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它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乏力,本研究通过对影响校企合作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帮助发展障碍学生顺利就业是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校企合作作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其合作建立与运作模式亟需深入研究。本研究结合福特斯校企合作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与三螺旋模式理论,基于信息最大化原则选取H培智学校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其校企合作的形成原因、实施过程以及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校企合作是帮助发展障碍学生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其形成与发展需要深层次的资源依赖,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应积极发挥更多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从理论上分析企业规模、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置"U"型关系,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正相关,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冗余在企业规模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基于资源冗余观视角研究校企合作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校企合作创新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院校与企业关系的发展、变化和评价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和实践者关心的主要问题.在对资源依赖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合作成效与校企双方资源依赖程度、依赖结构、教学管理受到的影响以及关系建立的难易程度和稳定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表明,产学合作成效不仅与院校教学管理受到的影响和双方对共生资源的依赖程度有关,而且与合作中的关系性因素相关,且关系性因素的影响远大于资源依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中几对关系的处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处理校企合作中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的关系,加强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培养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而发展起来,校企合作的原始动因是解决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近些年来,由于学校在工程训练设备的大量投入,校企合作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资源利用考虑,企业把学校作为其合作对象,把使用学校的资源和机械加工设备作为他们的合作目标和目的。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存在盲目性,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全程参与,使得校企合作变成企业的短期行为或者追逐利益的形式。为适应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得校企合作能够做到实处,教师能够在管理方面受益,学生能学到知识。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能从中受益。本文对高职新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是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要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从严格制度、规范管理入手,校企双方共同努力,进行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既不能忽视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实施工学结合办学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合作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定位模糊、教学主导性不突出、企业短期行为、缺乏长远合作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我校实施以学校优势学科为结合点,以竞赛模式开展校企合作的竞赛模式进行了介绍,在此合作模式中学校与政府、企业权责利关系清晰,校企合作效益明确,学校在合作过程中主导性强,并能有效促进学校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校企合作指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对民办高校而言,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基于此,笔者从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校企合作对民办高校的作用机制及优化策略,为民办高校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肖称萍 《职教论坛》2012,(34):77-80
依据校企合作中院校和企业的关系以及院校和企业的地位、责任、角色的不同,校企合作分为以学校为主的学校本位模式和以企业为主的企业本位模式。当前我国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本位模式,由于政府缺乏支持校企合作的力度,职业院校寻求企业合作的能力匮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当前校企合作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在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因的基础上,提出要强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责任;加强高职院校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凸显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地位以真正体现职业院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形成的机理进行探析,揭示出利益主体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利益不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制度模型,并以浙江同济职业学院为例进行了校企合作的模式规划.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博弈过程,政府、学校和企业构成了校企合作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三者合作博弈过程中的不同策略选择,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帕累托最优"现象、"一头热"现象、"搭便车"现象和"囚徒困境"现象。为此,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不完全契约"关系下的明确契约关系和弹性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机制;政府与学校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机制;政府与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智猪博弈"逻辑下的纳什均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立身之本,校企合作办学应该渗透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当前,政府和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但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必须努力提升企业对学校人力、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为校企之间的合作奠定可靠基础,激励企业参与到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中来。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企业与学校、企业与企业等校企合作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探讨企业与学校对校企合作冷热不一的根源,提出解决企业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本文通过对实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在中职学校实行校企合作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以期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产业界怠于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理想的模式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属两种完全需要多方的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但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学校与企业毕竟分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就不可能自觉建立天然的合作关系。对现阶段产业界怠于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酒店针对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学工交替的一种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适应了酒店业对人才培养及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实施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合作酒店全程、全员的参与到其四个运行阶段中,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实现了学生理论—实践的循环交替、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的逐步提升。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校企之间、合作企业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共同发挥主体作用的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以重庆地区为例,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田玉敏 《中国培训》2008,(10):54-55
一、国外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国外几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中,由于各国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导致了各国在处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企业为主的模式,最为典型的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以学校为主的模式,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主要模式。更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最优渠道。校企合作实质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资源交换,一种涉及不同经济主体的社会合作。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