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治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对法治的内涵进行研究,探究了法治与法制、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与人治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了法治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必然性,一是法治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统一体;二是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与德治相互联系;三是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纽带作用。此外,法治与市民社会关系密切,涉及到市民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相似文献   

2.
武福军 《天津教育》2022,(2):107-109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中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目前我国小学的一项重点工...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治原则是行政法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其背后的基础是法理和宪法上人权和法治观念.世界上两大法系国家都确立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行政法治原则.在吸收借鉴国外成熟理论基础上,我国的行政法治原则应包括行政职权法定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程序合法原则、行政责任原则这几个内容.其中行政职权法定原则是行政法治的基础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和程序合法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原则,行政责任原则是行政法治的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4.
石剑雯 《考试周刊》2022,(3):139-142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为课程注入了丰富的新内容.教育工作者应深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多维教育内容的性质,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途径,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宪法与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法律至上为核心的治国方略。法治要求具备以宪法为核心的完整和谐的法律体系 ,法律应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并具有至上权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为法治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法律根据 ,宪法至上是法律至上的的核心 ,法治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环境条件 ,同时 ,宪法是民主与法治的连接和统一。  相似文献   

6.
法治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价值理念,作为工具的法治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思路。传统法治与道德的历史交融,呼唤新时代的延续与创新,发达国家的良好经验启示我们可以将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法治为助力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动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是法治力量在具体实践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实、落细而加快其培育步伐的有力表现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取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实现中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必须加强学校法治建设.法治副校长制度为中小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北京市第二中学积极发挥法治副校长的功能,建立了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法治素养是大学生认识法律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法治素养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和基本能力.当前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或法治信仰缺失,还有部分大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较少,缺乏法治实践行动力.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探索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障碍,很多与民法的不发达有关.民法全面体现了现代法治的精神和原则,契合了法治的精髓和本质,是"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制定一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成熟的民法典,有助于法治形式框架的构筑,有助于培养现代型法治社会的合格国民,有助于权利观念的发育成熟和平等理念之催生及发扬.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而要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又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司法观念的现代化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条件,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体制要求,法官素质是实现司法公正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制体系,还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基本价值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化进程的精神动力,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培养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包括:破除权力本位,树立法律权威;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疏通从利益需求认同到法律价值认同的渠道;完善赏罚机制,促进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13.
法律影响着社会,但法律本质上又是回应社会的一种结果,其内容与作用受社会的制约。清末的刑法改制是在因列强的侵略而被迫进入近代以后的一种近乎“本能”的回应,如果说法律与近代社会的脱节是清末刑法改制基本原因的话,那么捍卫皇权则是法律变革的直接动因。法律改制导致大规模引进西方的法律理念与制度规则,《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近代化的标志,但它又可以说是简单移植西方法律的结果而与中国的“本土资源”相差甚远,这样的法律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与社会的脱节。清末刑法改制中的法律与社会的互动考察对出箭由图确&南1锄脚肿.建;夸南当者生漆刻确直呆  相似文献   

14.
保障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权是社会公正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的体现。保护农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思考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着力发展经济,夯实物质基础;二是完善立法,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三是重视执法,保障农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四是转变观念,提高农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民商分立或民商合一的大陆法系国家,还是没有制定法传统的英羡法系国家,对于代理理论的研究都非常重视。本文阐述了两大法系代理制度的沿革,并从思维特点与司法传统等方面剖析了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在理念、概念与制度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转型社会是中国法治建设走不出的背景。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择都要立足于转型中国的客观事实,观瞻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一体同构性,正视区域法治的差异性,撷一种法律与政治妥协的智慧,以开阔的视野,在坚持法治基本理念、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尝试探求具有“相对合理主义”的中国现代法治之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 ,法律的世界化趋向也日趋明显 ,但是世界法观念却并非在当今社会才产生的。事实上 ,在西方社会从遥远的古希腊思想到近现代各派法学理论之中都存在着丰富的世界法思想。通过对西方思想家世界法观念的研究和总结 ,可以加深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 ,并推动当今法律世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然而逻辑基本规律的现有表述并不科学。史天治提出了广义矛盾律,同时对逻辑基本规律进行了新的表述。新表述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式,二是客观规律,三是思维法则。同一律适用于词和命题,矛盾律和排中律仅适用于矛盾命题,广义矛盾律适用于互斥性命题。表达逻辑基本规律应以客观的语言形式(词和命题)为基础,而不是以主观的思想事物(概念、判断、推理)为基础。论文利用逻辑基本规律解决了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  相似文献   

19.
树立正确的法治和谐观,是科学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现代和谐,必然是法治和谐。法治和谐观就是人本、自由和谐观,矛盾、多元和谐观,理性、整体和谐观,动态、平衡和谐观。总体上说,就是以自由的秩序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统一了我国法院审理涉外代理案件法律适用的标准。由于我国司法实践匮乏,加之实体法对代理及涉外代理概念界定模糊不清甚至前后矛盾,导致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代理案件适用法律方面出现困顿甚至司法惰怠。为保证涉外代理法律制度有效准确实施,我国有必要借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代理法律适用公约》中有关条款的规定,以出台单行法或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界定涉外代理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以突破因立法缺陷导致的司法困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