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哲学家冯友兰在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出了"翻译作用转化论"、研究了严复的翻译、发表了对可译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杨庆辰 《教书育人》2002,(24):48-48
中国自有大学以来,最够格的大学校长是蔡元培,这大概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即使有腹诽者,也不敢口说出来,因为会犯众怒。蔡元培的个人教育背景是上好的:中进士、点翰林,旧时代读书人的最高功名、头衔都得到了。而这又绝非易事,大名鼎鼎的左宗棠就为自己的举人出身耿然于怀,竟至在西北进军途中要挟朝廷,请假去赶考。蔡氏的旧学功底是连遗老辈也不敢轻视的。但他又能与时俱进,在欧风美雨初被华夏,离清亡尚有四年的1907年即赴德国留学,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此外他还涉猎伦理学、文学,并著有“红学”索隐派的开山…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69章专论王国维,对王国维忠实输入西方哲学 ,美学,真正读懂康德并以之为自己的主要学术根基,对王国维的哲学,美学成就,给以充分 高度评价;精辟分析王国维的两个美学纲领之理论价值及其与柏拉图,康德,叔本华之关系;正确指出王国维自杀之因为殉清。  相似文献   

4.
教育和科学是蔡元培一生事业中的两大支柱。他把“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的理想结合在一起,积极推行科学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创建并主持了中央研究院,为中国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冯友兰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对蔡元培表达了独到见解。尤其是对蔡元培的性格特征、人格特质、教育理念与社会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与阐述。选此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对我们今天全面系统地认识和评定蔡元培的历史地位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     
余毅 《21世纪教育》2003,(12):72-73
本文作于1942年蔡元培先生74岁时。作者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概述了蔡元培先生自1917年任北大校长后,整顿旧北大平庸涣散沉闷的“衙门”校风、倡导自由民主动平等的现代学术的实绩,从而证明文章的主要观点:无论在教育还是在学术上,蔡元培先生都是开风气者和奠基者;他以崇高的地位、热烈的情感、真实的见解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文章收束处,点出蔡元培先生看似平常却堪称改写了现代中国历史的“中心主张”,一则总结了蔡元培先生一生最大的贡献,二则文气贯通、首尾呼应,饱含了一个亲炙其教的学生对恩师的深切理解和醇厚感情。是一篇寓深情于平淡叙事之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陈洁 《成才之路》2011,(4):47-47
冯友兰是现当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之一,其三部中国哲学史和“贞元六书”等已成为学术经典。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表示,为其哲学名声所掩,冯友兰作为教育家的建树却长期较少被注意。冯先生虽没有担任过校长,但从其对大学教育所做的实务到教育思想都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清华人文方面招揽了那么多名教授,  相似文献   

8.
鲁迅辞世后,郁迭夫说:“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然而在今日中国之教育界,竟有不少人不知道蔡元培。 不理解蔡元培,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希望的。 不回归蔡元培,中国的教育是断无前途的。[编按]  相似文献   

9.
魏剑美 《教师博览》2006,(11):34-35
蔡元培(1868-1940)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治学严谨,谦恭待人,与同时期的名流比起来,是最低调、最温和的一个了。也正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蔡先生也有极为性情、卓尔不群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1868-1940)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我国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办过各级各类学校,去欧洲留学多年,教过从私塾到大学的很多课程,并且考察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在很多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和高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11.
袁瑜 《教师博览》2003,(11):32-3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一份影响世界历史的百人名单,其中,有5位是中国人。他们是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和蔡元培。前两住是奠定中华文明道德思想的鼻祖,接下来两位是缔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领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教育已历经悠悠百年沧桑,回眸现代教育百年史,最值得纪念的人还是蔡元培先生。  相似文献   

13.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一生读书无数,写了十几部哲学著作。他将自己80年的读书经验总结为12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相似文献   

14.
方舒 《教育与职业》2005,(28):74-76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蔡元培先生曾中秀才,举人.进士.被点为翰林院编修.有很深厚的儒学功底。西学渐入中国后.蔡元培开始学习日文.并于1907年赴欧洲学习.先入莱比锡大学研读文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史心理学、美学等课程.后又在欧美游历数年.见多识广,学问渊博.思想较少受到时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走进北京大学的校门,一排松柏,一地青草.一片阳光.还有一片肃穆而庄严的气氛.掩映着一个古深桐色的大像。大像静静地目视着校园里面的古拍苍松.亭榭香廊,还有一个个在他面前虔诚瞻仰的崇拜者.他似乎在向这一切频频颔首.以表谢意。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与西南联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以哲学家、哲学史家名世,但冯友兰也是一位教育家。作为西南联大文学院长,冯友兰坚持民主办学的理念,以丰硕的学术成果,教书育人,培植西南联大的人文精神,服务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为西南联大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冯氏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的冯学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先生(1895—1990),字芝生,是中国现代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于中国化的学习和研究而言,人们赞美冯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意思是,后人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胜过冯先生,但是却不能绕过冯先生,因为那样不但必然要多费力气,而且容易走弯路而难以深入堂奥。人们还感叹,冯先生的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但你不会不明白。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他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蔡元培与青年这一角度,阐述了蔡元培教育青年、爱护青年、扶植青年的言论和实践。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为今天我们如何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作为20世纪初期新旧交替、继往开来的历史巨匠,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元老,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热诚的支持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需要中国工人运动的成长和马克思主义传入这样大的历史背景,又需要一批先进分子的觉醒和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立足点这样具体的历史条件,而后者同蔡元培的教育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他还同共产党的活动有过多方面的关联,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盟友,值得后世景仰和纪念。  相似文献   

20.
邓清波 《课外阅读》2008,(12):34-35
2008年1月11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学者蔡元培诞辰140周年纪念日。上海文物管理部门表示,位于华山路303号的蔡元培故居经过整修,部分恢复原貌,1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修一新的蔡元培故居纪念馆三楼设立为"蔡元培实物馆",将首次展出120余件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