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重视数字的传统由来已久,数字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民间文学的口传阶段,运用模式数字来结构情节就已经成为常用的手法。明清长篇小说经典对数字的重视,更是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中“三”和“五”等模式数字尤其受到青睐,它在塑造人物、结构情节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诗品》是南朝梁之钟嵘之作,它是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诗品》对于研究隋唐文学,纠正当时“庸音杂体,人各为容”的诗坛混乱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提高了对中国古代诗歌批评名著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琳琳 《考试周刊》2010,(31):33-3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繁盛时期。既产生了"体大虑精"的《文心雕龙》,又产生了中国诗学的开山之祖——诗品》。《诗品》对中国诗学的影响,《尤其对诗话这种诗评体制的影响巨大,本文就试将《诗品》与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话作品《六一诗话》进行比较,来管窥《诗品》对《六一诗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前人少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解读钟嵘《诗品》品文者,今试从内容和品评方式两方面所显现的结构层次特点入手,对《诗品》品文的有关条目进行文本的校注释译,并在此基础上稍作理论发掘,从而为《诗品》品文中的某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证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前人少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解读钟嵘《诗品》品文者,今试从内容和品评方式两方面所显现的结构层次特点入手,对《诗品》品文的有关条目进行文本的校注释译,并在此基础上稍作理论发掘,从而为《诗品》品文中的某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证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模式数字"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与数字现象,几乎无所不在.以"九"为模式的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九州"的划分,不仅使华夏地城区划化而且也使以"九"为模式的文化深深植根于华夏民族思想意识中,并逐渐形成巨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文学、政治等各个层面,形成了中国古代以"九"为最的模式数字.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艺术有着共通性、相融性,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书法及其他艺术联系了起来。《二十四诗品》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契合及相互影响可以从意味与神采、天然率真与自然天趣、学养三个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8.
人物品评与《世说新语》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说新语》以人物品评为主要叙事内容,并辐射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名士风流,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志人小说。其“分类开放式”叙述结构,实际上是从36个不同的角度去品评人物,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世说新语》的叙事策略与叙事语言,在中外小说叙事史上都具有“革命性”意义,也是“世说体”历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南朝梁钟嵘的《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专就五言诗立论。《诗品序》是一篇重要的诗论,包含“吟咏性情”说、物感说、“即目直寻”与“自然英旨”说、“诗有三义”说、“滋味”说等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10.
11.
在中古化中,游仙和游园是密切相关的。游仙思想对园林的造景布局和建筑设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园林化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仙境想象和游仙热忱。在学领域,游园学和游仙学,无论在表层还是深层,都存在着同构或共生的现象。对园林与游仙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古化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语法化学说的指导下讨论了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的形成,认为其形成方式主要有五种:他类词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同义复合形成新词;句法结构固化为语气副词;跨层结构凝定为语气副词;附加后缀形成新词。形成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种:汉语自然音步规律对双音节语气副词的形成产生影响;语气i,l词的平行虚化现象普遍;重新分析和类推成为语气副词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吴霓 《教育研究》2004,25(8):77-81
中国古代私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古代朝鲜、越南、日本最为典型。中国古代私学的教育思想、私学大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私学的独特类型对这些国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早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古时代的人口迁移与文化传播,是理解当时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变革的重要环节。王永平新著《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主要通过对江淮地域士人流迁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人物的探讨,提升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丰富了学界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富集地,从而使得云南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都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也正如此,作为云南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在形成和不断发展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但在文献梳理中我们显然感到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研究的单一和单薄,即便在戏曲作家、戏曲作品的收集、整理方面都显得极为匮乏;在对其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联探讨的成果就更为鲜见,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应该做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今古奇观》求"真"、尚"奇"、厌俗崇雅、"点铁成金"及对人性美、人情美追求的美学风范,是时代的思潮及编者抱瓮老人文学修养交织的产物,是对原本的发展与超越,反映了小说选本审美观念的变化,对小说理论的发展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清廉、清白做人的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者就对廉洁的道德规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从西汉末年引入我国的佛家糅合了儒家和道家等学派的思想,亦对廉洁思想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学派的思想为我国古代廉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廉洁文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陇西辛氏作为关右名门,中古以来人物代出,其发展道路颇为独特。在家族发展形态上,辛氏多保留"双家形态",与乡里保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使其发展获得足够的背景支持。在家族文化传承上,辛氏极力维持其优美之门风,一方面使家族得以团结互助,同时因其学有专精、学尚实际而使其家族成员在仕途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在北朝普遍"重武轻文"背景下,辛氏则选择了"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择项末的否定词已经虚化;4带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5带疑问语气副词“宁”的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没有虚化;6除前四种情况,反复问句“VP不”中的“不”没有虚化。  相似文献   

20.
易卜生戏剧中的神秘倾向与西方化传统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北欧民族化心理积淀的滋养和激励;二是来自对欧洲学中神秘因素的借鉴和吸纳。此两条路径,不仅成就了易卜生独特的戏剧品格,而且为准确理解易卜生戏剧所承载的西方民族化积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