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创作理念】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与他们的父母来说,挡在彼此之间最大的“绊脚石”就是不懂得倾听与沟通。对父母而言,他们在潜意识里依然用对待幼儿的方式对待孩子,扮演着“万能者”“指挥者”“保姆”“心理分析师”等角色,忽略了孩子在成长中逐渐凝聚起来的心灵力量。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渴望独立却又害怕独立,他们羞于启齿心事,却又希望父母能如以前那般理解自己。亲子双方在发展中的不对等使得两者之间冲突不断,关系容易断裂。  相似文献   

2.
90年代的大多数孩子有一个苦恼——父母不理解他们;90年代的大部分家长也感到忧愁——孩子不理解家长。殊不知,理解应该是双向的。要理解他人,首先得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当孩子不满于父母没收扑克、跳棋、小说,不让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内心世界微妙丰富,多姿多彩。他们渴望理解又自我封闭,他们渴求独立又摆脱不了依赖,沉重的学习负担和人际交往中的碰撞,常常使他们陷入迷茫的困境。父母只有以平等、信任、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真正使两代人的心灵靠近。  相似文献   

4.
孩子总是渴望被表扬,但父母表扬自己的孩子时,如何才能既让孩子高兴又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父母既要注意表扬的方式、内容,还要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表扬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美的标准衡量孩子、要求孩子。于是,一部分孩子在父母眼中的可爱之处一天天变少了,不顺眼之处渐渐多了;于是,父母对孩子的话语、眼神,往往不再透出对襁褓中孩子的那种喜悦和满足,更多的是浸透着不满。这些父母岂知,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最渴望的就是别人意识到他存在的重要性。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希望具有重要性”,是“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渴望被肯定,这是一种共同的人性。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值的父母,必然缺失对孩子成功之处的发现和肯定。这些父母岂知,在通常情况下,孩子都是好孩子,而不在他身体的高矮,不在他智商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问孩子为什么对父母不满和对父母有什么要求时,常听到的回答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愿,致使孩子不听话,不用心学习。如有的父母吩咐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只顾自己方便,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常常是孩子刚坐下来学习,  相似文献   

7.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做了父母之后,才开始渐渐地理解和悟透“孩子”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孩子,应该是我们向生命的丛林放飞的鸽子。他们的翅膀会将自己引向他们渴望的那片蓝天;他们将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一支也许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命之曲。给他们一些自由追求的空间吧,给他们一枝画笔,让他们给自己的梦想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吧!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关注,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与理解,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渴望父母给予他们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所以,家长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对青少年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良好环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9.
“微”教育     
高创造力的孩子往往出现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一方面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独特性,一方面又给他们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他们既满足孩子的需求,又挑战他们的能力。这导致一种适应性——在焦虑的时候,父母清晰的规则会减轻他们的混乱感,而无聊的时候,他们可以寻求变化。 ——匈牙利裔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创造力产生于焦虑与无聊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父母对待孩子存在这样的问题:对孩子使用暴力,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限制孩子的自由,忽视父母榜样的作用,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等。孩子遭受父母暴力的伤害,关爱、自由、尊重的缺失以及父母榜样的失范,使得他们怨恨父母。同时,孩子也在渴望父母与他们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给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而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种种问题其实是由亲职教育的缺失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田建伟 《小学生》2005,(9):28-29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孩子们表现出的叛逆、孤僻,以及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不努力用功,因为此时的他们渴望您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疼爱——尤其是源自于父母的不可替代的爱。孩子需要和父母交流、沟通,需要父母真正的了解自己。需要父母真正的关心自己和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12.
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 ,该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呢 ?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这就需要拥有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沟通。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 ,就要靠沟通。今天的孩子是中国第一批在电视机和电脑前长大的孩子。虽然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 ,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慢慢地 ,孩子向父母关闭了心灵的大门 ,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与成人沟通 ,是今天的孩子 ,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精神需要。他们从小生长在“成人世界”里 ,是家庭的“个体户” ,他们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 ,更渴望与父母沟通 ,与…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当家长们面对“90后”——中国最年轻的一代。或许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就在您身边,也许就是自家的孩子;陌生,是因为父母们常常觉得太不了解这些孩子,他们的所思所想似乎和父母隔着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是受用。“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父母这样听,孩子才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进一步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此以往,他们对这种情感便会由自然接受到逐渐厌倦。事实上。多数孩子并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对围在他们身边转悠唠叨的母亲,总是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为了让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理解自己的母亲,更加日热爱自已的母亲.我决定在班内召开一次“母爱如水”的主题班会.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引导.让他们更加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理念: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父母的批评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他们不能理解父母抱怨批评背后的用意及对自己的爱。他们越来越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和理解,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和父母沟通。共同话题"别人家的孩子"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己和妈妈的情绪,理解情绪背后的动机,激发学生去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练习学会表达,找到和妈妈沟通的钥匙,并运用这把钥匙解决更多的亲子矛盾。  相似文献   

17.
【活动理念】
  有人说,青春期是暴风雨的时期,青春期的孩子总是让人捉摸不透。近来,部分家长纷纷找班主任投诉,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说什么也不听,所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惶恐,有的家长甚至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渴望长大,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但现实生活又让他们无法完全摆脱家长的约束,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与父母产生隔阂,亲子间冲突不断升级,并有意识地远离父母,漠视父母的爱。本课重点在于让孩子重新感受父母的爱,从心里接纳父母。  相似文献   

18.
读懂孩子     
现代的孩子是一首诗,一篇散文,一部卡通,它既单纯又复杂,既通俗又深奥,既明快又朦胧。孩子的书写在思考的眉宇上,写在探索的双眸里。笑靥里贮满了童年的欢乐,心灵上荡起了青春的涟漪;她呼唤真诚,渴望理解,文字中充满躁动,幼稚中透着深沉……所以,读懂孩子是一门很深的  相似文献   

19.
秦国健同志在《后进生的渴望》一文中写道:后进生在下列情况下,最渴望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1、当他们学习有困难时,渴望热情的帮助;2、当他们违纪或做错了事,已经认识到而且处于后悔莫及的时侯,渴望得到理解和信任;3、当他们与同学之间发生了冲突时,渴望得到老师公正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读了刘艳兰女士和她儿子李涛的信,使我感到他们母子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强烈反差: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够学有所成,但却对孩子的表现“伤透了心”;而另一方面,孩子渴望独立,对父母的要求、唠叨感到心烦、压抑,对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并不领情。刘艳兰女士的处境的确令人同情,但从刘女士的诉说中可以看出,家长始终就没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家长对孩子缺少理解和尊重,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几乎全是自己的一相情愿,而并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的学习走下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