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到中午,该是心神宁馨的平湖秋月了,但骨子里总有一股不服自然轮回的意气,心底里总有一份少年如梦的童贞,总会议起那久远的,漂如纱幔的人生之路,总向往那心跳的,沸如烈焰的青春之色,青春之火。  相似文献   

2.
3.
驻地记者是新闻单位派驻各地的新闻采集者。就省级党报而言,驻地记者担负着及时充分宣传报道好驻地大事的重任,担负着驻地党委和报社的双重重托。驻地记者是报社的本报记者。对地方的报道是省级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省级党报是省委机关报,如果没有或者很少有对各市的报道,就会失去覆盖力,失去省级报纸的意义,指导性当然也无从谈起。事实上,许多省级党报的本省事件,来自各市的报道都占据半壁江山。从这个意义上讲,驻地记者和跑线记者一样,都是新闻报道一线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刘晓燕 《大观周刊》2010,(29):13-13
2010年的7月1日.惊人的巧合。这一天我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电话卡.放入手机,翻开短信息,第一个出现在眼前的便是我爱你的信息.发信息的日期也是1999年7月1日。只是已相隔多年。  相似文献   

5.
使命·感动·敬意--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央媒体报道纪实 四川汶川大地震,新华社记者如是写道:“面对震后的废墟,我们在哭泣中拍照、在乱石纷飞间采访、在余震不断中写稿,更是在大灾大难中见证了人性的光辉,见证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是2001年2月8日在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病逝的.享年一百零三岁。一个曾数十年深陷政治漩涡.却能保持身心健康、长命过百岁的人,自然是很有资格谈自己的养生之道的。  相似文献   

7.
"大事件"带来新看法 新闻界流传一句话:有多少想当记者的人,就有多少种当记者的方式.但是,如果让他们说说最愿意参与的报道,恐怕只有一个回答:大事件. 亲身参与重大战役性报道,往往会使记者在锤炼中迅速成长,最终成为身经百战的"高手".不过,经历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后,我对此有了新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许多记者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状况.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读者只看到他们在纸上讲述的新闻,而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时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9.
时代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家庭主流已进入"4+2+1"结构,由一对夫妻加一个子女的"2+1"家庭结构也正显著增加。在"2+1"的家庭中,如何抓住"1",同时也能顾及到"2",不仅是电视服务好家庭的问题,也是电视频道自身经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伟的有书,是意义深刻的有书,包括了30多年读书、教书、编书、写书、出书和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优秀图书。一生为书几乎是她生活、工作和职业生涯的主体,也是她执著的信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天堂     
我的朋友巫同学从波士顿回来,口袋里揣了一个周密的饮食计划,今天川菜明天云南菜后天贵州菜……闺蜜如我,又曾在美国受过陕餐煎熬的,以善解人意见长,所以先是安排了一次广式点心,最后还点了雪耳炖雪蛤,慢慢地滋阴养颜。作家巫同学刚新出了一本书《厨房中术》,号称是“厨房里的《秘戏图考》”,但回了中国,只要掌握饭馆中术便可以销魂了。  相似文献   

12.
在路上     
小鹏 《全国新书目》2010,(23):54-55
这是一段背包10年的旅程分享,也是一个孤独狂徒的梦想宣言,更是一趟深度心灵之旅。从借个背包出发,到频频甩掉8份工作上路,整整10年。经纬之间,他用最节俭最自助最深入的旅行方式,将半个地球统统塞进了背包。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我在苏堤晨跑。早上在杨公堤醒来,穿衣起来往窗户外面看了一眼,怀疑自己还在梦里,定了定神用力再看:外面花圃里的白玉兰开得啊树枝都承受不了!这花很奇怪,满树没有一片树叶,树枝也细细的,但花朵肥实硕大,尖俏俏地独独在枝头绽放。远点的玉兰是一片白色,近点的是一层粉色,粉粉白白、层层叠叠蔓延到窗子下面。唉,你不在,它们开了又有什么用?你不在,我又为什么要来?是的,你说得没错,有些风景静止不动却又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14.
在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许多记者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状况。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读者只看到他们在纸上讲述的新闻,而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时是什么样子。读者会怎样去猜测新闻背后的记者?读者或许根本就不会去作这样的猜想,就像吃鸡蛋的人对鸡怎样下蛋不感兴趣一样。我们自己也常说: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记者获得新闻的过程无论怎样艰辛与复杂,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现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正发生,我们在现场;十八年新闻路,我们一直往前走,虽然远方尚在远方,但现场就在现场。每个现场,都在突破;2017,《现场》给你更多的"速度与激情",创新版块《律师在现场》在电视民生维权中,迸发公益新力量;线上线下,集结万名律师,通过电视、网络、手机、新媒体的端口,跨屏、跨界地介入新闻流程,倾听百姓声音,关注人间冷暖,贯通需要维权帮忙的每一个现场。每个现场,都在融合;2017,频道官微开通《小新直播间》,"小新"们时刻活跃在各类  相似文献   

16.
1+1=1带来的巨大收获首届龙视观众节的广告产品销售对龙视广告经营部门来说是一次创新和尝试,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整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了资源的整合,我们吸引了客户;有了产品的整合,我们实现了销售;有了部  相似文献   

17.
从华南至华东。从东北至西南,世代迁徙流转之后,樊阳不知道自己是多少代孙,但没有父母的地方,终不是他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面对都市类报纸和网络等传媒的挤压,地市党报面临读者群萎缩、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锐减等多重压力,一些地市党报甚至出现了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窘境。地市党报应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众多读者的眼球重新吸引过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与读者互动,举办多种多样的互动活动,提高读者的参与意识,加强互动式报道,是变地市党报不利竞争地位为有利竞争地位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芗芗 《记者摇篮》2010,(9):34-35
当被问起四年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四年,可以让我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变成会玩过家家的顽皮小孩儿。可以让我穿越大量的教科书和茫茫的题海走出象牙塔。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目前拥有员工1500多名,每年出版图书4000多种,2007年实现发行码洋16亿,2008财年的发行码洋达到18.5亿。外研社已经成长为一个学术性、教育性、多种媒体的大型出版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