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文化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主要资源。学校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加强了课程建构,开创了教学模式,调整了评价方式,实现了丝绸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结构优化、师生课程能力提升的潜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下面,笔者就以小学思品课程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以微型课题研究为载体,将教研实效性与教学有效性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一、立足实际,从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入手选择课题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运用相对简单的科学方法,对自身教育实践中具体而微观的问题、有意义的事件和有价值的困惑进行观测、分析和反思,从而 相似文献
4.
教师用敏锐的眼睛发现幼儿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并通过研究使问题得到解决,形成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持续时间短、研究内容少,是一线教师追寻并偏爱的那种"贴身式"的教育研究。它让我们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并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如何让自己享受微型课题研究的这份快乐呢?作者对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我的研究是我的快乐;真的问题是我的课题;我的成长是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下面,笔者就以小学思品课程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以微型课题研究为载体,将教研实效性与教学有效性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一、立足实际,从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入手选择课题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运用相对简单的科学方法,对自身教育实践中具体而微观的问题、有意义的事件和有价值的困惑进行观测、分析和反思,从而 相似文献
6.
丝绸历史、丝绸文化、丝绸精神,是丝绸校本课程开发的着力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整合、全方位指导、立体化设计、多向度发掘、多元化评价等,开发“科学性课程”“艺术性课程”“德育性课程”“历史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将历史课程与语文课程对接、融合,找寻到一条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对我国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主要存在课程目标取向褊狭、课程内容脱离少数民族儿童生活世界、课程实施过程简单化、课程评价缺乏文化检视等问题。构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应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三个维度架构课程目标体系;重视民族幼儿生活世界,开发生活化的课程资源;以主题为单元统整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实施:避免单一的评价观.实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微型校本课程是当前基础教育界的新形态。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微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增添了新的内容、支持手段及实现途径,为学习者短时间高效率学习投入提供支持,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促进校本课程育人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微型课程资源开发是依赖"情景板块研读"课堂教学研究为平台,要求教师研究与运用"情景板块研读"的各种模式,要求实施的模式反映指导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能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 相似文献
11.
周村的丝绸文化历史悠久。利用校本课程把丝绸文化的历史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对孩子的教育熏陶联系起来,让丝绸文化承载起激扬未来的使命,是周村丝绸路小学独具理性的思考。为此,他们开发了以《美丽的丝绸之乡》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校本课程,广泛收集了周村丝绸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人生景观、神话传说及独具地域特色的物产和街名,力图通过这些让孩子们穿越时间的阳关道去感情历史文明。现在让我们与孩子们一道,去漫游一下这美丽的丝绸之乡吧。 相似文献
12.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虽然民间文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但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优秀的、积极的、健康的,免不了有些糟粕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4.
红色体验式教学是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红色经典微型课程中采用此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身心体验、提高思政课实效性、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师授课魅力。位于革命老区的地方院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的挖掘、研判和利用。但在利用红色体验式教学开展红色经典微型课程中存在教学设计同质化、考核方式显性化、师资队伍薄弱化、部门分管条块化等问题。红色体验式教学在红色经典微型课程中高质量应用的举措有立足地方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利用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采取内引外培、打造特色团队,加强部门沟通、保障措施给力。 相似文献
15.
耕读文化课程是江南水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乡农耕实践为平台,创新定位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脉络与要求。耕读课程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激发学生耕读实践的热情,指导耕读探究的方法,更能促进学生耕读实践探究的深度研究,全面提升综合实践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催生了新的课程话语系统与研究方法论,同时也带来课程研究视域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教师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然而衍生于传统课程系统的教师化严重阻滞其实践创新。只有在传统更新中重建教师化,才能彻底解放教师进而激发课程应有的生命活力。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化要实现由适应型化走向创生型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文化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近年来,学者们对课程文化的内涵、构成、关系、功能以及不同视域中的课程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缺失有效的研究视域和范式;缺乏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取向;对文化主体维度不够关注。我国课程文化研究应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关注课程变革实践,关注主体研究的维度,揭示其"实然"特征,让其呈现"应然"状态,以不负其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8.
合作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合作文化近年来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学者的关注。课题研究工作中更需要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我们在课题研究工作中通过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营造教师合作文化,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为教师搭建合作平台,优化教师合作的过程,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供更多的合作时间,切实促进教师合作,以利教师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文化是按一定社会要求,通过对人类文化筛选进入学校课程中而作为教育主体拥有的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文化。传统的课程文化已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并成了新课改的阻力,我们需要建构适应时代的新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20.
包春娟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果。素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吴江,秉承历史悠久的丝绸文化传统,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提出了全力打造丝绸文化传承与发展标杆的口号与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