新审视,我们会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长亭送别》备课教学.  相似文献   

10.
王晨 《考试周刊》2009,(9):37-3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爱情是实物"、"爱情是光"和"爱情是旅程"三个隐喻模式,来论证认知隐喻的运行理念和运行机制:源领域向目标领域的映射。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外国作品。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外国作品涵盖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约占教材内容的四分之一。文学类文本有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散文《鸟啼》、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实用类、论述类文本有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不自由,毋宁死》等,还有哲理散文《获得教养的途径》《像山那样思考》等。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边城》通过抒写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父子之间的亲情以及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来表现人性的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发的人性美给我们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对亲情的重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崇高爱情的追求,正是这部作品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的目的,在于了解故事与作者创作背景的影响,从而发现作者在故事中安排的递进式的各个伦理结。本文介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梗概,并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了这个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爱情悲剧的根源、主题思想及艺术美等方面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经典悲剧进行比较来解读人类最经典最永恒的话题——爱情。  相似文献   

15.
在尾声,柴科夫斯基把爱情主题转化为低声细语的歌唱,而定音鼓柔和地压着葬礼进行典的节奏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两剧的比较,分析两者在情节冲突、人物形象和主旨等方面的异同点,同时把握其不同的艺术特质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多少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于心,感动至今。从《诗经》里的《关雎》到《汉乐府》里的《孔雀东南飞》,从徐志摩的《偶然》《再别康桥》到汪国真的《曾经这样爱过你》,从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似文献   

18.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分别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二人生活在同一年代,两部作品的诞生也仅相差三年,不仅在主题上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在叙事上也运用了异曲同工的“还魂”情节,但具体到“还魂”前后、原因、过程,却发现了很多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执着、以身殉情的坚定选择与罗密欧和朱丽叶十分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罗密欧和朱丽叶爱得率直、热烈、无畏,而梁、祝却爱得含蓄、深沉、无奈。前者为爱可以不顾一切地走进教堂秘密举行婚礼,后者只能跃入墓穴,化蝶相伴。其次,杜丽娘虽为情而死,又为情复生,但她却希翼柳梦梅明媒正娶,金榜提名,难以摆脱封建礼教观念和夫贵妻荣思想的束缚。这一切,都反映出了中西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戏剧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必选,但相较于散文小说、诗歌之类,所占比例甚微。戏剧的文本特征是什么?戏剧文本可以教些什么?我们的老师实际在教些什么?戏剧教学如何实现从“这一篇”到“这一类”的跨越?诸如此类问题的研讨,似乎并不多见。但是,戏剧的教学内容该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