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教育部门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文化传播模式以及发展现状设置的地方性学科,主要是以培育学生的发展能力、综合能力为主。地方课程具有极强的开放性、综合性、特殊性以及实操性特征,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所以,此文简要地阐述了地方老师在教授《人·自然·社会》有关内容时运用的具体教学措施,以此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进程,强化《人·自然·社会》的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方课程又可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地方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自我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家乡亲情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课程实施效果的好坏当然应以是否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为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地方课程是地方根据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开发的适应本地区学生发展并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课程,它弥补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难以涵盖的内容,克服了国家课程脱离地区实际的缺陷,解决了校本课程内容上相对单一、过于狭窄的不足,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课程体系。因而,地方课程显现了不同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鲜明特色。探讨和把握地方课程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促进整个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地方课程基本特点概述关于地方课程的特点,国内外学者已有一些研究。一般是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取材角度、课程实施等方  相似文献   

4.
邵琴 《考试周刊》2012,(68):38-38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让他们的周身弥散着书香,这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让课外阅读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位语文教师的重大职责。  相似文献   

5.
仲玲 《生活教育》2010,(4):59-66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校本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学生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统一之外,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内容的完善和丰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多样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以新课标为向导,立足于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首先是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其二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其三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其四是吸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兼顾当地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学论坛》2002,(11):29-29,35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首先是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其二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其三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其四是吸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兼顾当地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冲突,学校教育需要高度关注地方文化的课程价值。地方文化作为课程,其本体价值主要表现为:滋养学生的本土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感;拓展学生的综合性知识;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地方文化之于课程,其工具价值具体体现为:促进课程内容适性转化;丰富课程资源,活化教学;保护文化多样性,彰显课程特色。为此,学校、地方和国家教育政策制定者必须充分理解和相互欣赏。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实施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设计课程就是为学生设计生活。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研究中,校本课程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不仅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学校要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陶冶性情,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或开展丰富的活动,家长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引进家长资源,是我校的一项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学校有更多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机会。学校开发利用好适合本校特点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资源,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培养学生把综合实践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形成较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积极保护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12.
高科 《宁夏教育》2010,(2):36-37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其开发应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个体差异,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课程资源,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我校地理组开发的地理校本课程《彭阳地理》属乡土地理范畴。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生活的本身给予了这门课程许多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教材本身之外,我们还挖掘了多渠道的课程资源。一是各学科的整合资源;二是课堂的即时生成资源;三是社会发展的时事资源;四是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五是学生现实中的生活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地方课程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上好地方课,使学生了解本地区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学生个体发展实际,对培养学生适应本地区社会发展,服务本地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年多来,我们在地方课程的开设与研究中为基层学校做了一些服务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地方课程是地方根据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开发的适应本地区学生发展并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课程,它弥补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难以涵盖的内容,克服了国家课程脱离地,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生活的本身给予了这门课程许多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教材本身之外,我们还挖掘了多渠道的课程资源。一是各学科的整合资源;二是课堂的即时生成资源;三是社会发展的时事资源;四是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五是学生现实中的生活资源。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渠道;是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从人本关怀的视角考察体育课程的涵义,既可以让体育课程的范畴不拘泥于"身体强壮"这样单纯的目的,又能让我们把眼界放宽到青少年的认知、情感、人格等更高层次的领域,以达到满足社会现实需要、传承社会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产生厌学,甚至要求删减文化课程的想法让我们文化课教师不得不思考文化课程在新时期的定位。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可以从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两方面给以定位,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社会和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其目的是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学生生活环境的有机联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开发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的实践研究"证明:将地方独特的人文资源转变成语文课程资源,不仅拓展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而且让学生在知晓地方历史、人文、风俗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探究、创新实践的良好习惯,激发其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必修的专业知识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和科技语境方面的认识。然而,由于受教学条件和资源的限制,许多地方高校并未真正能够开设起这门课程。讨论这一话题,旨在让地方高校同行重视这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以期对英语语言学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